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數控車實訓課程的教學研究,本文從培養能力目標、知識與技能模塊的構建、教學項目的制定和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四個方面闡述了基于行動導向,數控車實訓教學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數控車 行動導向 項目化實訓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針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已得到普遍認可。職業教育打破傳統的職業教育學科體系課程模式,根據社會、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現狀,著力培養具有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使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由一種相對獨立的、單一的知識和技能轉變為綜合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具有從事相應崗位群的工作經驗和職業性技能,而在實現這一轉變的過程中,“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組織模式為大家所接受到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對于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數控車實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只有對數控車實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建立新的課程體系,使學習環境與實際工作情境相結合,使學習者的專業知識與實操技能相結合,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控車基本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
1 根據職業能力定位,確定數控車實訓課程的培養目標
根據職業資格鑒定標準和社會、行業企業生產實際,本課程的培養能力目標主要內容分解如表1所示。

2 以行動為導向的知識與技能模塊的構建
2.1行動導向的含義

行動導向是產生于就業者的職業活動中一個綜合性的任務。對數控車加工而言,行動領域就是讀懂圖紙到生產出合格產品完整的工作過程系統。根據零件的復雜程度,其工作過程系統的復雜程度是不同的,將復雜零件生產過程分解為若干組成部分,而每一個組成部分類似于一個簡單零件生產。
知識和技能教學模塊是一個跨學科的、案例性的、經過系統化教學處理的行動領域。通過一個模塊的學習,學生可以完成某一職業的典型的工作任務。模塊的建構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自己的“發現”、“體驗”,讓他們在行動中學,并能學以致用。
2.2數控車課程的知識、技能模塊
對數控車實訓課程來說,根據培養能力目標要求,結合機械產品加工的工作過程,進行教學處理,會形成符合課程要求的教學模塊。而課程內容涉及的知識技能模塊應按照機械產品加工的工作過程排序,符合學生知識技能建構的順序。依照機械產品加工的工作過程,本課程的知識與技能模塊分析如表2所示。
3 教學項目的制定及實施程序
職業教育課程中的“項目”指的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客觀存在的工作任務組合,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標準的產品,即制作的產品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發揮特定的功能、滿足規定好的質量標準等。項目課程開發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任何一項產品,比如一個零件,只要它有利于教學,并能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就可以看作為項目。
在《數控車實訓》課程教學中,教學項目就是由學生根據零件圖紙加工成合格零件的機械產品,是一個案例化的學習單元,它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實際應用環境結合在一起。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幾乎能夠滿足行動導向教學所有要求的教學方法,體現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特點。它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行動。它強調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生自己的“發現”、“體驗”,讓他們在行動中學習,完成任務,從而達到教學的要求。項目教學法實施程序如表3所示。

4構建完善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本課程的教學評價應該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目的,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服務的發展性教學評價。這種評價應采用“自我參照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評價方式可采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課程的評價還應與學生技能證書考評相結合,這樣做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田萍.數控機床加工工藝及設備[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2]姜大元.關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
[3]楊偉群.數控工藝培訓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4]曾利奎.模塊教學法在數控車實訓中的應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