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力資本在組織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教師已經成為學校發展的核心支柱。同時,隨著知識地位的提高,教師正成為學校核心競爭力的載體,教師的工作滿意情況會影響他們的各種行為,教師的不滿情緒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明確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以此為基礎來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對于提高教師滿意度,培育穩定高效的教師隊伍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教師 工作滿意度 影響因素 激勵措施
一、引言
教師工作滿意度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教師對其所從事的職業以及工作條件與狀況的一種總體的帶有情緒色彩的感受與看法。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高低,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進而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而教師工作積極性的調動又有賴于學校對教師的服務是否令他們感到滿意。因此,了解教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分析其心理需求,能更好地明確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改善學校的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二、教師滿意度的調研
1.調查設計
在查閱了國內外有關滿意度研究的相關文獻后,與專家和不同層次的教師進行了預調和訪談,根據預調結果和訪談內容對量表進行修改,最終制定了“高職院校教師滿意度和學生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調查問卷。
2.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本研究以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為研究對象,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問卷調查量表采用自評法完成,由調查員現場講解調查意義和目的以及填表方法后,由被調查者獨立填寫,然后由調查員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103 份問卷,回收103份,有效問卷為81份,有效回收率為78.65%。
3.數據處理
調查結束后,用Excel和統計軟件SPSS13. 0做了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相關回歸分析等。
4.調查結果
就總體而言,該校教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處于中度偏上的水平。不同老師對教師滿意度的評價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工作態度、崗位分布和婚姻分布對教師滿意度的影響很顯著,職類分布對教師滿意度的有比較明顯的影響,性別對教師滿意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任職分布、年齡分布和教齡分布對教師滿意度的影響不是很顯著的。
三、調研結果分析
1.工作態度
絕大部分教師對工作是抱著積極、熱情的態度的,但是對工作滿意度的評價不一樣。他們之所以留在學校,主要看重是學校的文化氛圍和和諧的人際關系,但學校能提供給教師的培訓和進修機會有限,而教育教學改革卻又要求教師增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部分教師對自己的能力持否定態度,從而導致工作中沒有成就感。
2.性別因素
在本次調查中,女教師多于男教師,這也是符合當前學校教師性別構成的實際情況的。調查對象的性別比例,男教師占25.9%,女教師占74.1%。調查結果表明,男教師與女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存在一定的差異,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低于女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這可能是由于當前社會男性承擔更多的生活和社會重擔,他們對收入有較高的需求和預期,也可能是男性有較高的成就動機,他們更追求社會職務上的認可。
3.職類分布
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得分具有較明顯的職類差異:實訓系列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低于理論課教師。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實訓課缺乏良好的教學科研設備條件的支持。
4.崗位分布
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存在著顯著的職稱差異:初級及以下職稱的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最高。隨著職稱的增高被社會認可的程度上升,工資與福利也呈上升趨勢,但工作滿意度卻反而下降,這可能是由于工作量的增加所導致的。
5.婚姻分布
本次調查中,已婚者占72.8%,未婚者占27.2%。調查結果表明,已婚教師對工作滿意度偏低。這可能是由于學校未能營造一個寬松的情感氛圍。
四、建議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我認為要提高教師工作的滿意度,學校要注意以下幾點:
1.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良好的環境可以吸引人,也可以鼓舞人,使人身心愉悅。人在良好的心境下,心情舒暢地去做事,就能充分發揮其潛能,工作就會做得出色。學校想要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教學科研工作中去,必須構建相應的工作環境,用環境激勵人。
(1)重視感情投資,要處理好對教師的嚴格要求和關懷尊重之間的關系,想方設法為教師排憂解難,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
(2)努力創造一個寬松的情感氛圍,讓教師感到集體的溫暖,幫助教師切實解決生活上的后顧之憂,提高工作滿意度,從而愉快地將自己的身心融于神圣的教育事業中。
(3)改善教師工作的客觀環境,如良好的辦公條件、安靜的環境,為教師提供充裕的圖書資料,以及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技術手段,以滿足教師的教學科研的需要。
2.為教師提供一個深造的機會
馬斯洛提出人類的基本需求依其重要性的不同層層遞進,自我實現的需求,即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潛能并有所成就,是人類的最高層次需求。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使得他們更重視工作中的自我全面發展。因此,給優秀教師提供深造的機會,可以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滿意程度。
一方面,學校可以有計劃地在工作出色的教師中,選拔有培養前途、對學校長遠發展有利的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科進修和培訓,以便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另一方面,對教師中要求深造的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支持。并視工作崗位的情況適當安排,解決后顧之憂。
3.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只有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才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因此,學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師的經濟地位和物質待遇,使教師能夠安心的從事教育科學研究工作。
此外,學校還要注意報酬分配的公平合理。如果教師認為分配不公平時,就會影響到工作的積極性,進而使得工作的滿意度降低。而報酬的公平又取決于學校對教師的績效考核,即工作量的評價是否合理。
五、結束語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工作中發揮出的能力只占全部能力的40%,其余的60%要靠管理者去激發。教師從事的工作是知識性的生產工作,他們更希望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因此,對他們的管理應該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激發他們潛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提高教師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楊彩蓮.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探析[J].高教論壇,2006,(4):179-181.
[2]文輝,張平.高校教師薪酬激勵系統要素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20(1):55-57.
[3]孫建萍,孫建紅,安寸然.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教育探索,2006,(9):78-80.
(作者單位: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武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