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近幾年在我國迅速發展,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學生升學就業、學業成績、身體以及飲食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學生發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正面引導,重視對學生消極心理狀態的改良和不良行為的矯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筆者就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談談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職業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輔導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是教育界和全社會的熱點、焦點。因為現代社會十分復雜,價值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這部分具有各種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的學生基本上得不到幫助,絕大部分不得不忍受家長和同學的誤解和責備,無法和他人交流個人問題。
一、職業學校當前學生的心理特征
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問題—人際關系焦慮。學生的交往會需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擴大,但他們的交往能力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往往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當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處的客觀環境(家庭、社會、班級)的影響;社會不良風氣,人際復雜關系造成孩子內心矛盾沖突與困惑疑慮;不得法的教育與對學生嚴厲或放任,造成孩子對抗情緒或退縮畏懼等心理問題。
3.在平時學習中的心理問題—挫折與焦慮。
4.在如今的職業學校,同樣有升學的壓力,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家長或者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影響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學生把學習視為畏途,恐學、厭學的心理加劇,這種現象在高考前尤為突出。
5.網絡給學生的心理帶來的問題。網絡的迅猛發展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許多的隱患。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孤獨。學生一旦下線離開電腦,就很難表達自己,無法與他人溝通,學生對互聯網虛擬世界的過度依戀必然會產生心理上的孤獨。
(2)暴戾。由于網絡上有大量的暴力游戲,致使一些學生沉迷其間,形成暴力崇拜。
(3)淫逸。色情網站以挑逗人們的性心理,刺激感官為能事,其骯臟的語言、淫穢的畫面、下流的聲響,對處于性萌動期的學生的吸引力和腐蝕性極大。
二、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1.學校應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心理出現“癥結”,如學習焦慮、人際關系焦慮、有情緒沖動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等,通過專門教育及時疏導是素質教育不容忽視的環節。學校應牢牢抓住課堂這個主渠道,運用現代心理科研成果,針對學生心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咨詢輔導、心理訓練等),及時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或矛盾,使其處于心態平和、情緒穩定、思維靈活,愛憎分明、舉止適度這樣一種有利于健康成長的環境之中,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2.開設個別心理輔導與咨詢
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應配備懂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學科知識,又具有豐富教育工作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咨詢員,利用校園網與心理有偏差的學生聊天、交流,及時矯正學生的心理偏差。學生在平時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經驗問題、方法問題、心理問題,要依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尊重、理解、信任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與價值、優點與缺點、現實與未來,能更有針對性地確定人生目標,選擇適應自己特長的成才之路,在學會處理與他人、社會的關系中,使人格得到完善。
3.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共同關心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學校要及時與家長聯系,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使家長既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
4.要減少社會環境對學生的污染
不良的社會環境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的社會必須采取科學有效教育手段,加強措施,減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滲透,減少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發生。如我們學校就禁止學生進入“三室一廳”,防患于未然,這是一種“未雨綢繆”式的教育。而出現問題再矯正則是“亡羊補牢”式的教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職業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的注意點
1.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實踐能力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注重于知識的灌輸,似乎認為在課堂上上課或搞講座,就可以解決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實際問題,它忽視了知識的實際運用與實踐內化。
2.要有好的心理健康教師
心理學認為,在學校開展心理咨詢,要采用協商、詢問、解答等綜合方式,并且心理教師必須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熟悉心理測量的方法和原理,具備臨床心理學的常識和經驗。大部分中學受師資力量的影響,大多數心理健康教師是“兼而不專”,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在整個心理教育和咨詢過程中教育多于溝通,指導多于體會,說教多于理解,心理咨詢所追求的寬松、平等、和諧的氣氛難以實現。
3.心理健康教育要持之以恒
學校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思想上要重視,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正常軌道,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內容、思路進行發展性研究,不能轟轟烈烈搞形式,最終有始無終,有頭無尾。
4.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保密工作
心理咨詢活動對心理健康教師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必須對心理咨詢的對象、內容保密。因為它涉及到學生的穩私,如果外泄心理咨詢的情況,會給咨詢人造成新的心靈傷害。
四、結束語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性上處于完好的狀態。一個人的身體與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處事的心態平衡健康與否,將事關他們適應挑戰的成敗。因此,在學校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章志光.學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葉立群.職業技術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
[3]瞿葆奎.中國教育研究新思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