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校學習階段發展的一個重要能力,也是學生終身學習前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本文從教學實踐角度出發,闡述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英語課堂教學 評價手段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學一直是教師主宰教學過程,而置學生于被動的接受者和知識灌輸的對象。過多的強調語言知識的教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造成“費時多,收效低”的現狀。最近,教育部正式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由此看出新課標的精神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所謂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是指學習者(learner)利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意識、態度、意志、策略等)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包括設立目標(Setting goals),自我指導(Self-Instruction),自我監控(Self-Monitor)和自我評價(Self-Assessment)(Holec:1985)。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觀察、體驗、實踐、討論,合作來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因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的首要問題。
二、課堂教學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
1.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成敗是決定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忽視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反映英語難學,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實際上英語學習在更多程度上是需要學生自身通過實踐和探究的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由此可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制約著教學效果。
2.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如何學。”可見教師的使命和價值就在于“從教向學”的轉化過程。課堂教學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三、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
(1)平等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基礎。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就應該始終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信任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情感,促進他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獲取知識。
(2)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個性心理,社會能力和創造性等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老師的評價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自我評價。若是在不良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就不能得到同學、教師的積極評價,也就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自我意識必然得不到健康發展。
2.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1)創設情境,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利用多種方法合理、恰當、自然的引導學生融入情境,在真實或模擬情境中感知和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可以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愿望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果。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五Unit1 Reading的文章講述了這兩位學生與朋友之間的友情出現了問題,并想為此尋求幫助。我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講授語言知識之后,設計了如下兩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in a friend?Do you treasure your friendship and how?這些問題都是學生交友過程中關注的或重視的,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能較自然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陳述他們的觀點和做法,發言踴躍,并且言之有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設計活動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要讓學生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Unit1是關于廣告的。讓學生分組后分別制作出一則公益廣告,提供以下幾個主題供學生選擇:Animal protection,Anti-smoking,Anti-drugs,Anti-littering。要求學生確定觀眾群,設計廣告的標志、標語等,完成后呈現給全班同學。之前已對公益廣告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因此他們可以運用這些知識親手設計廣告,并在設計過程中加深了對這些公益話題的理解。
3.引導學生利用自我總結,自我反思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寫小結去獨立思考自身英語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隨時跟蹤自身的學習情況,自我監控和調整學習過程。小結內容通常包括:
(1)反思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如聽課效率,做題的準確率,運用語言的能力等,并給予相應的評價。
(2)確立下一階段的目標。在清楚的分析自身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制訂下一目標,可以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判斷力。
4.合理運用評價手段,促進學生高效自主學習
(1)建立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正確、客觀的自主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當然,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也離不開教師評價。教師找出學生不足的同時,更多地找出其積極因素及閃光點,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學生自主評價的方式有書面總結,口頭匯報等。學生互評的內容包括對值日生報告,課堂小組活動等。教師的評價方法有日常觀察、書面作業反饋、口頭反饋、檢測等。
(2)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進行持續的評價—不僅評價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要對他們日常學習中的表現、取得的成績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情況評價。教師可將評價細分為課堂內、課堂外的形成性評價和學習檔案袋或成長記錄袋評價。
四、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對廣大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機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校期間把英語學好,而且可以受益終生,真正體現新課程“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
參考文獻: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won,1981.
[2]夏光明.高中生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研究.教學月刊,2006.
[3]陳琳,王薔,程曉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 [S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