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師生互助、生生互助的平臺,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習,而不是老師要我學”的意識;為學生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提供學習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及時給予學生具體的方法指導,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學習 互助 主人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愉悅心境形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消除“尊嚴式”或“真理式”的師者形象,打破陳規,讓學生敢于懷疑,敢于辯爭。教育者應不僅僅視學生為接受教育的對象,還應視他們為“人”,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主體”,不管這個學生是“絕頂聰明”還是“非常不濟”。在教學中,我們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于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了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筆者從事教育這么多年,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如何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我們改造學生,還是讓學生自身有所改變?
經過深入的思考和一系列的試驗,筆者摸索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把每天的知識驗收小測試題提前發給學生,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當學生們接到考卷時,給筆者的感覺是非常興奮,急于知道考題內容,也急于想把考題弄明白,但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表現出一種無奈。于是,筆者要求:不許提前把考卷解答完,對考卷中有不清楚的、不懂的問題可以與同學、家長或老師進行交流,于是班級從此有了新變化。首先是早自習,學生們來的較早,以前是學生到校后無事情可做,教室內亂糟糟;現在則非常安靜,每個學習較好的學生周圍都有三五個同學在問問題,有時也會產生爭論。課間班級也比以前安靜了很多,互相間交流問題的學生多了。也有來問筆者問題的,但筆者并不是給出答案,而是傾聽學生對問題的看法,然后做出適當的點評或啟發。考試前,課代表認真地檢查每個人的試卷,確信同學們沒有提前書寫,便開始了新的“考試”,考試時間明顯縮短了。可想而知,考試成績有了明顯提高,雖然基礎較差的同學分數并不高,但他們答題的思想方法、解題步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基本題也能夠獨立完成了。這種新的教學方法現在只能局部實行,不能廣泛推行開去,因為它有以下幾個盲點:
一、是不是有的同學把答案背了下來
遇到這種情況,我的意見是首先不要責備學生,你可以把他們背答案看作一種能力,并適當的給與鼓勵:你把答案記得這樣準確,說明你的記憶力與眾不同,但如果你把其中的道理能說明白,那你記憶的就不只是一道題了;其次,對進步較大的同學提問跟蹤,讓他們說出解題的思路、方法及解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最后,讓學生到黑板上獨立解答相關的問題,來檢驗他們對問題的掌握情況。
二、有的同學不愿意與同學交流怎么辦
筆者在試行新方法的初始階段,會出現有些同學不愿意與同學交流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非常好解決,這需要做思想工作:首先,讓學生明白,人無論是在自然環境下,還是在社會環境下都不是獨立的,他們需要合作、需要幫助,同學間以能夠幫助別人而感到自豪和快樂;其次,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是自身能力提高的過程。讓每個學生都樹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快樂!”的助人思想。時間一長,每個同學都愿意和同學們進行交流,班級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在交流的過程中給別人講錯題了怎么辦
如果是故意講錯,那就是思想道德問題。要警告他這樣的學生在一個團結的集體中是生存不下去的,將受到人們的鄙視的;如果是無意識的,那就是水平問題。對于拿不準的問題要廣泛交流,較多地聽取同學的意見,就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對考完試仍不會的問題怎么處理
個別輔導與集體輔導相結合,然后再驗收。
在新的課改浪潮中,教師要教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全方位的關注學生,多方面的培養學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來自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能學、會學、善學”的主動學習過程的必要步驟,也是為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必要手段。規范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的習慣,是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意志力的手段。
⒉ 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主動探求學習的規律。在教學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探求學習的各種方法,把握學習的規律,指導學生學習。文章怎樣讀,題目怎樣答,這是有章可循的。我們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在不斷的探求中,找出學習的規律,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具體來說,文章的整體閱讀怎樣把握,一般閱讀的方法如何,各種文體閱讀有怎樣的技巧等等,這些方法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探求、歸納出來,并且在練習中得到不斷的鞏固和完善,使之形成能力。這樣,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能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就能得到提高,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充分保證學生的學習主動地位,讓學生能“當家作主”,提高學習的能力,而不是由教師“牽”或“扶”。角色轉換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能充分顯示出來。事實上,只有在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學生的主動發展,同樣,學生只有主動發展,才能充分體現他的主體地位,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
⒊ 鼓勵學生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有效途徑。有效的自我評價也是學生接受質量管理的關鍵機制,只有在學生接受質量管理并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活動時,這一質量管理系統才會成功。具體的措施有:學生參與評分,測定自己的學習能力;分階段寫出自我學習能力的評價書,對自己進行總結提高。通過自我評價,又能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感悟,提高自我學習的約束力和主動性,使主體發展的措施得以充分的保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永遠是快樂的。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是當前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形式。它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相互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總成績為獎勵的教學策略體系。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有利于他們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進一步完善健康的人格。
總之,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努力改變自我,讓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使學生成為自身的主人,也是班集體的主人。教師要經常提醒自己: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是否為學生營造了師生互助的平臺,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習,而不是老師要我學”的意識;是否為學生營造了主動學習的氛圍,提供了學習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并及時給予了學生具體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了方法后,緊接著是一系列的自檢、互檢、他檢、師檢,這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地監督,起到及時督促學生成為主人的作用。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