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素質教育已深入到學校各個領域,美術教育在人的發展中具有積極作用。而小學美術教育中,如何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已引起廣大小學美術教師的關注和思考。所以當前課程需要改革,美術教師更需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這是課程改革的前提。
[關鍵詞]素質教育 美術教育 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實驗和實施過程中,教師既是課改的實踐者,又是課改的主體。能否把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新教材和新的學生觀融入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成為課改工作能否繼續深入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關鍵
教師在觀念的革新中要做到:轉變不利于教學的傳統模式,打破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美術技法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觀。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美術教師總是在上課時,過分強調課堂結構,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傳授模式,平淡導入——教師演示——學生臨摹——教師評價作品幾個部分。這種結構由于對課程的各個部分限定性過強,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強調對繪畫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其它方面的教育和培養。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腳,一味追求課堂時間在各部分的硬性分配,以達到整節課在結構上的平衡,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學生作品看似畫得很好,但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對其一生的發展都很不利。所以要想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教師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是關鍵所在。
二、分層次、分階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學習新課程標準頒布之后,筆者在課堂結構安排上有了新的認識并進行了突破性的創新。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課標要求設計了新的教學結構模式。
1.導入階段,突出教學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1)本階段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信心,明確學習任務。其形式可根據每節課的內容靈活多變的安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要大幅度提高學生對學習美術知識的渴望。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抓住這個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任課教師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于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從而達到想學、愛學的境界。比如在講授一年級《我的新朋友》人物頭像時,可以用古老的“貼鼻子”游戲教學,再貼眼睛、貼眉毛等,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為主動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在講授《畫太陽》時,可以以放音樂《種太陽》“啦啦啦,種太陽,一顆送給南極,一顆送給北冰洋,一顆掛在冬天,一顆掛在晚上,到那個時候世界將變得溫暖又明亮……”的方式進行導入,學生不但理解到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習任務,而且會饒有興趣的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3)學生興趣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美術教育要靠適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興趣。如:在講授二年級《五味瓶》時,就可以采用做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親口嘗一嘗“五味”酸、甜、苦、辣、咸,這種簡單的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樂于自己找到答案并從中獲取樂趣。
2.發展階段,突出教學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本階段意在滿足學生的參與愿望,應適當降低難度,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等。發展階段由為重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本身要有創新性思維,要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讓學生積極思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等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講授《化裝晚會》課時,要引導學生大膽表現自己,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這是本節課的要點。筆者采用分小組活動的方式,首先使學生進行設計合作的實踐。其次遇到難點時,學生可以互相幫助啟發,從而達到創造性運用知識的目的。在這一步中,為避免小組活動出現死角,我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小組的人物設計工作,一個學生只能畫一個人物,大家協同活動,使本小組設計的人物角色組成為連貫的故事。此后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探索精神、開發想象力。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培養創新精神。如:在講授《辦年貨》時,同學們熱情很高,都獻計獻策,提出了老師很多沒有想到的好的學習方法,像分工扮演“收銀員”、“理貨員”、服務員”、“顧客”等角色的方案;分組組成家庭的方案;大家建年貨市場的方案等等。要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吸取好的方法,再創造新的想法。教師要通過啟發、點撥等方式來指導學生,使學生在鼓勵聲中體會成功之樂。
3.評價階段,突出學習的創作性和實用性
本階段意在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作品進行評議,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激勵性評價是教學中的藝術,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他們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在教學中,畫的特別好的學生,最大的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某些技法差的學生,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批評。遇到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是:該表揚時,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畫的差的學生,要發現他的“閃光點”,針對某些方面如“想法好”、“用色大膽”等等進行表揚,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創作,從而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對美術作品的評價結論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課前給孩子們留點時間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進行分組討論、相互評議。學生不但可以在同學面前表現自我,評價自我,可以相互借鑒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審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學生在互動中學會了寬容。我經常聽到“他畫的比以前進步了”、“他的顏色涂的好,我要學”……。
4.拓展階段,突出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讓同學合作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興趣、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等。在作品完成后,我采用KT板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進行隨意組合粘貼展示。如學生畫動物時,可以組成一幅“動物樂園”;畫煙火時,可以組成“節日的夜晚”;畫花朵時,可以組成“百花圓”等等。合作學習給予了每個學生充分自主展示的空間,為他們營造了相互學習,相互勉勵共同成長的團體文化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學習方式。課后拓展是“授之以漁”的新渠道。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