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呢?這是美術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要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擺脫束縛,發散思維;啟發想象,培養創造能力;做好評價,促進創新精神做起。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 學生 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從容面對國際競爭,使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但根據現況來看,人類的智力潛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開發利用。并且,美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呢?這是美術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談談筆者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是指一種環境,它不一定指某一具體人物或事件的場面。教學情景或情景的創設,是指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思考的環境和條件,使學生有親臨現場的感覺,有利于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它是創新思維產生的重要條件。創設情境要求教師搜集和運用大量的與本門課相關的資料,包括書籍資料和各種媒體課件資料等。少年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力,但經歷淺,知識面窄。所以,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運用各種新穎的引課藝術,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開豐富的想象,產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參與學習,主動探究創造。如在教學二年級美術《小扇子》一課時,我先出示自己設計的向日葵扇子、小白兔扇子和花形折扇,美麗的“扇子”吸引了孩子們之后,我啟發談話:“扇子是不是很美麗呢?”“你們想不想自己為扇子博物館設計一把扇子呢?”孩子們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為了使扇子更美麗生動,富有情趣,孩子們積極動腦思考、大膽動手制作;課堂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又如,教學《誰畫的魚最大》一課時,課前我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關于海底魚類世界的精彩畫面,圖片資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創設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作畫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資料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根據課題內容大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二、擺脫束縛,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就是在思維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的答案,設想或解決的辦法,它是一種無規則、無限制、無定向的思維,具有靈活性、流暢性、多變性、新穎性和相對性等特點。許多美術教學目標的達成,必須通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啟迪學生的想象和創作構思才可實現。羅思菲德說,“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有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這就要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看到傳統意義上的美術學習,而且還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學生良好素質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品質的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識的遷移。沒有發散就無所謂創新。定勢心理制約著人的發散思維。剛入學的孩子大部分接受的學前美術教育基本上以臨摹為主。讓他們自己創作畫,孩子們無從下手。只是臨課本上的范畫,而且太陽永遠是紅色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的思維定勢。如果不打破這些定勢,思維就不活躍,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如果每個學生畫出同樣的畫,或呈現出同樣的風格,是創造的大忌,應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傳統思維習慣和模式,產生大量不同見解的作品。如學習《漂亮的小鐘表》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觀察鐘表的基本結構,再欣賞不同造型的鐘表,最后讓學生自由創作,許多學生大膽創新,制作出不同顏色、不同形態的小鐘表。同一事物力求讓學生從全方面、多角度去表現,引導他們創作新穎、獨特的作品。
三、啟發想象,培養創造能力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愛因思坦曾經這樣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行,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小學生是最富于幻想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會令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去創造。不同于他人的意見受到重視、標新立異的作品得到表揚,他們的創造興趣就會增強,創新精神就會發揚。所以,不能按照成人的思維、常規的思維去品評兒童的作品。在兒童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想象時,教師應學會傾聽、充分肯定,不拿自己的觀點去左右兒童或制約學生。如《美麗的天空》一課,教材上的名畫欣賞過于抽象,學生的年齡較小,不能夠非常深刻去認識,因此,我特意精心準備了幾幅范畫及資料。課堂上,我讓盡量多的學生來談自己心中最美麗的天空是什么樣子,這樣會讓學生的思維不局限在某一個范圍;接著讓學生在腦海里把他們畫下來,并挑選兩名學生到黑板前畫出來。如一顆星星如何才能與你平時畫的不一樣?學生共同評出有創意的畫,并說出他的優秀之處。然后,老師出示范畫,讓學生說說老師心中想的與黑板上學生作品有什么不同之處?從而讓學生知道同一物體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鼓勵他們創作出與別人不同的作品。
四、做好評價,促進創新精神
評價兒童畫要從不同年齡的兒童實際出發,要著重鼓勵兒童的想象力、獨創性。兒童的繪畫創作,常常是在原型的基礎上加以集中夸張,在變化的基礎上創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因此,在兒童畫創作中,藝術形象與生活原型的比例是不同的,他們常常憑著感覺印象和自己的愛好去畫,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欣賞水平來評判兒童作品的好或不好,也不可讓孩子按大人設定的框框,用“準”或“像”的標準要求孩子,必須尊重兒童的天性,培養其自信心、想象力、獨創性,讓他們大膽地去添加、想象,對其作品不能僅從技能、方法上去評價,更要注重學生作品創新性上的閃光點,鼓勵和贊揚為主,如對好學生贊一聲:“你畫得太棒了!”對不夠圓滿的學生說:“你再修改一下會畫得更好。”讓孩子們在老師的贊揚聲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會成功的喜悅。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單是培養藝術人才,更要努力挖掘美術作品的內在感染力,發揮好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其創新精神,使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為培養高素質的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油田教育中心龍北學區龍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