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陽光體育運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體育鍛煉,要有健康的理念,豐富的衛生保健知識,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科學合理的健身方法,才能真正實現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
[關鍵詞]陽光體育 運動 健康
陽光體育運動已全面啟動,這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舉措,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卻看見過許多這樣的案例:有的學生不做準備活動便上場打比賽,造成運動損傷;有的學生患有某種疾病不適合參加一些項目的運動,卻不聽教師的勸告,一意孤行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有的學生好自我表現,完成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動作而造成傷殘;有的學生喜歡運動,但不能持之以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等等。雖然,他們參加了運動鍛煉,卻未能達到健康的效果,甚至損害了身體。面對青少年這一特別群體,怎樣運動才能有利于他們的身體健康呢?
一、遵循健身原則,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1.因人而異,方法多樣。由于每個人的學習、興趣、生活習慣各不相同,要選擇適合自己、力所能及的健身項目。如有人喜歡跑步,有人喜歡打球,有人喜歡健美操,等等,不要千篇一律,只要這種運動適合自己就行。同一鍛煉項目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必拘泥于一種形式。如力量練習,有靠自身體重安排的練習,如俯臥撐、引體向上;有靠器械練習,如杠鈴、啞鈴等,不管采用何種練習手段,只要達到鍛煉目的就行。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體育鍛煉之所以健身,一是運動能保持和促進心臟的功能,進而保證心血管系統的正常運轉,增強機體免疫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保持旺盛的能力。二是活動肌肉,肌肉運動就發達,不運動就萎縮。運動肌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保證體力,健美體格。實踐證明,只有相對固定的時間、一定強度,周期性地通過運動刺激心臟和身體肌肉,才能更好地維護和促進他們的功能。所以,體育鍛煉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
3.運動要適量,強度要適中。由于青少年神經系統興奮性較高,易沖動、蠻干,因此,要控制好鍛煉的運動量。運動量的安排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以運動后感到精神愉快,四肢輕松,不影響學習為宜。每周參加三次以上體育鍛煉,每次鍛煉30分鐘以上,最長不要超過1.5小時,運動強度為中等強度。研究表明,一個人每天堅持13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就可以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
4.有針對性地開具運動處方。所謂運動處方就是指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采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鍛煉的內容和運動量的方法。鍛煉者要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運動康復練習。身體虛弱者,適合快走、爬山、游泳等有氧運動;經常腰酸背痛,臀部下垂,大腿變粗者,適合力量練習;腰腹肥大,身體肥胖者,以手腳并用的健身項目效果較好,如游泳、滑雪、跆拳道等大強度運動;追求優美身材者只要持之以恒地進行健美操、體操運動、體育舞蹈等,就會收到明顯效果。如果自己身體患有某種疾病,就要考慮自己哪些運動是被禁止參加的,哪些運動可以有助于自己疾病的恢復。如心臟病者禁止做劇烈運動、皮膚病者不能游泳;打羽毛球可治療頸椎病,打乒乓球預防近視,跳繩、踢毽子健腦益智,長跑有助于生長發育,等等。
二、豐富衛生保健知識
1.鍛煉前要做準備活動。通過準備活動,使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提高到一個適宜的水平,從而加強了運動中樞與其它各種神經中樞之間密切協調的聯系,準備活動的強度不宜過小,也不宜過大。一般說來,適宜的準備活動做好后,呼吸加深加快,心臟收縮快而有力,體內物質能量代謝加強,感到身上發熱或微微出汗。
2.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輕微活動狀態下,用鼻呼吸就可以得到滿足。在劇烈運動中,特別是較長時間的緊張運動時,要強調口鼻同時參與呼吸。注意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耐久跑的呼吸節奏一般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并保持呼吸的深度和均勻,這樣就容易跑得較為輕松;鉛球投擲中通過適當憋氣而最后用力,并在器材出手時采用爆發式呼氣,其效果較本人不憋氣要好;徒手操鍛煉中,凡擴胸、伸展、兩臂上舉的動作,一般胸廓擴大,肺內壓降低,此時應配合以吸氣,而與其相反的動作,則配合以呼氣,這樣做有利于機體運動和呼吸機能合理地協調發展,等等。
3.鍛煉間歇或鍛煉后不宜大量喝水。過量飲水破壞了身體的水鹽平衡,造成血液濃度過低,出現“抽筋”現象。同時,給心臟增加負擔,加速疲勞的出現。此外,大量喝水,還會沖淡胃內的消化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容易患慢性膽腸胃炎。出現口渴時的處理辦法是,盡量用意志來克服,實在渴得不行,可以用溫水漱口或喝少量的水,最好是喝一點淡食鹽水。
4.運動后不宜吃過冷的食物。人在運動的時候,體溫較平常高,這是一種生理性的體溫升高,對身體并無害處。如果在運動后很快吃冰冷的食物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致使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引起腹痛、腹瀉。由于運動后,咽喉部充血,受過冷刺激后,如喉部發炎,發痛,發啞等局部不適的感覺。運動后吃一些營養高的東西,可以強壯身體而且可以增強抵抗力。
5.飯后不宜立即做劇烈運動。飯后立即做劇烈運動,對身體健康不利。如果長期這樣做,還會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另外,飯后胃腸里充滿食物,由于重力的影響,運動時振動較大,可能把聯系胃腸的系膜拉緊、扭轉,發生疼痛。原則上,在飯后半小時到一小時后可以開始作些輕微的運動;胃腸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鍛煉。至于正式的鍛煉和劇烈的比賽,最好還是在飯后一小時半開始。
6.疲勞的恢復。疲勞是一種生理性現象,只要不是因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過度疲勞,一般不影響身體健康。常用的方法有:休息、入浴、娛樂活動。睡眠對消除疲勞是必不可少的,睡眠如能達到6~7小時以上,身體狀況可以恢復到與前一天相同的水平。入浴是一種有效的物理方法,娛樂活動能使神經系統得到修整,促進精神疲勞的消除。
因此,“陽光體育運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體育鍛煉,要有健康的理念,豐富的衛生保健知識,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科學合理的健身方法才能真正實現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