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對一例大學生由于過分關注考試結果而引起心理問題進行咨詢的案例報告。本案例通過七次咨詢,對來訪者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和發展狀況進行了解與分析,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來訪者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反思,改善了情緒狀態。
[關鍵詞]專科生 考試焦慮 心理咨詢 合理情緒療法
一個專科學校五年一貫制四年級的女學生,因考試焦慮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在自行調節仍然沒有什么效果的情況之下由輔導員帶到了心理咨詢室。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小文(化名),女,漢族,19歲,連云港某高校五年一貫制四年級學生。家中有一弟弟,身體健康。該來訪者此前沒有患過重大的身體疾病和嚴重心理障礙,無家族精神病史及軀體病史。
(二)個人成長史
小文來自于連云港某鄉鎮,父親是當地初中教師,母親是當地小學教師,弟弟在父親任教中學讀書。父母對兩個孩子的成績要求比較高,管教比較嚴格。小文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并于初中畢業時根據父母要求,考取當地五年一貫制的師范專業。小文幼時身體比較瘦弱,不喜歡活動,在學校里最不愿意參加體育課。學習認真、努力,成績一直比較優秀,這也是最讓她驕傲的地方。平時性格比較內向,敏感,自尊心較強。做事認真,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除了學習之外,沒有什么興趣愛好,也沒有特別親密的朋友。
(三)精神狀態
著裝整潔、樸素,與同齡人相比顯得較為成熟,談話的過程中條理比較清晰,對自己的問題很清楚。因為休息不好看起來有些憔悴,對老師很有禮貌。對自己的學習成績非常關注,對于學習有關的問題很感興趣,非常希望老師能給予指點,怎么樣才能把考試考好。明知考試緊張是沒有必要的,只要正常發揮成績就會很好,但控制不了并因此而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療。
(四)身體狀態
自幼身體比較瘦弱,未患過嚴重疾病。進入大學以后平時身體較正常,每到考試就有點緊張,睡不著覺,易醒,考前一個小時老是想去廁所,每次考完試癥狀也就消失。但最近一個月沒有考試仍然出現了睡不著覺,易醒,緊張的癥狀。因為耽誤學習心里很著急,想快點擺脫現在的心理狀態,全面投入到學習中去。
(五)社會功能
上課沒有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差,學習效率下降,內心很著急,求助了老師和同學,老師和同學都認為她成績已經夠好了,還有什么好擔心的。但因為本人覺得已經嚴重影響學習,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期末考試。
(六)心理測驗結果
選擇測試量表為:SCL-90、SAS、EPQ。從測試結果來看,小文在SCL-90的測試中顯示出軀體化因子分1.3分,焦慮因子分2.5分,其他各因子得分均小于1分,結果初步提示來訪者具有中度焦慮情緒狀態并在軀體上有所反映;SAS量表測試粗分為48分,標準分為60分,結果顯示為中度焦慮;EPQ測試結果中E量表T分為40分,N量表T分為55分;結果顯示為較為內向,情緒不太穩定。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我是從鎮上以高分考進這所學校的,當初聽從家人意見,女孩子首先要保證以后有工作,再考慮深造的問題。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初中畢業以后我毫不猶豫的報考了五年制大專。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我充滿了自信和喜悅,還決定畢業以后專升本、然后考研。但是,大學的生活并不是憑著自信就可以的。學習方式的變化讓我在剛進校的第一個學期就吃了苦頭,一向以學習為自豪的我在第一學期考試中居然考了班級第十五名。為此,我整個寒假都沒有過好,無法接受我的成績排名決定重新振作,要在以后的學習中東山再起。
學習不好,我是沒有心思和同學去玩的。有了目標以后,我在平時學習上花的時間更多了,基本不參加系科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就是想在學習上搏擊一下,工夫不負有心人,在以后的考試中我都能名列班級前三名之內。上學期期末考試前,我想再拼一下,爭取考個第一名。可事與愿違,不知怎么的,考試前一周開始擔心,害怕,怕考不好,怕失敗,怕父母失望,怕被別人瞧不起。總是復習很晚,常常在該睡覺的時候不能很快入睡,有時要過上一兩個小時才能睡著。考前一天特別緊張,早早躺下就是睡不著,看過的知識點、公式在眼前不斷浮現。考試那幾天有時候整個晚上只睡一兩個小時,早上起來還吃不下東西,即使吃了也有想吐的感覺。考試時特別緊張,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千萬不要考差了”的念頭在頭腦里不斷閃現。明明掌握的知識忘了,腦子里一片空白;明明會做的題目,居然做錯了。考完以后,一直想著考試的情景,試卷的內容總是在頭腦中閃現,頭疼,過了兩三天才慢慢消退,特別痛苦。
這學期來了以后,成績果真沒有考好,居然考了班級第十名。為此我越來越不自信了,常懷疑自己的能力,做夢都是與考試的情況。我很想克服考試前的緊張情緒,就是不知如何做是好。現在已經四年級了,從開學到現在的一個多月里,我就覺得自己被籠罩在上學期考試失敗的氛圍中,時常感到心煩意亂,整天惴惴不安。如果總是這樣焦慮,不但學習成績上不去,父母會很失望,我自己也不能原諒自己,再這樣下去,什么專轉本啊,考研啊都要成為泡影,現在找工作這么難,如果不去專轉本、考研,就沒有什么出路了,一切都完了。最近一個月,難以入睡、易醒、心慌、食欲差,有時頭痛。上課沒有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差,學習效率明顯下降,想快點擺脫現在的心理狀態,所以前來尋求幫助。
小文是由系輔導員陪伴前來咨詢,希望咨詢老師能夠幫助她降低考試焦慮情緒,改變目前的痛苦狀態,開始正常的學習生活,能夠更好的參加學習。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詢師觀察的結果
來訪者衣著整齊、樸素,體型偏瘦,不到一米六的個子,相貌清秀,有點憔悴,舉止文靜,架著一副近視眼鏡。思維清晰,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講話聲音不高,語速慢,精神狀態差,情緒緊張。接觸交談很合作,敘述情況很有條理,回答問題能夠抓住要點。回憶中表現出緊張焦慮,手時而相互交叉。回答問題謹慎,有過分內省的人格傾向。談話中,注意力比較集中,領悟能力好。內心煩惱痛苦,自控能力較強。無幻覺、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確而強烈的求助要求。談到與考試相關的事情時,情緒明顯煩惱和焦慮。
(二)來訪者輔導員反映情況
小文是一個學習非常刻苦用功的學生,在學校里見到她的時候幾乎都是在學習,這在高校是很少見的,成績在班級是非常優秀的,一直在前三名。平時同學有問題,都是找她解決,雖然上學期考試結果出乎意料,考到了第十名,但也還是很不錯啦。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很強,爭強好勝,對自己成績要求很高,據父母反映,寒暑假在家都不忘學習。平時在學校,除了抓緊正常的作息時間而外,下了晚自習,宿舍的燈熄了,還要到樓梯口就著昏黃的燈光背書,為此,宿舍同學勸了好多次,并且因為影響大家休息而對其很有看法。她睡眠不好,又舍不得休息,認為休息會耽誤時間,比別人考得差。
這個學生太好強了,考上大學了仍然為難自己,還要爭排名,爭優秀。據同學反映,這學期來了以后,學習更加用功,有時候半夜還在看書,宿舍同學很不理解并頗有微詞。神經總是繃得很緊,緊張焦慮不放松,其實以她的水平是不需要緊張的。家人曾經帶其到醫院檢查,沒有什么軀體疾病,醫生建議平時多休息,放松心情,最好找心理咨詢師咨詢了解一下。
四、評估與診斷
綜合分析所獲得的臨床資料,對來訪者問題持續的時間、痛苦程度、典型的心理行為異常表現的性質和嚴重程度進行初步診斷,來訪者的問題屬于心理咨詢的范疇。
(一)對來訪者心理狀態的評估
時常感到心煩意亂,整天惴惴不安;難以入睡、易醒、心慌、食欲差,有時頭痛。上課沒有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差,學習效率明顯下降;緊張、焦慮。
(二)對來訪者的診斷依據
1.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來訪者的知情意是統一、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據來訪者緊張、焦慮、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差等心理問題持續時間有一個多月。不良情緒能夠被理智控制,行為不失常態。基本能夠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只是效率有所下降,情緒反應沒有泛化。所以考慮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3.心理測驗的結果支持本診斷。
4.對該來訪者的診斷是:一般心理問題,屬于焦慮情緒。
(三)對來訪者上述問題的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本案例中未見明顯的生物原因。
2.社會原因:(1)家庭教育原因,出生于教師家庭,父母對其要求嚴格。(2)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上學期的學習成績下降,比預期期望要低得多。(3)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同學對其緊張情緒沒有足夠的理解和關注。
3.心理原因:(1)存在認知錯誤,過度看重考試結果,把學習成績看成是評價優秀的唯一標準,期望很高,考不好一切就都完了。對自己要求很高且常常絕對化、以偏蓋全或糟糕透頂,即認為考試沒達到自己要求會導致可怕結果。(2)自我認知偏差,從尖子生考到第十名就覺得不能接受,心理落差較大,不能接受自己的變化,對自己沒有足夠客觀的認識。(3)人格因素,爭強好勝,自尊心強,缺乏自信。(4)負性情緒記憶,偶爾的考試焦慮一直困擾著自己。
五、咨詢過程
(一)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第1次和第2次)
目的:收集資料,建立咨詢關系,進行心理診斷,確定咨詢方法和咨詢目標。
方法:充分尊重來訪者,用開放性問題收集小文的詳細資料。通過傾聽、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讓小文盡情傾訴,與小文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并進行心理測驗。
過程:填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與小文進行交談,收集資料,探詢小文的心理問題;選擇SCL-90量表、SAS量表、EPQ量表進行心理測試;將測試結果對來訪者進行分析并確定咨詢方法為合理情緒療法。
通過本階段的咨詢,小文初步了解自身的心理問題,并與咨詢師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很信任咨詢師,愿意積極配合咨詢師進行咨詢。
(二)心理幫助階段(第3次到第5次)
目的:鞏固咨詢關系,學會合理認知,改善情緒狀態,形成正確的認知。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放松訓練、積極暗示。
過程:改變來訪者的錯誤認知,學習成績只是衡量學生的一個標準;改變來訪者對自己的過高期望,建立合適的期望目標;對來訪者進行合理情緒想象,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指導來訪者進行放松訓練,學會進行肌肉和情緒的放松,通過學習和掌握呼吸調節、放松全身肌肉消除雜念;指導來訪者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增強自信,克服焦慮情緒;布置咨詢作業,讓來訪者完成 RET自助表,與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并用有效的理性信念來代替非理性信念;布置來訪者在生活中經常對自己進行積極暗示,并在每天睡前進行放松訓練,改善睡眠狀況。
通過本階段的三次咨詢,小文情緒有所改善,認知產生了沖突并能夠用正確的觀念與自己不合理的觀念進行辯論;每天對自己進行積極暗示感覺比以前精神好。用放松訓練促進睡眠質量也有所改善。
(三)結束與鞏固階段(第6次和第7次)
目的:鞏固咨詢效果,增強自信心,結束咨詢。
方法:會談法,心理測驗法
過程:反饋咨詢作業;進行心理測驗;全面回顧與總結。
通過本階段的兩次咨詢,來訪者心情比較平靜,上課已經能夠集中注意力,身體和精神狀況明顯改觀,心理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自信心增強,能夠以正確的心態對待考試,面對自己。
六、咨詢效果評估
(一)來訪者自我評估:情緒好轉,焦慮減輕,對即將來臨的期末考試認真準備,很有信心;上課的注意力也能集中,思維活躍;能夠勞逸結合,學習效率提高,睡眠正常。
(二)咨詢師的評估:通過觀察、回訪,發現已經達到咨詢的預期目標,來訪者自信心增強,情緒狀態積極,不再苛求自己,提高了應對學習壓力的能力,能正常面對考試,能接納自己不再是前三名;能坦然面對就業和專轉本的現狀。
(三)心理測驗結果:對來訪者用SCL-90量表和SAS量表進行療效評估,發現焦慮癥狀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1).
[2]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1)
[3]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1).
[4]劉曉明.學校心理咨詢百科全書[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9(1).
[5]黃丹.大學生考試焦慮的成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22-23.
[6]李秀易.大學生考試焦慮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6):123-127.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