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高中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最突出的困難之一就是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嚴重的不持續性。高中體育教育應該成為我國培養體育竟技人才的主要力量,應承擔起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重任。本文針對我國高中階段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問題對競技體育人才各方面狀況進行全面分析,找出影響我國高中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因素,探索并建立符合我國高中基本情況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新思路。
[關鍵詞]高中 體育人才 培養 改革與發展
一、我國高中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現狀
1.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適應高中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普通高中競技體育運動隊自試辦以來,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但在運動技術水平和實力上還沒有完全達到參加國際性比賽并獲得理想成績的目標。
2.普通高中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高中階段建設體育運動隊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目標是國家和大專院校培養高水平的、優秀的運動員,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做貢獻。筆者從自身角度分析,實施竟技體育可以培養團隊精神,使學會協調和處理人際關系,培養人的進取精神、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在嚴格遵守競技項目規則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維護公平、誠信。這都是普通高中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所在。但是,為國家和大專院校培養高水平的、優秀的運動員是普通高中竟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和目標。
3.我國高中競技體育辦隊的目標還存在相當的不明確性
在一些普通高中,學校領導對高中試辦競技體育人才的目的和目標還不夠清楚、不夠明確。往往只注重當前的成績和局部利益,卻忽視了高中競技體育人才的歷史使命和根本任務。
二、我國高中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存在問題分析
1.學校領導對競技體育人才的總體培養目標認識不明確
很多普通高中舉辦競技體育運動隊的熱情,是隨著學校領導的人事變動而改變。喜歡搞競技運動的領導全力扶持學校體育的開展,而一旦換上對競技體育不感興趣的領導,學校競技體育將很快在這個學校消失,競技體育的開展將會失去持續性。這是目前高中競技體育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我國高中競技體育運動員的生源受到制約
競技體育發展到今天,能否發掘到有天賦的運動員是訓練能否成功的關鍵。普通高中競技體育的生源受到制約,目前高中招收的運動員中,有培養前途的運動員極少,他們在中學訓練期短,參加比賽次數少,運動競技水平也不可能突飛猛進,難以達到專業隊的水平。生源渠道的分配不合理是制約我國高中競技體育人才可持續發展的致命因素。如何能夠把真正有培養前途的運動員苗子引入高中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3.普通高中內部的管理度制不夠完善
目前有相當多的高中學校由于管理體制不完善,面臨著很多實際困難。主要表現在教練員的調配,資金的投入、科研體系的建立和競賽制度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制約著高中學校競技體育運動的訓練工作,從而導致運動技術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
三、我國高中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對策探討
1.領導要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樹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觀。要實現我國高中競技體育人才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對高中學校競技體育工作進行重新審視。要認識到高中學校竟技體育人才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組成部分;既是培養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手段;既滿足學生的競技體育需求,又對高中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起著特殊作用。
2.加強“體教結合”,建立新型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竟技體育與教育的結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人類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文明事業的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它的興衰史告誡我們,競技體育只有與教育的結合才能真正的體現出竟技的魅力,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我們認為高水平竟技運動與教育結合應以“奪標育人”為中心,以訓練和教育為輔,以管理體制改革為橫梁的培養優秀運動員的新體制是可靠、可行的。這種體制以高中學校為“龍頭”,形成“體教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在新形勢下,應以高中學校為“龍頭”,把小學——中學——大學這“一條龍”訓練體制納入國家整個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當中。這種體制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教育與體育有機的結合起來,使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既能得到文化知識的教育,又能根據個人的特長,不失時機的挖掘自身的運動才能,在運動領域實現自己的價值。中學階段的訓練和比賽工作以辦好體育傳統項目為主要形式,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掌握基本技術,為進一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打好扎實基礎。
3.加強高水平運動隊的管理,完善高中學校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激勵機制
加強科學管理,是高中學校競技體育改革重要措施之一。教育相關的職能部門牽頭來制定規劃、明確任務、密切聯系、加強協作,保證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輸送渠道的暢通。高中學校各級領導要轉變觀念、提高重視程度,使其真正成為高中競技體育改革與發展的決策者、領導者和管理者,把高中運動訓練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高中學校運動訓練,必須走訓練與科研一體化道路。定期對運動員(隊)進行技術“會診”和跟蹤調研。從選材、機能狀態、技術評定、心理素質測評、訓練質量評估等方面建立檔案及數據庫,為制定運動訓練計劃、選用訓練手段提供科學依據。要完善競賽體制,確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運動隊參加不同類型、多形式的體育競賽活動,以賽促練、賽練結合,提高競爭意識。同時要加快獎罰條例的修訂,做到獎、罰分明,有功重獎。另外,加強科學管理,不僅只局限于運動訓練方面,而且還應體現在政治思想、文化知識學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作風等方面。在學業方面,由學校提供適宜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上與其他同專業的普通學生相同,但學制可適當延長;加強文化課學習管理,加強對他們的課外輔導,并單獨進行考核。這樣既便于對他們的訓練時間和學習時間的安排協調,又利于對他們專業學習的程度、進度及成績的控制和管理,最終使他們達到在學校在學業上的要求標準。為此學校要投入專門的人力和財力來協調相關運動員學生的學習事宜;在訓練方面,要強調時間、強度及質量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建立必要的獎懲制定,完善管理、激勵機制,營造自覺、積極向上的氛圍,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參加訓練和比賽、保證訓練強度,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和運動實力,力爭優異的運動成績,以達到高水平的目標。
四、結語
高中學校競技體育是國家選拔優秀人才的主要渠道,高中學校是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搖籃和基地。如何發展高中競技體育,高中學校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方面如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相信是今后所有體育界人士,尤其是高中教育界人士共同研究的焦點。
參考文獻:
[1]高鳳山.關于開設專項體育課科學性與可行性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06.
[2]范立仁.全國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研究.體育科學,2006.
[3]金名院等.中學體育教學.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河北三河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