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改進教學模式。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的開發,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使教學過程現代化創造了條件。怎樣有效地發揮它們在教學中的作用,指導學生運用計算機,進行探索式學習,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是當前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教學模式 教學質量 教學手段
在數學教學中,國內外有幾十種教學模式,對中學數學教學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主要有講授模式,發現模式,自學模式,掌握模式。此外,屬于基本教學模式的,還有結構教學模式、程序教學模式和注重學生合作突出討論的教學模式,這里不一一介紹。這些基本的教學模式反映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數學教育學、系統科學的研究成果,也是多年來數學教學富足經驗和教改的結晶。對它們的學習和研究,是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可以看到,當前的教學改革中涌現出的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多數是由上述基本教學模式交叉或變形組合而成的。抓住對基本教學模式的學習,就可以更加深刻和主動地理解和學習其他教學模式。
由此可見,綜合、靈活、發展的運用多種教學模式,立足整體,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是多么重要。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貴在得法。”對于教學模式來說也是這樣,教學作為一門科學,應當有規可循,但是教學作為一門藝術,不應當也不能僅依靠某一種教學模式來實現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針對具體情況,選擇、設計最能體現教學規律,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過程。
為了發揮教學過程的整體功能,保持教學系統的最大活力,在教學中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模式,相互補充,形成良好的整體結構。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認知活動,為能力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當然,教學模式的綜合應用,要從教學目的、教材要求、課型內容、學生水平、教師能力、教學條件等多方面考慮。
比如,在一章教學中,對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為了突出知識形成過程,可以動用發現模式;同時,選定幾節便于學生閱讀;討論的內容,可安排用自學教學模式,突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一般內容,可以采用講授模式,以便保證教學進度。這樣,在一章教學中,幾種教學模式分別發揮了它們的優勢,從整體上提高了教學效益。
再如,對一冊的教學來看,也可選定內容比較適合結構教學模式的章節。比如,平面幾何“四邊形”等內容,采用結構教學模式,貫徹整體——部分——整體的結構體系,對于開闊學生研究問題的思路是有益的。但如果每章教學采用這種模式,不僅教學困難,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再如,從學生的實際水平考慮,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更多地采用發現模式;對于基礎較差的班級,經常采用講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過及時反饋,查漏補缺,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這對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益的。
從教學改革的角度看,教學模式的綜合應用,本身就是創新和發展,我們要在原來熟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吸收其它教學模式的優勢,開拓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靈活地運用教學模式,是指在對比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優點和局限性的情況下,針對教學實際,吸收幾種教學模式的特點,重新進行組合,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比如,在一節課的教學中,知識引用階段采用發現模式,例題教學時采用講授模式,小結時運用自學模式。當然,這對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生的認知水平是不斷發展的,一般來說,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比如,發現模式比掌握模式在認知水平上要求更高。我們的教學模式要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相應地不斷變化,促進學生認知水平向高層次發展。另外,從引導學生參與程度,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來看,采用的教學模式也要逐漸由封閉走向開放,體現“教學是為了發展”這一規律。比如,在較高層次的教學模式中,可以更多地體現知識結構特征,突出討論交流的形式。從教學的過程來看,發展地運用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途徑。
所以了解發展教學模式的新思路,對開拓創新,深化教學改革起著積極的作用。從教學改革的方向出發,當前,發展中學數學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化。
啟發式教學原則是先哲孔子所強調的,但當前廢止注入式,提倡啟發式仍是教學過程中繼承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尤其是在思維上深層次地參與,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認知結構,培養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的關鍵。為了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交流,變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教學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
運用系統科學的整體、有序、反饋三個基本原理指導組織教學過程。一方面,要從整體效益和結構考慮優化教學過程,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反饋和矯正環節在教學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教學系統的開放與發展,把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具體運用到教學模式的學習與發展上來。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學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吸收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在教學模式中進一步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注重學法指導,突出從“學”的視角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無疑是一個需要加強的問題。
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改進教學模式。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為教學過程現代化創造了條件。怎樣有效地發揮它們在教學中的作用,指導學生運用計算機,進行探索式學習,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是當前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第36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