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8世紀初在歐洲有了鋼琴這件樂器后,幾百年來人們從未間斷過對科學的鋼琴演奏方法、鋼琴教學方法的探索和追求。許多卓越的鋼琴家、作曲家們對鋼琴演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因而鋼琴的演奏方法不斷地豐富和充實,這極大的促進了鋼琴教學法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彈奏技術 聲音質量 觸鍵 連奏 斷奏
在鋼琴教學中,對聲音與技術的要求是至關重要的。幾百年來人們從未間斷過對科學的鋼琴彈奏方法的追求。為此,一批卓越的作曲家們對鋼琴演奏的發展也從不同角度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鋼琴演奏家的完美彈奏以及富有創造性地詮釋中,使得鋼琴的彈奏方法不斷豐富與充實,并最終趨于完善。與此同時,促進了教學法的發展,使得無數演奏家和教育工作者在不斷地總結出科學合理的鋼琴彈奏理論,并且付諸于教學實踐,不僅豐富了鋼琴的彈奏技巧,拓展了鋼琴音色的表現力,也提高了鋼琴的彈奏水平。
鋼琴課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課,學生在鋼琴彈奏方面的水平高低,反映的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正確與否。一直以來,許多音樂院校和高師院校的鋼琴教師孜孜不倦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撰寫了許多論著,出版了多套具有較高水平的教材,為建立高等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的系統教學模式做出了很大貢獻。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快高等音樂教育建設步伐和不斷完善的藝術教育標準,促進了高等音樂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鋼琴教學也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但是,面對當今飛速發展的時代和思想活躍的學生,教師與學生極易產生急功近利思想,即為在短時期內做出成績而忽視基本彈奏技術上的細節要求,學習中不愿意循序漸進,一味拔高程度,脫離實際追求大型曲目,導致教學雙方只注意譜子表面,靠參照音像資料的手段模仿樂曲速度、力度,而忽視了彈奏中的多種技術和發出的聲音質量是否符合樂曲的彈奏要求。為糾正鋼琴教學中存在的這一現象,本文僅就高等師范院校鋼琴必修課教學中的彈奏技術與聲音質量的關系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認識。
一、觸鍵技術對聲音質量的影響
聲音與技術對教與學雙方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觸鍵”是彈奏鋼琴的重要技術環節。“我們觸鍵的感覺越豐富,能打動我們自己和別人的感官、情感的聲音就越深刻。”〈美〉[威廉#8226;伊伯斯]觸鍵這一鋼琴基本彈奏方法的演變在鋼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為,觸鍵方法決定鋼琴的彈奏音色。目前,我國多采用斷奏觸鍵這一現代鋼琴彈奏的方法。彈奏時,使全臂的力量自然地落下,依靠手指的支撐站住,然后提起。這樣可以使鋼琴發出明亮、圓潤的共鳴聲音。其實,彈奏的方法正確與否,是要通過聲音來檢驗。當手指觸鍵一瞬間時,聽聲音是否充分、飽滿、明亮的發出來了,琴弦是否有良好、震動、持續的共鳴:當手指尖在琴鍵上站立時,要聽聲音的持續和延長,并能分辨出好聽和不好聽的聲音,讓學生體會正確的彈奏應該是手臂自然放松,其方法可以用自由落體的下落速度觸鍵,聲音一旦發出,手絕對不要再對琴鍵施加壓力。要從一開始就建立把正確的動作與正確的聲音結合起來的意識,教師絕不能單純強調時間緊,片面追求教學進度而取消“斷奏觸鍵”的教學內容。特別要避免課堂上講解與練習的草率行為,防止學生還沒有掌握斷奏觸鍵的技術要領教師就一帶而過的現象發生。
二、正確的連奏方法對聲音質量的影響
連奏(legato)音樂中原意為連在一起。它包含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一種基本的鋼琴彈奏技術;二是指流暢如歌的表現方法。在鋼琴彈奏中表現歌唱的奏法,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主要應用于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圓滑連貫的音型。連奏的正確聲音效果是柔和如歌而又圓滑連貫的。學習連奏的彈奏方法可以從兩個音的連接開始,先選擇二、三指作相鄰兩音練習,其步驟為:運動第一個手指關節彈奏第一音,讓手腕、手臂輕輕地在這個手指上放松休息,當手腕的重量停留在這個手指時,配合手腕動作用第二個手指彈奏第二個音,提示學生要用手指交替的概念保證兩音之間的不間斷。同時,把手臂的重量從第一指移到第二個指。
當然,在練習連奏彈奏動作的同時,要注重聲音的均衡,彈奏后要聽到是否發出了悠長、延綿的聲音,而且還應使之有共鳴才對。待掌握此項技術之后,再逐漸擴展到整個樂句的彈奏,要奏出連貫通暢的聲音,并且要達到毫無磕絆和間斷。
三、正確的斷奏方法對聲音質量的影響
斷奏(stacato)在音樂上原意為分開的,稱跳音奏法。這種奏法是將音符的時值彈奏得極短,與后續的音符分開。跳音在不同風格、不同音樂特征的作品中,演奏的時值長短也不同。而不同時值的跳音在不同的音樂特征中具有不同的音響效果。因此,手的不同動作部位彈奏的跳音也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效果。通常情況下主要分為: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由于各種跳音的觸鍵方式不同,其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然而,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基本特征和聲音效果,即:清脆、明亮、集中并富于彈性。
掌握基本常用的短跳音彈奏方法為:(1)手臂和手腕處于自然放松狀態。(2)準備好堅實、富有彈性的手指指尖。(3)觸鍵快、離鍵快,要能體會到彈奏跳音的觸鍵后的反作用力,使彈奏自如,發出輕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
在實際教學中,常常存在著一種過于強調彈奏跳音要采用象“燙著”似的觸鍵方法。我認為這種方法會導致聲音過于尖銳、孤立,不宜使用。檢驗正確的跳音彈奏方法應以彈奏時發出集中、自然、好聽的聲音為準。
四、手掌關節對聲音質量的影響
手掌在彈奏中的支撐點是決定聲音質量的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也關系到手指的靈活性。因為,彈奏強烈聲音和輕柔聲音都需要手掌的控制。如果手指并攏、手掌塌陷會使手掌無法充當力量的支點(高級演奏程度除外),造成手腕、手臂的緊張,這樣彈奏出的聲音是不深厚不集中的。因此,手掌的支撐訓練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注意在平時的學習中給予高度重視。要知道,把手掌打開是手指伸縮自如的條件,觸鍵時不要過分下壓手指和手掌。手掌的支撐點解決好了,其他部位的放松協調才好訓練。目前,還有教師采用老式的高抬指訓練方法,這種過分高抬指會造成手指滿天飛現象,學生控制不了手指,帶來手臂力量的不通暢,導致聲音漂浮、渙散,產生漏音的后果。
五、手腕靈活對聲音質量的影響
手腕是手指與手臂之間承上啟下的樞紐,具有調節手臂與手的作用。在彈奏中手腕有上下、左右,及上下左右的綜合動作。其中,上下動作有手腕自己獨立完成的,有以手腕為主導配合手臂協調參與完成的。手腕獨立完成的,發出清脆的聲音,多用于快速的、富有彈性的連續跳音。手腕配合手臂完成的,發出柔和的聲音,形成一個自然的分句和呼吸,多用于彈奏優美、柔和、歌唱性的旋律。手腕的左右移動調節動作,在實際彈奏中應用廣泛,是非常重要的。當手指不斷變化彈奏位置時,須用手腕做左右調節,讓手指處于最佳彈奏位置,更有利于把手臂的重量下沉,使聲音突出、通暢。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這樣兩種錯誤:一是手腕下壓。這樣會使肘、臂不舒適,彈奏出的聲音一頓一頓的,很不連貫。二是使用手腕時不會協調肘部和臂部,這樣會使彈奏的聲音不夠流動,不夠順暢,且聲音干。
六、肘部協調對聲音質量的影響
肘部在彈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關系到你的彈奏學習是否能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或是更高一階段的訓練。所以,彈奏時要有充分的重量和完全放松的腕和臂,指尖要支撐臂部的重量,腕和肘能夠自如靈活的向任何方向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輕松自然狀態,并能發出豐滿、明亮的音質和音量。如果在彈奏時肘關節成直角的形態,夾住了身體,手臂就不能有效地隨著手指的移動轉移重心,導致力量不貫通,手臂重量無法通過手指送達琴鍵,而影響到樂句的連貫與音質,還很容易派生出一些其他部位的有害的緊張。只有有效的解決好肘部的自然力量與放松的統一,就能彈奏出輕而不虛浮,實而不生硬的聲音。
七、手臂貫通對聲音質量的影響
手臂與身體相互協調,重量下沉、貫通的彈奏方法,對聲音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訓練這種奏法,手臂的協調運用是關鍵,它可以使彈奏者的整個身體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當然,手臂也只有在自然放松的情況下,才能起到傳遞身體重量的作用,而重量則是彈奏鋼琴在能源供給方面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其關鍵在于人腦對肩、臂、掌、腕、肘、手指等各部位之間的相互聯系、互為依靠的協調和控制能力。彈奏中正確使用手臂的前提是各相關部位的正確放松,松弛的手臂和處于自然狀態的手掌、手指才能對鍵盤有敏感的反映,它包括手指對琴鍵的距離感、重量感、深度感以及下鍵的速度。運用好手臂重量的彈奏方法,會產生最好的音質音響和藝術效果。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手臂自然重量的運用與手指的支撐密切相關。手指的支撐為肩、手臂、肘、腕、手掌的放松與手臂與身體重量的傳導提供基礎;手臂的放松、協調及重量的下沉貫通又為手指的運動提供最有力的方式和能量支持。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發現手臂僵硬,力量不通暢而導致的觸鍵后發出不通透的聲音是很多學生的通病,也是每位教師教學中必須面臨的教學難點。那么在教學中解決學生手臂僵硬、力量不貫通問題的方法,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辨別彈奏的聲音質量及時合理的協調肩、肘、腕、手掌這些部位,找到用力與放松二者間的矛盾關系。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是絕對不可以忽視的。所以,只有把重量彈奏方法溶入到每一部作品的彈奏中,使彈奏的聲音質量更飽滿,更具有穿透力,才能進一步豐富鋼琴的表現力。
上述幾個問題,聽來似乎是老生常談,可在鋼琴教學中卻常常容易被忽視。因此,本文從彈奏技術上提出要嚴謹認真,腳踏實地作好手、掌、腕、肘、臂的獨立彈奏技術和這些部位之間的相互協調訓練,合理運用,并通過對彈奏的聲音質量來檢驗彈奏者的技術水平;從聲音觀念上提出要在彈奏者心中樹立科學正確的聲音觀念,明確彈奏目的,防止在學習上走彎路;從教和學的方法上提出要從根本上弄懂、弄通觸鍵、連奏、斷奏的彈奏方法,牢記手掌、手腕、肘部、肩、臂在彈奏中應努力做到協調、貫通、準確、科學。涅高滋曾說過:“有多少音樂就有多少技術問題。”隨著鋼琴自身構造的完善與鋼琴音樂的日漸復雜,鋼琴的彈奏技術也種類繁多,它絕不僅僅靠手指的機械動作,是手指、手掌、手腕、肘部、肩膀及至腰部各部分在彈奏時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緊密結合的結果,無論你運用哪個部位都要以彈奏的聲音質量為標準。作者之所以就上述問題提出拙見,目的在于呼吁同行在教學過程中給予重視,以有利于鋼琴教學過程中的科學與規范性。
本論文為: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的黑龍江省教育廳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XGGH 08042
(作者單位:黑龍江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