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和必然要求。熟練掌握多媒體等現代技術并運用到語文實踐教學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教學 應用
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一場新的革命正在悄然興起。新的信息技術影響著人類的教育教學活動,同時也迅速改變著教育者的觀念、思路和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科學地綜合運用各種教學媒體的基本能力,在現代信息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多年的語文教學經歷使筆者感覺到僅僅利用語言的魅力感染學生,已難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為筆者打開了另一扇門。下面就近幾年來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經歷,筆者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創設情境,增強感知效果
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把語文教學中的內容以鮮明的視聽形象再現,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學內容,更快、更大容量、更準確、更牢固的接受知識和信息。利用多媒體,把難以使學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在短時間內直接有聲有色的呈現出來,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從形象的感性認識到抽象的理性認識的飛躍。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根據教材特點和實際需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定的情境,并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將有助于加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春江花夜月》一課時,我利用POWERPOINT做課件。首先以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為背景,并配上民樂合奏《春江花夜月》,那優美的旋律立即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抓住,達到“未學文,先有感”的效果。接下來,再講解課文時,學生已進入我事先預設的情境氛圍中,很快理解了本詩情景交融的意境,體會到了本詩“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又如教學《雄關賦》時,因學生沒到過山海關,對課文理解不深,在開始上課時利用多媒體先放映一段錄像,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天下第一關”的雄姿、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雄偉壯觀的箭樓、波濤洶涌的大海、威風凜凜的“武士”,使學生的內心泛起一陣陣的顫動與激情。此時,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不再是空洞的想象,而是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了。通過形象化的多媒體教學演示與教師的講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利用人機交互功能,加強教與學的交流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接受程度,如逐一提問,課堂效率會大打折扣。而多媒體計算機具有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進行“人機對話”,智能地分析接受人的指令并做出積極回應,還可以全程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及時的評價,隨時激勵學生的學習情感,并能總結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且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隨機地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探究起到幫助、提示的作用。課堂教學在多媒體的支持下,變得多種多樣,如演示型、導航型、咨詢型、討論型或各種方式的有機結合。這既保證了教學的規范性、系統性、條理性、又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生通過相互之間協作交流,對學習的內容會理解得更深刻,學習思路更開闊,學習方法更多樣,學習效率更高,教與學的關系更為密切融洽。如在陶淵明和他的田園詩教學中,我利用Authorware多媒體創作交互式軟件,首先簡單介紹了陶淵明的生平及思想性格,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機交互平臺進行全班討論,分析陶淵明的詩歌風格及語言特色,學生們爭論得非常激烈,各抒己見。而我通過交互平臺可以了解所有參與討論學生的觀點,同時也參與到討論中。最后,我驚訝地發現學生們對詩歌藝術美的領悟力竟如此深刻,這堂課是如此高效率地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學習主體,使素質教育在課堂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三、運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包括大量知識信息、各種素材、各種應用軟件等。我們要盡量挖掘這些寶貴資源,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指導學生在計算機資源庫或網絡中“探險尋寶”,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和信息量,使學生在獲取、分析、加工、應用信息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實現對知識的重構和創造,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標。
如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閱讀理解,運用計算機知識從網絡上獲取資源,并使用powerpoint(電子幻燈片)制作簡易的演示文稿。我先給出這個文稿的結構:片名、作者介紹、內容梗概、閱讀心得等,再由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網絡搜索所需資料,然后根據這些資料進行制作,接著組織學生展示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思想,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
四、立足語文教學特點,設計教學課件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著巨大的優勢,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地利用,藝術地使用,也會產生不和諧的效果。多媒體使用的過程中要始終立足于語文學科的特點,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整合“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時不要流于形式,只玩花樣,不求實效;不要忽視人文性,忽視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也不要忽視基礎,舍本逐末,忽視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訓練,總讓學生丟掉課本拋棄語言看屏幕,這樣既違反語文學科的特點,也違背了以認識教材為基礎的規律。語文教學課件的設計要體現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獨特優勢,同時又和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學習規律有機結合,揚長避短,展示出語文學科多媒體使用的藝術性。如在《登高》教學課件中,我雖然插入了杜甫的圖片及杜甫草堂的今貌,但重點放在詩的解讀上。把握重點之后,還設計了能力訓練,這是對學習重點的鞏固和提高,既把握了學習重點“情景交融”,又引導學生親自實踐,切實提高能力素質,使課文的學習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真正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組織教學活動。
總之,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手段,具有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其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后,擁有無法比擬的內在感染力。只要我們正確、靈活、創造性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就一定能讓多媒體技術發揮出輔助語文教學的優勢,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
(作者單位:江西撫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