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介紹了現代造船模式和數字化造船技術的內容特點,提出數字化造船是當前造船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數字化造船技術的發展將帶動產品設計方法和工具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企業間協作關系的創新,實現產品設計制造信息化,生產過程控制智能化,生產裝備數控化,企業管理信息化和服務網絡化,并通過集成實現企業數字化。
[關鍵詞]數字化造船 現代造船模式 企業競爭力
1 引言
隨著國際船舶市場需求高峰的出現,世界船舶工業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各主要造船國家之間競爭實力的對比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中國造船業迅猛崛起,中、日、韓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在造船業形勢看好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船舶工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國內各大中型造船企業都基本達到了全三維設計的水平,或者至少到達了兩維半(不是直接建實體模型,但能部分地實現三維的效果)的水平,這大概占了中國造船企業的30%。而在咱們福建沿海一帶,有一些民營船廠并不使用設計軟件,更談不到數字化設計制造這個層面了。我們的生產線簡單,乃至簡陋。制造、檢驗還沿襲著最原始的方式。這種生產方式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1.1建造周期長。產品設計周期要比日、韓先進國家長3~6個月,生產周期也要比國際先進水平長3~6個月,因此國內造船總周期普遍要比日、韓等先進造船國家長半年以上,不僅影響了競爭力,而且加大了風險。
1.2制造返工量大,質量難以控制。長期以來,造船業從設計到制造,尺寸和公差傳遞環節多,手工工作量大,加工設備簡陋,環境不佳,造成產品從零件加工到裝配直至合攏困難重重,協調困難,誤差難以控制。
1.3生產管理復雜,計劃調度困難。船舶產品大小懸殊,結構復雜,用途多變,而生產條件又不同于其他機械產品,受配套、氣候等外界條件影響較大,因而造成造船企業管理難度大,生產效率比日本、韓國低5-10倍。
現在正值造船業的波峰時期,中國的造船業太“火”,原來修船的都改行造船了,項目還是多的接不完,大量的造船廠上馬,船廠數量急劇增加,這是一個過程,是一個量的積累過程,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必然過程,但當量的積累到達一定的程度,必然要有質的改變,全行業產能瓶頸嚴重,已出現延期交船現象;到2010年,隨著鋼材成本持續攀高,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等客觀誘因一同給造船界釋放了不利的信號。因此必須未雨綢繆,增強危機意識,從政府和企業各個層面作出切實的努力,盡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以提升造船業競爭力。
2 建立現代造船模式
現代造船模式大約有以下幾個方面:精度造船技術,就是通過運用先進的工藝技術手段和嚴密的科學管理方法,對造船的全過程實施尺寸的精度分析和控制,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過程中的修整工作量,提高造船生產效率和建造質量。船體分道建造技術,就是指在造船全過程中,將構成船舶的中間產品的制造不按船舶最終產品和船舶系統分類,而是按特征的相似性分類成組,即按平面分段、曲面分段、上層建筑等各自獨立的多通道并行展開,實現空間分道、時間有序、責任明確、相互協調的作業優化排序。模塊化造船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充分應用成組技術、分道技術、集成技術、信息技術、預舾裝技術、精度造船技術、殼舾涂一體化技術、區域化管理和總裝化的思想,實施以中間產品為導向組織生產的方式,把整條船視作由百把個船體分段模塊(充分預舾裝和涂裝/安裝型的)和幾十個設備裝置模塊(安裝型的、功能型的)以及生活中心模塊(功能型的、安裝型的)最后進行總裝而成。
3 數字造船是保障現代造船模式的關鍵
數字化造船就是以造船過程的知識融合為基礎,以數字化建模仿真與優化為特征,將信息技術全面應用于船舶的產品開發、設計、制造、管理的全過程,最終達到快速設計、快速建造、快速檢測、快速響應和快速重組。包含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
(1)船舶設計數字化,就是利用CAD/CAE/CAPP/PDM、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產品設計手段和設計過程的數字化,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高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模塊化造船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求進行并行設計、三維設計。推行三維船舶設計不僅解決了“怎樣造船”的問題,而且也為“如何合理組織造船生產”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是實施現代造船的先決條件。
(2)船舶建造數字化,主要是通過采用智能化的方法對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實現生產過程控制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企業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3)制造裝備數字化,就是大力發展具有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生產裝備,實現加工和裝配的數字化、自動化、精密化,提高產品的精度和加工裝配的效率。在船舶制造設備方面,也從最初的數控切割發展到了數控彎板、數控彎管、機械手/機器人裝配/捍接、機器人涂裝等。
(4)造船生產管理數字化,指基于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t,利用ERP、SCM(供應鏈管理)和CRM(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等方法與工具建立優化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對造船企業內外部資源與過程進行全面管理與控制,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推行現代造船工程管理是實施模塊化造船的基礎。
4 數字化造船取得的效益
4.1建造周期縮短
據統計,實施數字化造船后,滬東中華造船廠74500噸散貨船船臺周期由初期的112天縮短至現在平均75天;5618TEU集裝箱船船塢周期從初期146天縮短至現在110天,平均每艘船可節約費用120萬元。大連船舶重工原計劃年生產30條船,可后來提高效率、發掘潛力,又多生產了6條船,一條船價值8000萬美元,如此一年就多創造產值5億美元。
4.2增強了設計能效
實施CIMS工程和建設數字化造船平臺,由于實現了CAD/ CAPP/CAM集成,減少了中間人工環節,發至車間的加工生產信息差錯大為減少,船體制造未發生重大返工,管子設計差錯率降低,減少了重復勞動差錯。
4.3生產效率提高
系統提供的制造、安裝、配套和管理信息加快了“車間工作圖面做”、“外場工作內場做”、“空中作業地面做”的轉變。系統提供的精確加工信息,保證了高效造船工藝如“公差造船”、“無余量裝配”、“總段安裝法”和“殼、舾、涂一體化”等工藝的實施,明顯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5 結束語
要實行現代造船模式,就必須推行數字化造船技術,建立以船舶產品三維建模、以產品數據庫為中心、由數字化設計、設計管理、物流管理、資源配置管理、制造執行系統、綜合管理六個系統組成的設計、制造、管理一體化的數字化造船平臺。數字化造船是當前造船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數字化造船技術的發展將帶動產品設計方法和工具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企業間協作關系的創新,實現產品設計制造信息化,生產過程控制智能化,生產裝備數控化,企業管理信息化和服務網絡化,并通過集成實現企業數字化。最終,不僅要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過程集成,而且能夠實現客戶、企業和供應商的無縫集成,除為用戶提供滿足其需求的產品外,還需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務,持續深化并推廣數字化造船技術無疑是應對競爭的手段中最基本,也最長期有效的措施了。
參考文獻:
[1]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行動綱要(2006-2010年).國防科工委,2007.7.
[2]柳存根,高鵬.數字化造船與現代造船模式.中國數字化造船論壇論文集,2006 .
[3]葉修強.現代造船模式——中國船舶工業戰略選擇.
[4]王茜.世界造船技術的現狀和發展方向.2007,06.
(作者單位: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船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