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及教學效果作出全面的價值判斷,它是以體育教學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搜集有關體育教學的信息,對體育教學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價值上的判斷,并為被評價者的自我完善和有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關鍵詞]體育教學 學習評價 評價形式
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是體育的一個部分,也是一個重點與難點。由于體育教學目標這一評價依據的可變性,學生學習的頒布與實施,課程目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圍繞新的課程目標開展新的教學方面的評價研究也自然隨之增加,因此探討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評價的近年的變化狀況對于總結學習評價研究的成果,發現存在問題,促進學習評價的發展具有較重要的意義。
一、明確學習評價的目的
以往的體育課程的學習評價中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即體育成績優秀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大多數學生屬于中等,還有少數學生是學習有困難或學習態度不認真者。在這過程中,只有少數人獲得鼓勵,大多數學生都成了體育學習的失敗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評價目的:
1.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首先,了解學生的體能與運動技能的情況;其次,了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最后,從學習目標上要求學生達到的同一標準,這包括個人的努力程度。
2.判斷學生學習存在的不足。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替能、技能、態度、人際交往等方面表現出來的不足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原因,努力改進教與學。
3.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個性的平臺。通過學習評價,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自己體育學習方面的長處,體驗體育活動的成功與樂趣,增強學生的體育學習自信心,這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
4.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能力。通過學生自我學習評價,學生對自己的體能、技能、態度、人際交往等方面有個正確的認識,在基礎上看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以便發揚長處,彌補不足。
二、正確對待體育學習評價重點轉變
1.學習評價內容的轉變
《課程表準》增加和完善了學習評價內容。評價內容包括四個方面: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緒表現與合作精神。評價內容的增加和完善能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真正體現評價的公平性。學習成績評價的內容應與課程目標相一致,尤其是需要與學習領域的水平目標相一致,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體能的評定。依據我國學校體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并考慮到目前我國青少年的健康現狀,《課程標準》將體能作為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內容。《課程標準》中所指的體能的評定與以往體育課中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考核是既聯系,又有差別的。《課程標準》更強調對與健康有關的體能進行評價,如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分等。體能的評價可參照《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并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基礎與進步的幅度進行成績評定。
知識與技能的評定。對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學習成績的評定內容主要包括:對于體育與健康的認識、體育與健康對于人、社會的價值和重要性;掌握體育與健康的相關知識并能運用于實踐的情況;掌握符合一定水平目標要求的運動技能以及運用于實踐的情況。
學習態度的評定。從終身體育的角度來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目標就是要樹立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正確認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體育態度,所以,學生對待體育學習與練習的態度應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評價的重要內容。體育學習態度的評價指標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能否主動,自覺地參與體育活動;在體育活動過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能否積極主動思考,為達到目標而反復練習;能否認真接受老師的指導。
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評定。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水平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在能否戰勝膽怯、自卑、充滿自信地進行學習與練習;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種主觀、客觀的困難與障礙,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與練習;能否善于運用體育活動等手段較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
2.學習評價方法的轉變
《課程標準》不僅注意結果性的評價,而且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注意定量評價,而且重視定性評價;不僅注意絕對性評價,而且重視相對性評價。在對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學習進行評價時,不太強調單純的記憶,比較強調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在方法上不要將體育學習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對立起來人為非此即彼。不同的教學階段學習評價的重點是不同的,在教學開始階段的學習評價,應以教師評價為主,包括測試與調查,一方面為單元教學設計提供依據;另一方面為單元教學前的學習動員提供資料,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單元學習中的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制定符合自己特點的學習策略。
在教學的基礎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主要是逐步掌握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發展身體,并從中提高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例如,在學習技術動作的開始階段,評價的重點就要放在掌握技術動作的質量上,而不是放在技術動作的運用上。評價應以過程性評價與激勵評價為主,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優點和進步,情意表現與努力程度,以表揚為主,以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評價來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結束階段的學習評價,實際上就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就是應對學生“學得怎樣”作出判定,所以應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以過程性評價為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和進步幅度,應予以關注,可參與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定,但權重不宜過大。否則,學習成績就會失真,就會失去客觀性。
3.學習評價形式的轉變
《課程標準》倡導在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是,既要有教師從外部對學生進行的評定,還要有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的評價,以及學生相互的評價。
為了使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定真正在激勵和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和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等方面發揮作用,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定不僅只有教師參與,同時還要學生進行自我評定與相互評定。體育教師要積極地組織,科學地指導學生對自己的體育學習成績進行評定以及學生在小組范圍內進行相互評定,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既能發現自己的進步,從而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進一步改進學習。
首先,要不斷地將評價的知識與方法傳授給學生;第二,要講明評價的真實意義,它只是為了促進全體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第三,要對于部分缺乏誠信的學生進一步加強說服教育。由于評價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參考的評價方式,如果學生出現瞎評價的現象,學生的自評結果不會被老師計分時所認定,相反,老師在評價中可以及時發現這部分學生不負責任的行為,并對之進行及時說服和教育。通過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使學生及時把握自己的發展規律狀態,看到自己的進步、潛力、長處及不足,從評價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三、總結與探討
由此可見,評價是一個過程,一個教育的過程,一個發展規律的過程,一個共建的過程,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一個民主、平等的科學的過程。評價是教學的重要部分,對教與學起著考查、監控和促進的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的評價中我們應該提高體育教學實效為出發點,在評價時多一點欣賞鼓勵,多一點期待關注,多一點尊重寬容,多一點征詢與探討,多一點人情味,使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和發展的作用。照這樣下去,我們不得不相信,我們的體育教學的旋律將更和諧而完美,我們的體育教學一樣會因評價而精彩!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南教育出版社.
[2]姚蕾,聞勇.我國體育教育評價的理論思考[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3]金永明.對中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
(作者單位:江西樂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