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為了提高《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有針對性地就《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的基本內容構成、教學方法應用與教學手段完善等進行改革,形成科學合理的《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旅行社 經營與管理 課程改革 教學實踐
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功能性與操作性共存的必修課程,《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是在《旅游管理概論》、《餐飲管理》等先修課程完成之后開設的。因此,《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應更加注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知識的提高、更加關注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訓,以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一、《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的內容構成與課程特點
《旅行社經營與管理》在教學側重點的把握上,彰顯了與《旅游管理概論》、《餐飲管理》等不同的特點。總體上分析:《旅游管理概論》、《餐飲管理》等較多地關注理論意義的教學內容,側重于培養學生對理論體系的任知與理解;而《旅行社經營與管理》受旅行社企業特點影響,更多地側重于要求學生既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又須嫻熟地掌握運作方法。因而,《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的教學內容大體上由以下方面共同構成一個完整體系:
1.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的基本理論:系統分析研究有關旅行社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旅行社的基本性質、業務范圍,闡明旅行社在現代旅游業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等。
2.旅行社是設立,綜合分析旅行社的職業要求、影響旅行社設立的內外部因素、設立旅行社的基本程序以及旅行社的組織設計等。
3.系統闡述旅行社的各項業務內容,全面探討旅行社各項業務的經營策略與管理方法。包括旅行社產品的開發、銷售管理、促銷管理、采購管理與接待管理等。
4.旅行社財務管理,重點研究分析具有旅行社特點的財務現象。包括旅行社資本金的構成、成本費用管理、收入(利潤)管理、稅金核算以及結算管理等。
可以確切地說:在《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教材的內容設置中,涉及旅行社業務實踐與操作技能的內容均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使“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功能性與操作性共存”成為《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的鮮明特色,并對《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的教學方法應用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教學方法的優選上,必須重點考慮如下因素:既可以深化理論教學,為學生奠定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又能夠強化實踐技能的運用:如案例教學、實驗操作、模擬訓練、社會實踐等,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所設置的基本教學目標。
1.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完善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其目的是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有意識地讓學生從實際管理者或當事人的角度去發現、分析、處置、解決面對的具體問題。案例教學的具體功能表現為:一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最佳方法;二是能夠深化學生知識理論體系的獲得;三是可以成為理論聯系實際的工具。
2.模擬訓練與實驗教學
模擬訓練主要是指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學案例、課后習題與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輔助性教學工具,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而采取的一種強化訓練方法,是對案例教學內容的延伸與放大。通過反復的模擬訓練,達到夯實學生專業知識理論基礎、固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目的。
實驗教學特指通過專業實驗室,以教學的方式進行的、旨在使學生將所學習的專業知識用具體實踐操作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實驗教學的基本作用在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
3.參與社會實踐
在《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社會實踐的方法靈活、實效性強、效果顯著,是使學生獲得理論聯系實際成效的重要手段。事實上,案例教學、模擬訓練與實驗教學均屬“實踐”范疇,但卻都是在校內環境進行的,缺乏社會“實景”狀態下的“真實感”。參與社會實踐途徑為:一是學校以各類實習基地為對口單位,建立起固定的專業實習基地;二是提倡學生自身利用課余時間聯系“個性化”的實習單位。讓學生到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了解“全真”的旅行社業務活動過程。參與社會實踐的優勢極為明顯,可謂“一箭三雕”:既可以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論的應用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盡快接受新事物的應變能力。
三、完善《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的教學手段建設
《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所具有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功能性與操作性共存特點,決定了必須以完善《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的教學手段建設為基本“切入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構建《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體系:
1.重視教學資料的收集完善
建設《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體系,必須重視完善教學資料體系建設工作。其主要方法為:一是要了解掌握旅行社行業的發展動態,做好保障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各項準備工作;二是重視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積累,形成系統完備的教學案例體系。利用教學案例所具有的“實踐功能”,獲得固化學生理論知識的效果;三是要向學生介紹教學參考書的閱讀范圍和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兼收博蓄、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2.研制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
為了提高《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的教學質量,取得全方位、大視野、多角度、高標準的教學效果,還必須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研制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應用于《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的教學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助于《檔案文獻編纂學》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方式;同時,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有機地將聲、文、圖結合為一體,形成集成優勢,使知識理論的傳遞更加豐富形象,便于營造和諧、自然的互動交流氛圍,起到加快學生接受知識理論、理解知識理論、應用知識理論節奏的作用,促進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高。
3.強化實踐教學的協作指導
實踐教學是《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教學中強化操作技能培養的重要方法,具有夯實知識理論基礎、固化實踐技能的效果。對于學生人數相對集中的實習基地,必須要求建立專業教師“跟點”指導制度。合理調配資源,力爭使指導活動“事不過夜”,及時發現問題、“即時”指導;而對于實習學生人數相對較少、駐地分散的實習單位,則要求除建立教師“巡視”指導制度外,還要加強與承擔教學實習任務的旅行社之間的協作,聘任熟悉業務的人員作為兼職指導教師,委托他們承擔一定的指導任務,為實現《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更深層次的教學目的,培養合格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張雀艷.中職旅游專業教學實踐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消費導刊,2008,(7).
[2]吳玲.旅游專業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4.
(作者單位: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