比韓國人離不開三星更甚,不論是百萬富翁還是普通百姓,即使在印度只待一天,都無法擺脫“塔塔”(TaTa)的影子。
因為,無論是下榻在豪華飯店還是入住經濟實惠的便利旅館,無論是去高檔時尚的購物中心還是光顧物美價廉的大賣場,無論是乘坐私人轎車還是擠公共汽車;包括你喝的飲料,就餐的飯館,打的電話……你在印度使用的一切,可能都是塔塔集團的產品。
塔塔集團,這個涉足七大領域、擁有近百家公司的巨無霸,是印度數一數二的大財團,其2006-2007財年的收入是288億美元,約等于印度GDP的3.2%。

2008年1月,塔塔集團旗下的汽車公司推出新款汽車Nano,售價僅2000多美元,創造了低價汽車的紀錄,被稱為“人民的汽車”。然而,就當人們以為它要開始走低端路線時,3月,塔塔又出資23億美元收購了英國的豪華汽車品牌捷豹和陸虎。
這似乎有點兒令人困惑,但實際上,這正是塔塔集團的一貫作風:基本上,在涉足的所有領域,塔塔集團都擁有高低端兩類截然相反的品牌。除了賓館服務業、零售業、汽車業,塔塔旗下的蒂塔工業公司也是如此,這家公司既制造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豪華表,也生產售價僅25美元的功能性手表。
塔塔集團現任領導人拉坦·塔塔說:“我們希望,塔塔能成為國際品牌,同時,也能待在經濟金字塔的最低層。”
塔塔家族屬于帕西族。這個印度的少數民族大多信仰拜火教。拜火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也是信徒人數最少的宗教之一,目前全世界大約只有13萬人,而且還在逐年減少。不過,帕西族卻是印度最富有的民族。他們比較不受宗教和種姓制度的約束,不會像印度教徒那樣按種姓選擇工作,也不像伊斯蘭教徒那樣對食物的禁忌較多,這讓帕西人可以自由地和任何人打交道。
帕西人還注重教育,很早就設立了女子學校。19世紀70年代,在孟買的帕西人中,就有40%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而同時期,印度教人的識字率僅有15%。
熱愛自己的祖國和民族,卻也不盲目排斥其他國家的先進知識和經驗,或許正是塔塔家族成功的原因之一。
為印度而工作
杜拉布說:“發財是我一生中奮斗的第二目標,改善人民的工業和知識條件才是我第一位不變的愿望。”
對于生產Nano汽車的初衷,拉坦這樣說:“我常看到一家四五口擠坐在一輛摩托車上,父親駕著車,一個孩子站在他前面,母親坐在后面,懷抱著一個小孩,甚至下大雨、夜間都是這樣。每次見此情景,我就想:天哪,我不能讓這些家庭出行時舒服些嗎?”
這種說法并不是制造Nano的噱頭。目前,拉坦是印度最大的兩家私人慈善機構的主席,他要求塔塔旗下的各公司都要“承擔強烈的社會責任”。
這是塔塔家族的傳統。從創始人詹姆謝特吉·塔塔開始,每一代領導者似乎都把做企業看作是修行、考驗人格的通道。
19世紀末修建泰姬·瑪哈爾賓館時,詹姆謝特吉就對工程精益求精、不惜工本。有人質疑,在印度這個并不發達的國家修建如此豪華的賓館,有必要嗎?能盈利嗎?甚至有朋友認為他會因此而破產。詹姆謝特吉卻說:“我蓋這個賓館并非為了賺錢,只是為了吸引旅游者們到印度來。”
他的目的達到了。自1903年開業以來,已有近百種旅游紀錄片、傳記及小說專門介紹了泰姬·瑪哈爾賓館。酒店客人名錄里隨處可見印度皇族、英帝國顯要人物、工商業領軍者、歐洲貴族、美國巨富、作家、明星以及各黨派政客的名字。不少游客去孟買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到這家名列“世界十大旅店”之一的豪華賓館享受一下。
塔塔家族最初做的是印度傳統的商行生意。19世紀60年代初,詹姆謝特吉已經把自家的商行開到了香港和上海。1864年,他第一次來到英國,蘇格蘭作家Thomas Carlyle演講中的一句話打動了他:“控制鋼鐵的國家就能立刻控制黃金。”詹姆謝特吉看到了鋼鐵實業的重要性,決定開始組建自己的鋼廠。遺憾的是,在殖民統治下的印度,他的理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實現。
直到1907年,在其子杜拉布·塔塔的努力下,塔塔鋼鐵公司終于建成。盡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生意做得還不錯,不過戰爭一結束,塔塔鋼廠立即遭遇歐美鋼鐵公司的傾銷,面臨破產。此時,杜拉布以個人財產和妻子的首飾做抵押,從銀行貸出了1000萬盧比,終于使鋼廠轉危為安。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名工人被辭退。
杜拉布說:“發財是我一生中奮斗的第二目標,改善人民的工業和知識條件才是我第一位不變的愿望。”
在印度,塔塔集團是第一個實行8小時工作制、第一個實行假日照付工資、第一個實行養老金、第一個實行分紅的企業。

塔塔集團十分重視對職工的培養。早在詹姆謝特吉時期,塔塔鋼廠里就有圖書館。后來,塔塔鋼鐵公司還建立了自己的冶金學院。在職員工每晚可以在這里學習一兩個小時,新入職員工則需要學習兩三年。這個冶金學院培養出的技術工人不僅為塔塔鋼廠自己所用,也為印度20世紀50年代中期建立的三大國營鋼鐵企業輸送了很多合格的工人。塔塔鋼廠所在地詹姆謝特浦爾,不少家庭為塔塔鋼廠工作了兩代、三代甚至四代。
圣雄甘地如此評價塔塔集團:“當你在塔塔工作的時候,你也是在為印度而工作。你總會意識到,你在這里不僅僅是為了一個企業,而是為了一個更高的使命奮斗。”
與時俱進的塔塔
拉坦回憶說:“我剛做董事長的時候,塔塔有80個公司、300家企業,每個公司有自己的名字和品牌,每個總裁有不同的個性和文化。”
杜拉布于1932年去世,由于膝下無子,塔塔家族的事業由其遠房侄兒J·R·D·塔塔繼承。
J·R·D·塔塔是一個狂熱的飛行愛好者。24歲,他就拿到了印度第一張商業飛行駕駛執照。4年后,他開始組建塔塔航空公司。很快,塔塔航空公司就超越了之前壟斷印度市場的英國帝國航空公司,成為印度準點率最高的航空公司。J·R·D·塔塔把自己對飛行的愛好和塔塔的事業完美地結合起來。直到82歲,他仍然能夠親自駕駛飛機。
1991年,87歲的J·R·D·塔塔主動請辭,塔塔集團的重擔落到了拉坦·塔塔身上。
拉坦·塔塔并非塔塔家族的嫡親血脈,他的父親是詹姆謝特吉的次子拉坦的養子(爺孫倆同名)。7歲時,父母離異,小拉坦一直跟養祖母生活。直到今天,拉坦談起祖母,感激之情仍然溢于言表,他說:“我從她那兒學會了做人最重要的品質——自尊、守信。”顯然,小拉坦學到的優良品質還包括自力更生——雖然出生于巨富之家,拉坦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書期間,仍然像普通留學生那樣去餐館洗盤子,自己打工賺生活費。
剛接手塔塔集團時,拉坦面對的是一個龐大而缺乏活力的攤子。從外部看,當時印度經濟剛剛開始轉型,從產業結構到勞資關系,各種新問題層出不窮;從內部來看,集團旗下有大大小小近300家企業,人員龐雜,不少公司經營情況糟糕。
拉坦后來回憶說:“我剛做董事長的時候,塔塔有80個公司、300家企業,每個公司有自己的名字和品牌,每個總裁有不同的個性和文化。”
于是,拉坦做的第一步就是統一品牌和形象。他規定,塔塔旗下的核心公司都要使用統一的LOGO,他還為這個LOGO配了個關鍵語:“Change With Continuity”(與時俱進)。
緊接著,他又制訂了一系列措施,軟硬兼施地處理勞資關系、強制規定退休年齡、引進先進的管理系統……他規定,集團旗下的各個公司,要么做到行業前三名,要么被出售。在這種戰略驅動下,集團旗下的企業數目迅速縮減,留下的公司則全部做到了行業前三名。
為了削減冗余人員,拉坦還制定了一項“雙贏”的裁員方案:只要被勸退的員工愿意立刻主動辭職,就可以按照原有的工資水平繼續領取工資,直到退休。聽起來這似乎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但實際上,除了工資外,印度的勞動力成本還包括住房補貼、定期加薪和通脹調整,這幾項福利加起來相當可觀。因此,即使照付工資,企業還是降低了不少成本。
非塔塔的接班人
拉坦·塔塔說:“你必須把一些事情體制化,不能永遠依賴某一個人。”
拉坦·塔塔一生未婚,眼看著就要到退休年齡了——目前,塔塔集團內部規定,高層的退休年齡統一為75歲——接班人成了塔塔集團眼下最重要的問題。
2007年8月接受美國《商業周刊》采訪時,拉坦說:“我將在離任前24個月內挑出一位合適的人,他會讓每個人吃驚。”在這之前一個月,他還說:“某一天,塔塔的領導者可能不是一個印度人。”看來,塔塔集團未來的掌門人不但可能不姓塔塔,甚至還可能不是印度人。
或許,這正是拉坦國際化戰略中的一部分。近幾年來,塔塔集團并購動作不斷。2004和2005年,塔塔鋼鐵公司先后收購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鋼鐵公司;2007年,又以121億美元高價一舉拿下歐洲第二大鋼鐵公司Corus,震驚全球。塔塔汽車公司在2004年收購韓國大宇、2005年收購西班牙巴士,今年又將捷豹、陸虎攬入囊中。塔塔咨詢服務公司從2005年起,在短短三年內先后收購了澳大利亞、智利、瑞士等國的多家軟件服務企業。而塔塔茶葉公司不但收購了英國、美國、南非的數家茶葉企業,還購入了著名的8點鐘咖啡公司……
在這樣的趨勢下,請個更“國際化”的CEO或許不是什么壞事。
其實,塔塔集團的掌門人究竟是哪國人、姓什么,可能都不重要。當前塔塔家族只擁有塔塔集團2%的股份。集團的管理模式是:控股公司“塔塔之子有限公司”擁有旗下各公司25%-38%的股份;“塔塔之子”股份的三分之二由兩個非盈利性的托管機構所擁有;盈利的三分之二進入慈善基金,再投入教育、醫藥……這種“連鎖投資”方式成為塔塔集團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
正如拉坦·塔塔所說:“你必須把一些事情體制化,不能永遠依賴某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