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RTP是一種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我們對它進行了改革和嘗試,確立了“以學生(Student)為主體,研究(Research)為背景,訓練(Training)為目標的實踐性項目(Project)”的目標,提出了學生自由組隊、自主提出科研項目、自己尋找指導教師的“三自”方式,實現了一種新型的“無教師、無課程、無課堂”的創新教育模式;建立了滾動申請機制;抓宣傳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隊伍和管理機制。
[關鍵詞]SRTP 學生科研訓練 寬口徑人才培養
如何將創新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成為各個高校都在探索和研究的問題。目前,很多課程中都進行了創新教育的改革,實踐教學更容易體現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讓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逐漸成為各學校實施創新教育的突破點,但由于受到實驗任務、實驗器材等因素的限制,能夠體現學生個體實驗項目不多,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一、課外研學體系創立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創新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各高校都將創新教育納入了教育體系中,許多院校都提出了學生科研訓練項目SRTP(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這種模式由學生自主開展一些科研實踐工作,學校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它是原有學生課外興趣活動的延伸,不同的是學校在資金和項目管理上給予更多的支持,使得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發揮潛能,提高了學生參加科研實踐的可能性和積極性,為實踐教學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由于各高校開設這個活動的時間不長,對項目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具體實施上也有些不同。很多院校都是將其作為一部分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一些學有所長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及早地接觸到專業方向,并且給與一定的資助,或者為今后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培養和鍛煉一部分學生。
在前階段的SRTP管理實踐中,筆者認識到,開展此項活動確實是一個提高學生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大學生通過參加這項活動大大提高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了創造性潛能,消除了他們對創新的神秘感,擴展了思維和眼界。在活動中,雖然局限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有些方案顯得較幼稚,但其中展現的創造性火花常常使專家也感到耳目一新,所以SRTP在創新教育方面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作用。精英模式的SRTP向大眾模式的SRTP轉變必會使得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我們必須根據新挑戰,充分利用前幾年SRTP項目運行中的經驗,將SRTP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二、SRTP項目目標的重定位
SRTP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其目的很容易與一般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以及學科競賽相混淆。為了保證在新條件下SRTP項目的長期有效運行,必須首先對SRTP項目的目標進行明確地定位。
通過長期的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SRTP項目的內涵應該是一個以學生(Student)為主體,研究(Research)為背景,訓練(Training)為目標的實踐性項目(Project)。
1.以學生(Student)為主體
SRTP與其他實踐類項目的根本區別在于學生是項目研究的主體。在很多高校的SRTP項目指南中指出,SRTP項目可來自教師的教學、科研、生產不同領域中的基礎性、應用性和開發性的研究課題,但是我們認為這種老師出題、學生答題式的模式只是常規的實驗或畢業設計的翻版,從這個意義上則沒有必要設立SRTP。
為此,我們提出了以大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由組隊、自主提出科研項目、自己尋找指導教師的“三自”方式,開展自主性研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科技創新平臺,成為我院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特色。整個SRTP項目的申請、立項、進行和答辯等環節完全由學生組織完成,責任人是學生,教師在其中只起顧問的作用,在需要的時候,為學生答疑解惑,為項目的完成提供參考意見。通過這種方式逼迫學生自主尋找研究課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這種幾乎“脫離”教師的實踐教學模式,將學生直接推向了第一線,在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的同時,也增加了責任感和危機感,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獨立承擔研究任務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減輕了師資上的壓力,有利于項目的長期開展。這種方式在這種大批量的學生活動中顯得非常有效。
2.以研究(Research)為背景
在SRTP項目中,研究(Research)內容在其中的作用也與實踐類課程以及畢業設計等課程完全不同。作為一個新的教學形式,SRTP項目在運行的過程中“過程”的意義遠遠大于“成果”。SRTP的亮點應該在于它包含了學生今后在工作崗位上會遇到的“發現問題—提出課題—申請立項—項目運行—結題驗收”等今后科研中遇到的全部環節,將有益于他們今后適應工作崗位上的研發工作,幫助他們在今后工作中開拓創新。
3.以訓練(Training)為目標
SRTP項目的中心內容應該是“過程”而不是“成果”。在過去的SRTP項目實踐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個新的教學形式,SRTP項目在運行的過程中“過程”的意義遠遠大于“成果”。由于學生在申報項目經驗上有限,把握性程度不是很恰當,提出的課題有時工作量較大,或者相關的技術難度可能超出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而SRTP大都在繁忙的學習以外的業余時間進行,所以在目前這種大眾化SRTP項目過程中,如果按照科研項目的完成標準來衡量結果,有很多可能無法完成。這并不意味著SRTP工作可以完全不看結果,因為很多同學在認真地完成了SRTP的各環節,在科研的各個方面得到充分鍛煉的同時,其成果往往也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很多作品完全達到了能夠參加全國性的大學生科技大賽的水平。所以,這種側重結果的項目組織模式可以達到過程和結果的統一,同時,消除大學生對創新的神秘感,使得他們有更多的信心參加SRTP的創新活動。
三、進一步拓展SRTP的立項范圍
在浙江大學的SRTP實施指南中指出,SRTP的目的是“給本科生提供科研訓練機會,以期學生盡早進入該專業科研領域”。它給人的感覺是,SRTP項目一定是必須以專業為背景的,與專業相關聯的。事實上,許多學校和院系也正是這么實施的。
1.突破課題選題上的限制
我們從SRTP項目啟動之初就在項目選題上突破了限制,允許學生選擇與專業無關的課題。因為,在當今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下,將項目選題范圍限定(或者主要限定)在專業范圍內,不易于發揮這種實踐形式的優勢。SRTP的特點之一,就是學生可以自主尋找課題,課題可以與專業有關,也應該可以與專業距離較遠甚至沒有關系。一方面,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探求未知世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培養寬口徑人才、交叉學科人才的一個有效新途徑。我們在進行動員的時候特別強調和鼓勵學生尋找跨學科、跨專業的課題。由此,在項目中出現了很多機械、歷史、植物、環境等方面的研究課題立項。這種寬廣的選擇課題范圍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豐富了SRTP。
2.跨學科課題的靈活管理
立項范圍的擴大,也給同學和審題的教師帶來了新問題。題目的范圍經常會超出同學甚至于審題專家的專業范圍,對題目的把握比較困難。有些課題想法非常好,但由于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不足,項目申報書上并不能全面地表述自己的想法,給專家確定其價值和可行性帶來了一定困難,容易造成一些有很好潛力的項目夭折。為此,我們鼓勵學生在項目未得到批準、但是仍覺得項目意義很大的情況下,按照SRTP項目的流程自己進行研究,然后參加最終的驗收和答辯。
3.在立項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
在SRTP立項過程中,我們還適當地將競爭機制引入到活動中。在幾乎所有學生都申請了項目的情況下,有一些熱門的題目“碰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例如,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共同問題,有很多同學申請了“自行車防盜鎖”、“自動控制臺燈”等類的課題,在社會調查類課題中也出現了很多“考研”、“就業”方面的題目。對于這些“撞車”課題,部分給出了合并建議,另一些采取了競爭進行的方法,讓同樣的項目進行競爭,最終由完成的質量確定是否資助。
四、開展有效的宣傳與動員
SRTP的完成離不開宣傳與動員。每次SRTP項目申報時,大部分對此非常熱心,但很多同學還是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么申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會組織在學生中間進行廣泛地動員,輔導員還在每次申報以前專門多次開展宣講會,對SRTP的意義、目的、內容、范圍、申報程序、項目管理方法、成績評定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做詳細介紹,請以前參加SRTP并取得優異成績的高年級同學向大家介紹項目,將以往申報的課題名稱和內容上網公布,供學生們參考。為了便于學生確定指導教師,我們將全院專業教師的聯系電話和電子郵箱公布在主頁上,便于同學們聯系。我們還密切配合學校的研學作品展示會,動員同學參加,并且將其也作為SRTP成績評定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些舉措都對SRTP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五、項目的管理與支持
院系領導對SRTP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的開展非常重視,及早啟動了動員和部署。教學線和學生線教師多次開會協調,制訂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學院成立了專門的SRTP指導小組,負責SRTP項目的審定工作,對同學們提出的課題進行認真審查,對其創造性以及合理之處進行肯定,同時對考慮不周及不成熟的地方及時指出,并給出修改建議。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兩條線的老師密切配合,為項目運行創造了良好條件。
立項后,學院指導小組加強項目的指導和管理,根據往年積累的經驗,編制了項目實施的指南。為了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建立了相應的指導教師數據庫,作為專業教師工作量的考評依據。針對工科項目需要的實驗測試設備價格高昂,學院特別撥出專項經費,規劃活動場地,籌建各自校區的學院SRTP實驗室,讓學生自我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創新平臺。此外,認真組織每次項目驗收活動,作為學生實施SRTP最后一個總要的環節,按照“重在過程”的原則嚴格把關,保證項目的質量。
電子制作類課題一般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這類項目因為與專業密切相關,可培養參加各類科技競賽的人才。而在參加SRTP項目的同學當中,高年級同學知識構架基本完成,實踐能力通過前面的實踐性課程的訓練有很大提高,有充分的基礎申請和完成項目,同時在實踐上也比較寬裕,是參加SRTP以及各項科技競賽的主力軍。但學校SRTP項目的申請時間為每年的春季,一年一次,學生完成任務的有效時間只有半年到一年,項目啟動以后距離各類競賽時間很短,很難起到通過SRTP促進學科競賽的目的。為了使這部分同學有更多的時間參加SRTP項目,我們以學院的名義提前啟動了SRTP的申請工作,將學生每年申請的次數由原來的一年一次(校級申請)變成為每年兩次,第一次是秋季院級申請,主要接受電子制作類方面的課題,第二次是春季校級申請。秋季申請通過的課題自然進入第二年春季的校級申請項目。這個舉措得到了學生們的積極響應,經過院系研究,我們進一步將秋季的院級一次性地申請活動變成為秋季動員啟動、全年滾動申請,學生想法隨時可以向院SRTP指導小組提出申請,學院隨時審批啟動研究項目。這項制度將SRTP推向了日常化,給了學生更多的時間,為他們在課外研學上做出好成績創造了更好的氛圍。
六、結束語
經過我們一年多對SRTP項目運行方式改革的實踐,在SRTP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改革后的2007年度,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3、2004級本科生共上網申報SRTP項目383項,內容不僅涉及到與專業相關的內容,而且還擴展到了其他專業領域,甚至人文社科領域。雖然他們的課題有時顯得不是很成熟,但從中表現出了寬廣的知識范圍,濃厚的研究興趣以及新穎研究視角。這正是我們長期的寬口徑培養、創新性培養所追求的目標。通過相關專家的評審,從中評選出校級122項,院級149項進行立項。經過近一年的研究,2007年9月和12月,我們共組織了三次項目的結題驗收,其中校級SRTP已結題109項,此外,還有以非正式的SRTP項目結題驗收12項。在2003級238名同學中,214人順利地通過SRTP項目拿滿了2個課外學分,占總人數的89.92%。其中,很多同學的學分甚至超過了2個學分。一大批同學通過SRTP得到了鍛煉,其獨立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主動學習能力,甚至在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上都得到了鍛煉。驗收專家對我院的SRTP項目也給與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項目完成的質量和難度明顯高于往年,一些項目不僅科技含量高、制作復雜,而且價格低廉、實用性強,而文科類的項目則展示了同學們在人文學科方面的功底,顯示出在寬口徑培養模式下學生的知識面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鄭美玲.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廣州大學為例[J].青年探索,2005,(5):43-44.
[2]林崇德.關于創造性學習的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56-63.
[3]朱華山,徐杰,張榮才.高校學生科技活動創新的探索與思考[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5,(1):104-105.
本文系東南大學學生工作與人才培養研究立項資助課題(項目編號:XG08002)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