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當前我國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對現行高校公共教育學學科手段進行研究,認為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從重組教學手段、設計教學思路、開發教學模式等幾方面提出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的設想。
[關鍵詞]高校 公共教育學 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
目前,我國教育教學正在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是新世紀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實行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素養。高等院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高校學生的素質直接影響到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影響未來社會國民素質。因此,高校教育學教學改革應與基礎教育教學和發展相吻合,與現代化教師教學的素質要求相適應。為此,筆者結合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就高校公共教育學的前提條件,提出自己的改革設想,以探索高校教育學教學改革如何適應素質教育之路。
一、高校教育學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
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是高等院校課程整體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關于教育學教學改革設想的實施,還依賴于高校教育學課程整體改革的進程,有賴于下面的前提條件。
高校教育學教師必須具備高超的教學素質,教學改革實質性并不是讓高校教師輕松愉快地講課,降低自身壓力與負擔,更不是讓教育學教學放任自流,其本質目標就是提高教育學教學的質量及效果。從另一種意義上講,教育學教學改革就是要讓高校學生學得形象、生動、主動。
1.要求高校教師具有“教書育人”的教育精神
為此,高校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理論知識,在教育學教學的同時進行教育探討,更新教學手段、轉變教育思想,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探索。高校教育學教師還應將先進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關注教育學理論新動態、新發展,為克服教育學教材知識枯燥無味的現象,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補充教育科研新動態,將自身的理論認識和科研動態相融合。并結合教育學課堂教學有,意識地向高校學生傳播教育模式的方法,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學者型”人才。
2.要求高校教師“走出去”,深入教學實際
高等院校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要陣地,而高校教育學課程又承擔了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教學技能的重任,因此,高校教育學教師必須“走出去”,經常深入教學實際第一線,了解素質教育、教學環境,熟悉素質教育教學方法,并能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運用;關注素質教育改革動態,參與并指導當地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并能在高校教育學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充實教學內容。
二、高等院校教育學教學改革的設想
針對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中存在的理論知識脫離實際情況及教學手段、教學模式落后、陳舊的問題,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應從改革學科內容和教學手段方面著手,其所參照的標準是素質教育的實際運用。
1.重新構建教學內容
高校教育學教學內容的改革必須與素質教育教學實際相融合,這是目前廣大同仁對教育學課程改革的普遍認識。高校教育學教學內容如何與教學實際相聯系,提高教育學教學的實用性?籌建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內容對素質教育教學實際的指導定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重新籌建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內容時,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高校公共教育學教材內容要具有針對性
凡是與素質教育聯系不密切的就應精簡或消除,還要不斷挖掘與素質教育實際運用相聯系的理論性知識,發揮其指導教育實踐的意義。
(2)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內容要具有實用性
增強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必須具體著手到可操作性上才能切實可行的培養高校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技巧。某些高校學生之所以產生“學習教育學有什么用”的疑問及部分高校學生從事教育事業后遇到實際問題不會處理,這都說明我們高校公共教育學在教學的可操作性上存在不足之處。因此,高校公共教育學教材內容應重點從一些實際問題出發,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達到教學致用的效果。
2.設計教學思路
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單一、死板,以高校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高校學生在進入實際運用之前,根本沒進入教育學教學情境中去,從而對未來教育事業不知所措。為了改變傳統單純講授法中高校學生不知怎樣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難以用教育學知識解決教育和教學實際問題的情況,在高校教育學教學改革中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采用理論知識教學和實際運用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較典型的是程序教學法、觀察法。
(1)程序教學法
程序教學法來源于美國魯萊西設計的一種進行自動教學的機器,企圖利用這種機器,把教師從教學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以節省時間和精力。這種設想,當時沒有引起重視和推廣。到1945年,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重新提出才引起廣大心理學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視。其大致模式如下:高校教育學教師事先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教育學教學活動做好準備;然后3-5人一組準備完備自己的教學,經驗證后由其他人錄音;比較之間的不同之處,提出各自的優缺點;在同學和高校教育學教師分析、參評后,高校學生糾正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按正確的教學方法,在學生面前正式講授。
(2)觀察法
觀察法與程序教學法有著內在的聯系,具體操作應用就是參評教師行為,改正和確立自己的教育方法。其不同于之處在其第一步的操作,作為觀察法,首先是提出分析提綱。由于人們對教師教學任務認識的各不相同,分析問題有所差異。后面的作法與程序教學法基本類似,即高校學生分成3-5小組進行分析和點評,只不過觀察法的對象更加全面,既可是優秀的第一線教師,也可是高校學生互相參評。觀察法使高校學生在分析初級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動為過程中,了解自身未來的工作現狀,形成既自身特色又反映教學共同屬性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利于高校學生素質的提高。
三、總結
總之,全面貫徹實施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要求高校教師具有“教書育人”的素養,以此達到培養承擔“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的新一代教育人才的要求。
高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目的都是使高校學生盡快適應未來人才的需要,進入教育教學行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能力。因此,高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應成為高校教育教學課程整體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必須與《素質教育》相配套。使高校學生把學習教育學知識與實際運用緊密結合起來,熟練地運用教育、教學技巧。筆者在此提出高校公共教育學改革設想,以便與同行探討,共同研究,推進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李素立.公共教育學案例教學與課程重構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
[2]商發明.教材不僅要讓教師好教更要使學生易學[N].北京教育報,2006.
[3]謝廣山.案例教學在師范教育中的運用[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27-129.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