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倡導良好的心理素質在于教師的精心培育和正確的引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在教學中,教學實踐活動的創設,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同時對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是十分必要的??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來自于各方面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關鍵詞]心理素質 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 心理修養 合作意識 審美情趣 創造精神 心理潛能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于冒險、敢于探索、善于競爭、善于合作、富于創造,都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要求都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因此,教育必須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目標,使學生具有樂觀、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的個性心理品質。音樂,作為人類的第二語言,它與人的心理、情感活動有著形態上的一致性。它撥動著人們的心弦,觸及人們的靈魂,對人的心靈有著積極的陶冶作用。因此,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音樂課堂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熱愛學生、激勵進步是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證?!皭邸笔瞧浜诵?,有了“愛”,師生原先的對立關系將會隨之淡化乃至消除,取而代之的是親密的朋友關系,師生心靈溝通,共享成功的喜悅,共擔挫折的煩惱。教師平時應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的個性心理特點,主動與學生溝通思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課堂上,不搞與少數學生的“雙邊活動”,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給優生以褒獎,中等生以扶持,差生以鼓勵,使所有學生在一種心里平靜、愉悅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有利于形成積極、健康、活潑的課堂心理氣氛。如在教學《鷹》一課時,我出示了一幅“山谷”的簡筆畫,啟發學生自己用語言描繪、用發聲練習模仿空谷回聲,共同來創設了一個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情境,使教學活動在情境中自然展開,并以此作為載體,把有趣、審美結合起來,美麗的圖畫,加上形象的描繪和模仿,使學生仿佛來到了一個美妙、虛幻的情境中,然后,讓學生在師生共同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在模仿回聲的過程中,饒有興致地親身體驗運用力度進行曲歌唱的效果,獲得良好的心理感受。
二、增強合唱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合唱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一種好途徑。合唱歌曲的訓練要求學生按“規范的節奏、諧和的聲音、交替的旋律、變化的音量、統一的音色”等集體活動表達出優美、動聽的音樂,因此,任何脫離群眾,獨自表現的個人,只能成為破壞音樂完美性的要害。所以在合唱教學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相互合作、齊心協力、共同完成”的協作心里;當一些生性膽小、自卑怯懦的學生在教師熱情積極的鼓勵下,勇敢的站在全班面前放聲歌唱后,他那種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障礙也能得到糾正;當學生在合唱比賽中獲獎后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時,教師及時施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教育,會幫助學生克服自滿的心理缺陷;當學生在合唱比賽中失敗后,灰心喪氣、痛苦流淚時,教師對他們進行“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思想教育,可以培養他們頑強的意志、堅韌的品格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合唱能帶給學生享受分工合作的興趣,使他們提高注意力,建立起一種集體凝聚力的向心力,從而清除當今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孤獨感”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心理。
三、發揮音樂欣賞教學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首先,美的音樂要在美的環境中才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音樂欣賞的環境一要物質美,如富有現代氣息的教室、濃厚的音樂特色、柔和的色調等;二要心里氛圍輕松、和諧。教師的行為、語言、氣質要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師生間、學生之間具有友好、親密的人際關系等,這些都能起到心里協調的作用。其次,要選擇恰當的、不同風格氣質的音樂欣賞內容??筛鶕W生的年齡、生理、性別、興趣愛好和當前的心理、情緒狀態等特點,選擇那些容易理解的、深情的、優美的、明麗的、平和的、抒情的音樂,從撫平情緒的作用上說,本民族的音樂最為有效,因為音樂里蘊涵著本民主源遠流長的傳統感情。應盡可能避免那些令人過度興奮的爵士樂、搖滾樂,還應少聽那些會增加悲哀絕望情緒的哀婉的音樂。最后,音樂審美活動具有審美愉悅的心理效應,音樂的愉悅性是多層次的,音樂欣賞教學不能停留在滿足純生理的聽覺感官的快感上,而是應充分發揮音樂的功能,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把音樂教育的愉悅性從悅耳升華到悅意、悅神的更高層次,使學生在提高音樂審美感受、表現能力的同時,完善精神人格,大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練就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
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滲透不僅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教育的過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過程,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賴于相應心里知識的掌握,更需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修養能力。這樣,個體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保證心理健康,發揮心里潛能。因而,音樂教學中,還應該注意結合教材與教學,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如調控情緒、自塑性格、主動磨練意志等。我在教學《鷹》時,就是通過情景表演,讓學生如臨其境地感受,學習雄鷹勇敢堅強,不畏艱難,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學生在接受音樂訓練的同時,懂得了遇到困難不退卻,達到提高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的目的。
當前,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心理學家、心理教師的義務,也是每一位任課教師的責任。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健康成才。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新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