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未來的學校教育只能傳授給學生最基本的理論、最重要的基礎知識和信息。因此培養良好的課堂教學效率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嚴重的課題。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慣的培養,使他們今后走向社會能獨立獲取知識,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關鍵詞]課堂教學 數學教學 信息時代
筆者通過進一步研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目標,對新時期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分析,試圖結合一些課堂教學實踐對這一內容來談一些認識與思考,以期拋磚引玉。
一、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過去,小學數學給學生的感覺似乎枯燥多于生動,深奧多于有趣,數學教師都給學生嚴肅、刻板的印象,這些都讓學生望而生畏,敬而遠之。社會在不斷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隨著人教版新教材的應用,教師也應不斷改變。教師教態自然親切,眼神機敏、寬容,語言和藹、幽默,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感情,對教師所教的科目也就容易喜愛。此外,教師的工作態度、品質、情緒也時刻影響著學生。教師能做到知錯就改,學生自然也會形成這種品質;教師積極進取,樂觀開朗,學生往往也會樂學向上 另外,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每個人都抱著學好數學的美好愿望上學的,因此教師要格外重視保護并激發這種學習的愿望和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言是否完整,教師可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從中了解某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特別應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規范的語言來訓練學生。
二、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預習是強化學生數學自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上課前對新知識的自學準備,是學新課的基礎,進行課前預習,能使學生對新學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就可以集中精力解決自己在預習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提高聽課效率。對此,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時,開始時要設計預習提綱,讓學生在提綱的指導下進行學習。要求學生抽出一定的時間認真閱讀教材,在書中標出習題的答案及不理解的問題。對于預習題綱,要易于學生解答,并注重充分發掘教材的內在聯系、規律及邏輯聯系,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提綱應該越來越簡略,最后發展到不給提綱,讓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在學生預習之后,教師一定要有檢查預習的措施,及時表揚預習方法科學的同學,也可以通過開展經驗交流會等形式讓學生互相交流預習經驗,以促進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
三、大力滲透數學思想
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傳統的數學教材中,一般是以專題訓練形式出現,較少滲透在平時的課堂練習中。但是,現在很多教材已把基本數學思想的滲透作為練習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很多練習體現了函數思想,只是這樣的設計意圖需要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例如我們在“十幾減幾”一課的教學中,組織了這樣一次練習:看卡片口算14-8,12-8,11-8,10-8,17-8,13-8,16-8,15-8。學生口答后,教師隨意把算式及答案呈現在黑板上,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排排隊,并說說有什么發現。于是,有學生依據“被減數從大到小” 把算式排列起來,有學生則從小到大排列;有學生依據“得數大小”來排列。其間,有學生發現了“被減數越來越小,差也越來越??;被減數越來越大,差也越來越大”的規律。于是, “減數不變,被減數發生變化給差造成的影響” 的數學思想在教師沒有過多暗示的情況下,學生自然就感悟到了。這也正是新教材練習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新課程理念得以真正落實的具體體現。
四、注重運用直觀手段
小學生學習以間接經驗也即是以書本知識為主,因此較多時間是直接與書本打交道。那么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運用直觀手段。首先,要一字一句地琢磨。數字概念、法則的語言表達相當簡練,每一字詞都相當簡練,每一個字都相當重要。一個字理解錯了就可能與本意想差甚遠。其次,要反復深入地讀。有些數學概念并不是靠簡單閱讀就能正確理解的,必須深入反復、仔細閱讀,逐層領會其實質。比如:人教版教材第三冊安排了擺數字卡片和握手的情境來體現簡單的排列組合;第五冊教材利用連線的方式來呈現搭配衣褲的有序思考;第六冊教材利用集合圈把兩個課外小組的關系直觀地表達出來,利用天平的原理來幫助學生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第八冊教材利用線段圖來揭示植樹問題的一般規律;第十冊教材利用列表、畫圖等方式幫助學生抽象地分析如何找次品等。直觀教學手段除了能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事物,加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及記憶以外,還能啟發他們積極思考,培養猜測實驗、分析推理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中要關注個性差異,精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我們應尊重差異,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現,盡可能以肯定與激勵的態度去評價。例如,有些學習上的后進生,課堂上盡量讓其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即使回答錯了或不全面,也要肯定其積極參與的態度。又如,計算教學倡導算法的多樣化,教師盡量讓學生自主嘗試發現不同的算法,并給予充分的展示交流機會,并讓學生積極展開相互間的評價,讓學生在自主選擇中強化計算的原理與方法。這樣既有利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也能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體驗成功,使數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個體生命活動中積極的一部分。
總之,教師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在充分認識、理解數學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實踐新教材,從而使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真正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李琴.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J].青海教育,2007,(7):77.
[2]凌文根.小組合作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07,(26):59.
[3]葛敏輝.對人教版課標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實踐思考[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28):36-37.
[4]段娟.人教版小學數學新教材的特點與啟示[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16):11-12.
(作者單位:江西廣豐縣蘆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