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新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調整教師角色是一個關鍵,教師將承擔起多元化、復合式角色,如,咨詢者和引導者角色、學習環境創設者角色、激勵者和促進者角色、組織者角色、管理者和評估者角色、學習者和研究者角色、資源角色等。
[關鍵詞]大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角色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7年7月發出通知并頒布了修訂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學要求》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這次改革涉及對大學英語的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教學管理、教學內容、學業測評等進行全方位的革新或重新定位。
一、教學改革與自主學習
隨著對語言學習過程和策略使用的不斷深入研究,更多語言教學者意識到把自主學習理論應用與實踐的重要性——即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負責的能力。而學習自主性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必然特性。換句話說,實際上,每一個學習者(學生)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學習系統并具有豐富的潛在資源。這也就啟示我們: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應該落在學生身上,而非語言本身,應該更多地關注并發揮學生的個人學習潛能,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也就是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發展。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能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情況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過程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和發展,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把握學習進程,自我檢查評估。自主學習能力實際上就是自我監控能力,是一種擔負起自己學習責任的能力。然而,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和提高并不意味著教師是多余的,相反,由于學習自主性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而獲得的,它需要以接受教育的經歷為基礎,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干預。徐錦芬認為在我國英語教育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應該涵蓋五個方面的內容:(1)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2)確立學習目標與制訂學習計劃;(3)有效使用學習策略;(4)監控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5)監控與評估英語學習過程。
二、教師角色調整
在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由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將逐步得以確立。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正在進行的這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并不是要削弱或否定英語教師的作用,相反,英語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推動教學改革的關鍵。教師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完成由領導者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由傳授者變為參與者、由控制者變為引導者的角色轉換。具體而言,教師將扮演以下角色。
1.咨詢者和引導者角色。老師要使學生充分理解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了解大學階段的學習特點和課程設置、意識到大學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習者本人、學會主動承擔學習責任、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觀念轉變。教師還應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在完成學習的基本要求后,結合各自的學習基礎、時間、習慣,制定切合實際的個性化學習計劃,培養并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學習環境創設者角色。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課堂上,教師需要創設一個師生平等與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有效交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和電子圖書館、學習資源庫等學習渠道,為學生學習、掌握和使用英語提供一個好環境。此外,要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選擇、體驗、感悟和應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3.激勵者和促進者角色。眾所周知,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或困難,要是得不到別人(如老師等)的幫助,學生可能會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恰如其分而又及時地激勵那些學習有困難、缺乏學習信心的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4.組織者角色。除了承擔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傳統角色外,教師應花費相當的精力在第二課堂上,以體現《教學要求》所要求的第一、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原則,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濃厚而又活潑的英語學習氛圍,組織或指導學生組織相當數量的英語競賽和其他活動。
5.管理者和評估者角色。教師不但是課堂教學的管理者,更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者,要對學生的所有學習活動(包括學習進展、時間、內容和效果等)實施有效的管理,以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并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特別要對那些英語基礎不牢以及缺乏學習動力的學生予于關注,給予幫助和鼓勵。
6.學習者和研究者角色。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和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為教與學服務方面)的學習與培訓,在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作學生的表率。
7.資源角色。由于學生需要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提高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對學習資源的需求也就各有不同。教師應該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充足而又有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傳統和網絡的文字和聲像資源)、學習材料、學習方法和手段。
三、結論
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過程,它需要學生不斷強化自己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大量、生動、多樣的語言實踐,教師要給予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策略與方法、學習內容與時間和學習形式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并強化教師自己的引導、咨詢和評估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徐錦芬.大學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肖飛.學習自主性及如何培養語言學習自主性[J].外語界,2002,(6):24-27.
[4]梁正溜.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探索[J].外語界,2004,(3):8-13.
[5]余小蘭.自主學習與外語教師素質培養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05,(2):92-93.
[6]吳啟迪.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外語,2004,(1):5-9.
[7]蔡慧琴.論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05,(1):32-33.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大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培養實證研究”(課題編號:JXJG-07-6-28)
(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