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大臣孟敏,年輕的時候曾賣過甑。一次,他的擔子掉在地上,甑被摔碎了,他頭也不回徑自離去。有人問他:“壞甑可惜,何以不顧?”孟敏回答:“甑已破矣,顧之何益?”是的,甑再珍貴,再值錢,可它被摔破,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你為之感到可惜,心疼如焚,顧之再三,又有什么益處呢?
這是明代大學問家曹臣所著《說典》中的一則小故事,讀來竟讓人感到充滿著人生的大智慧。
不為無法改變的事痛惜、后悔、哀嘆、憂傷,可以說是古今中外聰明人共同的生存智慧。美國第32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年輕時,家中曾竄進梁上君子,被竊去不少的財物。一位朋友寫信安慰他,他在回信中寫道:“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面對被盜,羅斯福并不怨天尤人,更沒悔恨不已,反倒找出“感謝上帝”的三條理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豁達、一種大度呢?
另一位美國名人卡耐基,在事業剛剛起步之時,他在密蘇里州辦了個成年人教育班。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投入多,回報少,等于白白地丟掉了很多錢。他抱怨自己,為自己的疏忽感到苦惱,甚至為事業的一時挫折而精神恍惚。這時,一位長者對他說:“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句話如醍醐灌頂,卡耐基的苦惱頓時消失,精神也振作起來,這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甑被打破,不可能恢復原狀;牛奶被打翻,不可能重新裝回杯中。任你如何后悔、哀嘆,甚至捶胸頓足呼天喊地,也不會改變事實。除了再一次的徒增苦惱,又有何益,又何苦來呢?聰明的做法,就當像孟敏那樣,“甑已破矣,顧之何益?”就當像卡耐基那樣“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豁達,就是這般地看得開,想得寬,性格開朗,度量宏大。其實,現代社會,更應具有這樣的生存智慧,也真應該豁達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事。因為人生在世,誰都無法避免類似“甑已破”、“牛奶翻”這樣的事,而且我們手中的“甑”隨時可被他人打破,杯中的牛奶也隨時可能被打翻。競職落選,經商虧本,財物被竊,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旦遇到這樣的事,怎么辦?是沮喪還是樂觀地面對,不同的態度會給自己營造出不同的生活環境和質量。想想“甑已摔破,顧之何益”,想想“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想想人家的生存智慧,對自己肯定會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