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教育在國外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很多國家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已形成了制度,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創業教育是通過激發學生強烈的創業意識,全面提高其創業素質,使其在未來社會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種機會進行創業的教育活動。高校面臨擴招、就業的雙重困境,為使高校招得進、留得住、分得出,高校應強化創業教育。
[關鍵詞]創業教育 教學觀念 教學平臺
一、樹立全新教學觀念
眾所周知,創業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標志,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因此,高校教育的關鍵在于加強學生能力鍛煉,只有培養既有科技知識又具備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學生,才能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高校必須樹立創新教學觀,即確立開發、發展學生創新潛能的教學目標觀、教師作用觀和學生學習觀。教學目標觀就是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創新精神得到發揮。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是學生提高政治素養、理論素養、道德素養的引路人,是創新環境的營造者。教師作用觀就是要增強學生的創新人格。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把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而要把知識的傳授、創新環境的營造作為目標,使學生有遠大的理想,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有強烈的職業意識,善于開拓進取;能維護道德、公德,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創業敬業。學生學習觀就是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觀及問題意識觀。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現成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培養學生敏銳地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從維持性學習轉向創新型學習,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學習,勤奮敬業。
二、構筑優質教學平臺
托起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石是教育質量。構建高校創業教育的“教學平臺”,應考慮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教學中如何體現“基礎理論”與時代精神的統一,適應新形式、新情況、新變化的要求。二是如何才能達到創業教育目標及滿足教學對象的要求。三是如何才能體現高校素質教育“自學”、“自研”為主的特點。四是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達到最好的培養教育效果等。總之,要把教學質量和學生培養質量提高,不斷適應大教育對高校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圍繞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更高、更深、更多、更好的理論、知識、信息等,是構建高校創業“教學平臺”的出發點。為此必須做到: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學生的重要保證。擁有優秀的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柱,包括高學歷、高學位、高職稱;高理論水平、高知識結構;品質好、敬業精神強、實踐能力強、教學能力強,組織能力強,若有一定的領導、創業體驗更佳。其次要有高質量的圖書資料建設,這是師生獲得更多、更好的系統知識水平理論的重要條件和主要陣地。第三要有現代化教學設施。包括先進的實驗設備、計算機信息網絡建設等。這是教師和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多、最好、最新理論、知識、觀念、信息的“知識窗口”和觀察世界、了解社會的“信息窗口”。第四,要有教學實踐基地。在校內建立專業實驗室、實習工場等場所,讓學生在這些場所通過大膽設想設計,加工或制造出新穎“產品”。在校外建立關系穩定的掛鉤實踐基地,讓學生到這些企事業單位實習,了解企業創業的過程,參與創業實踐,“真槍實彈”地學習創業技能。通過強化這四方面的建設,構成一個高素質的“教學平臺”,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教學體系,為培養高素質創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革新課程結構體系
創業教育課程開發應采用需求分析、勞動市場分析和職業能力分析的方法進行創業課程分析,明確開發的主體,課程的對象,課程的目的、內容和實現標準。并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從不同專業的實際出發,開發出適應性較強的通用部分和針對性較強的專業模塊部分,共同組成創業教育課程。實踐證明,好的課程不僅能夠深刻地闡述系統理論,清楚地回答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新的提高。因此,創業教育的教學要結合實際,進行全面的改革。主要是:一是改革課程模式,變傳統的單一的學科模式為學科專題、活動專題、綜合專題以及問題專題等多類型的模式,尤其要突出問題的研究與開發;二是改革課程選修制度,允許學生根據個性特點、職業傾向性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靈活選修專業;三是壓縮必修課程及課時,擴大選修科目及選修范圍,同時要創造條件確保學生基本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學專題,專題設計必須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并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要聯系世界政治經濟發展變化形勢,聯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聯系本省、各部門的情況,聯系學生本身思想、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開放熱點、難點分析專題及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的各類專題;四是高度重視人文專題的開設,要打破傳統人文專題主要是為專業教學服務的觀念,積極發揮其潛在的育人功能,即修身養性,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發揮各課程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中的作用。
四、精選實用教學內容
在教學體系中,應當而且必須貫徹“學專業要精,要管用”的原則,重點突出一個深入、兩個熱點、三個結合、四個新的教學內容。
一個深入是指對本學科科學理論體系有深入的學習和掌握,全面系統地把握本專業的知識結構,使之真正成為大學生今后工作的知識本錢,并要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所學理論要立足于時代發展的新特征,社會發展的新實踐,創造性地學習,思考和運用。
二個熱點一是指“重大理論”熱點的學習、理解和把握,如“科教興國”、“開放帶動”、“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戰略等重大方針、政策等;二是“重大實踐”熱點的學習、思考和分析、研究,重點放在對重大現實問題、實踐問題的討論、分析和理論思考,如大學生的創業就業問題。
三個結合是指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習現代科學理論的結合;學業培養與人格教育的結合。對現有若干課程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簡化、刪除空洞的說教,增添應用性較強的內容,尤其是在實踐類課程中強化與創業有關的內容。要把能力培養、道德品質、人格和精神的塑造作為大學生教育的重點抓好抓實。
四個新即新知識、新觀念、新方法、新實踐的學習、思考與研究。如知識經濟、信息經濟、人才經濟、網絡經濟以及計算機知識等。增設“創業心理學”、“世界優秀企業創業概述”、“職業指導”、“心理健康”、“國情報告”、“公關藝術”、“法律政策”、“管理學基礎”等為必修課或選修課。
當然,對上述要求的教學內容還需要做到“精心設計、精心組織”,從時代要求出發,從實踐要求出發,從學生個性需求出發;要求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作者單位:江西東華理工大學;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