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道地藥材(之五)——
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降雨量大,平均氣溫在20~23℃之間,是我國水、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又因這里土壤多呈強酸性,植被覆蓋良好,因此特別適于熱帶、亞熱帶動植物的生長,孕育了眾多享譽海內外的道地藥材。以創建于1959年的廣西藥用植物園為例,它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種植藥用植物品種最多的專業性藥用植物園,被譽為“亞洲第一藥園”。這里已引種栽培的藥用植物達3000多種,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的植物藥種還多1000多種,被譽為“立體《本草綱目》”。
兩廣地區著名的道地藥材有:陽春砂仁、廣藿香、化橘紅、陳皮、巴戟天、何首烏、高良姜、芡實、玉竹、佛手、山豆根、金錢草、雞血藤、肉桂、穿心蓮、沉香、廣地龍、蛤蚧、金錢白花蛇等。在此著重介紹陽春砂、廣藿香和蛤蚧。
陽春砂仁
陽春砂仁又叫陽春砂、春砂仁,因原產廣東省陽春縣而得名。陽春砂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脹、安胎止嘔的功能,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寒、食積不消、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癥。
陽春砂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陰濕、多霧的氣候,適宜年均溫20~30℃、有覆蓋林或蔭蔽的環境,多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季雨林中。20世紀50年代以前只產于廣東陽春縣及周邊縣,經八九十年代的發展,我國陽春砂仁已形成大規模生產的格局,并形成了廣東、廣西、云南三大產區。但仍以廣東陽春縣所產質量最優,深受國內外歡迎。
>>教您鑒別道地陽春砂
姜科植物綠殼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實也作砂仁用,藥材分別稱為“縮砂”和“海南砂”。區分陽春砂與其它種砂仁的關鍵在于砂仁果皮表面的突起,刺狀突起為陽春砂,片狀突起為綠殼砂,片狀突起且分枝為海南砂。
廣藿香
廣藿香是臨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濕中藥,有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的功效,也是著名成藥藿香正氣液(水)的重要組成藥物。
廣藿香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怕干旱和霜凍,要求年平均氣溫在20~25℃之間,原產于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熱帶地區,宋朝時傳入我國。我國廣東省的廣州市郊石牌、高要、肇慶,海南省萬寧,云南臨滄等地區均有栽培,現在廣藿香為廣東道地性特產藥材,十大廣藥之一。
廣藿香的藥材商品按產地不同可分為石牌藿香(牌香)、高要藿香(肇香)、湛江藿香(湛香)和海南藿香(南香)4種,其中以石牌藿香作為優質的首選品。現代研究證明,石牌藿香的揮發油中含有較高的廣譜抗菌成分——廣藿香酮,其它品牌的藿香含量甚微。
>>教您鑒別道地廣藿香
牌香:枝條較瘦小,密披毛茸,髓心較小,葉片較小而厚,葉面灰黃色,葉背灰綠色,氣純香,味微甜而涼。
肇香:密披毛茸,髓心較大。葉片灰綠色,氣清香,味微苦而涼。
南香:枝條較粗壯,具稀疏毛茸,髓心大,葉片較大而薄,葉片灰綠色,氣香濃,味微苦而涼。
蛤蚧
蛤蚧為壁虎科動物蛤蚧的干燥體,具有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陽益精的功效,用于治療虛喘氣促、勞嗽咳血、陽痿遺精等癥。
蛤蚧喜暖怕寒,喜暗怕明,喜穿巖縫、壁縫。主要分布在桂林以南的廣西各地,以百色、南寧市各縣為多,廣東、云南、臺灣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國外越南、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度、印尼等國家也有產。廣西德保產的蛤蚧最負盛名,該縣出的蛤蚧雄睪酒廣受歡迎。目前在廣西百色、南寧、貴港、梧州等市有批量養殖,暢銷國內外市場,價格也較國外蛤蚧高一倍而成為國內外藥材市場的緊俏品。
>>教您鑒別道地蛤蚧
廣西產的蛤蚧體肥、皮粗肚白、鱗細、尾全,身上斑點多為灰白色;國外產(主要是越南、泰國)蛤蚧皮薄,背部斑點多為橙紅色或紅點。
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