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本刊介紹了冠心病患者在突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住院時的康復治療,本期繼續講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復——
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康復運動訓練時間較長,分為兩個周期,也就是“冠心病的II期康復治療和III期康復治療”。
II期康復自患者出院開始,至病情穩定性完全建立為止,時間是5~6周。此期患者病情仍有惡化的可能性,危險性較大,所以只能保持適當的體力鍛煉,以逐步適應家庭活動。宜做小量、重復、多次的運動,肢體活動兩側交替,適當間隔休息,盡可能避免大強度的活動。此時的活動原則是循序漸進,禁止過分用力,活動時不可有氣喘和疲勞,上肢超過心臟水平面的活動仍然應該減少或者避免。
患者可選擇以下運動方式:室內外散步、醫療體操(如降壓舒心操、太極拳等)、氣功(以靜功為主)、個人衛生、家庭衛生、廚房活動、園藝活動或者超市購物等。需要避免提舉過重物體、過度彎腰、長時間活動、燙發之類的高溫環境、參與涉及經濟或者法律問題的活動等。適當的性生活對恢復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重要作用,因此當患者能上下兩層樓或者步行1千米而無任何不適時,可以恢復性生活,但是要注意采取相對比較放松的方式,性生活之前應服用或備用硝酸甘油類藥物,必要時可以先向有關醫生咨詢。
當冠心病患者病情處于較長穩定狀態時,便可以進入III期家庭社會康復,時間一般為2~3個月。通過該期的康復運動訓練后,患者的體力活動能力和心血管功能將得到改善或提高,可恢復發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訓練方式應以有氧運動為主,避免競技性運動。如:運動鍛煉(各種各樣的健身操)、太極拳或者小強度的步行均可。由于此期的訓練強度大于I期和II期,所以應制定科學的訓練程序,每次訓練前后都必須做準備活動和結束活動,主要是讓關節、肌肉和心血管系統逐步適應訓練的需要,同時可防止訓練意外。
運動時如發生上身不適(包括胸、肩、頸或者下頜,可表現為酸痛、燒灼感、縮窄感或脹痛)、無力、氣短、骨關節不適(關節痛或背痛),應立即停止,并及時就醫。
運動鍛煉的方法:
◇主要是有氧訓練活動,又稱耐力性運動。一般為中等強度,每次15~60分鐘,每周3次以上,運動方式均為大肌群、周期性的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車(首選固定自行車)、慢跑、太極拳以及舞蹈等。
◇力量訓練:主要是循環力量訓練,每天20~25分鐘,每周3次,逐步適應后可按5%的增量逐漸增加運動量,強調單側緩慢的全關節范圍的抗阻運動,有利于運動后肌肉的充分恢復。為減少過分的心血管反應,應避免兩側肢體同時用力。
◇作業治療:在方式選擇上強調采用日常生活、工作和娛樂的設備而不是專用的體力鍛煉設備。鍛煉強度逐步加重,所持重物從1千克開始,在無不良反應后可逐步增加重量,每次增加的重量不可超過1千克。
第1步:室內單臂提籃步行兩圈(第二圈換手),共計約50米;
第2步:雙手捧一籃(加載重物)按50米左右的距離步行兩圈,每圈將容器放在地上再拿起反復4次;
第3步:雙手抓握重物(加重),從坐位到站位,將雙手前平舉(與肩同高),手臂伸直,再收回手臂,坐下,如此反復;
第4步:在桌子上將重物(加重)移向左側,再移向右側,反復進行;
第5步:在桌子上將重物(加重)移到地面,再搬回桌上,反復進行;
第6步:站立,雙手抓握重物(加重),將桿前舉至頭上,手臂伸直,再放下手臂,如此反復。
編輯/石穎
相關鏈接
西南醫院康復科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科,是全軍唯一的創傷康復治療中心、重慶市工傷康復定點醫療機構、西南地區唯一的康復醫學博士授權學科,主要開展的康復治療項目有:四肢骨關節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腦中風及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后截癱、四肢癱,以及疼痛治療,燒傷后瘢痕治療等。專家:吳宗耀教授、劉宏亮主任等。專科門診:周一至周日。預約咨詢電話:023-6876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