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欣賞課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中小學課程設置中,有著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價值,如何使學生在愉快而又有興趣的情況下參與欣賞課,從而既增長知識,又提高能力呢?筆者認為采取直觀教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美術欣賞 教學方法 直觀
美術欣賞課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中小學課程設置中,有著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價值,如何使學生在愉快而又有興趣的情況下參與欣賞課,從而既增長知識,又提高能力呢?筆者認為在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和實施中,既要遵循教學教法的一般規律,又要切合藝術欣賞的特征來設計教學的程序和步驟。中學美術欣賞課的教材都是選取一些優秀的美術名作讓學生欣賞學習。教師根據各自的教學條件,可采取各自的教學方式來施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手段、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頭腦當中形成的形象思維是很重要的,只有在腦海中堆積許多形象,才能得出一定的理念。如果只有語言文字的描述,學生缺少直觀形象感受,是不能真正理解藝術真諦的。所以采取直觀教學方式是必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此方式的應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利用教材和掛圖,二是利用幻燈投影,三是利用多媒體。
一、利用教材和掛圖
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然后再針對講解內容進行引伸、介紹和總結,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此方式下,授課的成功與否主要依靠教師口才,教師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說服、打動學生。這是因為學生觀察的作品來自教材中的印刷品,受印刷質量的限制,作品小且清晰度不高,色彩失真度較高,同原作有很大的距離。對于美術了解甚少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藝術接觸是平淡的,缺少視覺感染力,不符合美術是視覺藝術的原則。學生自己從作品中觀察、體會不出多少東西來,視覺映象弱,感性認識必定不足,當然就只有依靠教師用語言來講解。如西方繪畫的欣賞要點在于明媚的色彩,如果印刷品質量不高,即使教師講得再好,學生的欣賞體驗也要大打折扣。采用教材作品作為欣賞對象的教學手段是教學條件落后情況下的一種無奈選擇。而掛圖就能激發學生興趣,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習的興趣,是上好鑒賞課的前提。我在講課之前,把臨摹的一幅高兩米的油畫《蒙娜麗莎》及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掛在教室。雖然學生們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過這兩幅畫,但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畫,許多同學走在畫前認真觀察,津津樂道,甚是驚奇。在學生們止不住發出嘖嘖的贊嘆聲之際,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此時,我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油畫與國面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介紹油畫與國畫的技法,介紹《蒙娜麗莎》的作者、創作年代、所表現的內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給觀賞者帶來什么樣的作用,我們在認真分析研究以后應采取什么樣的態度等等,使學生感到美術作品的背后還有豐富、有趣內容。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從而為上好美術欣賞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幻燈投影
幻燈機作為美術欣賞課的輔助教學工具,比起僅用書本作工具,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幻燈片是攝影出來的,一般效果較好,放映出來畫面大,圖象清晰度高,亮度強,色彩逼真。在放映時可依教師安排好的順序放映,持續時間可自由掌握,重復次數不受限制。學生在課堂上受這種視覺刺激較強的畫面影響,注意力容易集中,對所觀內容印象深。有了這個先決條件,“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原則就比較容易貫徹實施了。學生欣賞時非常專注,常常發出陣陣感嘆,教師此時組織學生發言討論,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或講解這幅作品,都往往能得得積極的響應,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對于某幅作品局部的賞析,教師可明確地在屏幕畫面上指出,這非常有利于學生觀察。在美術欣賞中,對作品的局部賞析是很重要的,如中國畫書法般的筆法;如素描線條和結構的繪畫技法;如宋朝著名鈞窯瓷器絢麗而又微妙的色彩變化;如達芬奇油畫《蒙娜麗莎》含蓄、優雅的神情,輪廓分明又溫柔的面龐等。這些需要局部欣賞的例子很多,用幻燈教學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也逐漸被師生們所熟悉。比較起前兩種教學手段,它的優越性更加顯著。如何利用美術作品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來直接感染學生是美術欣賞課中最值得研究的課題。多媒體教學為此提供了最佳的手段。利用電腦網絡教學,美術作品的來源途徑更廣泛了。將圖片掃描進來,或從光盤、網上下載,都是制作課件時獲取圖片的方法。利用各種工具軟件處理圖像,可制作出集圖、文、聲、像、動畫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在美術欣賞課中,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并不只在于融入了聲音和動畫,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對作品進行解析提供了便利。很多用語言很難解釋清楚的理論,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室的大屏幕,用符合教育科學的程序放映出來。上述三種教學手段中,多媒體教學手段優越性最多,但是否就意味著應該取代其他兩種教學手段呢?教學媒體的發展規律不是新媒體取代舊媒體,而是教學功能的相互補充和進一步完善。在目前中小學教師制作課件水平普遍不高,教學經費較緊張的實際情況下,多媒體不可能大規模進入課堂,目前還離不開前兩種教學手段。況且,三種教學手段各有利弊,這都需要我們根據教學實際,權衡利用。
要提高同學們的欣賞能力,只靠學習課堂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多參加一些課外的欣賞活動。
1.外出參觀
為開拓學生視野,拓展思維,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或實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如講中國古代工藝美術鑒賞這一章時,帶同學們參觀博物館。館內有許多學生從未見過的工藝品——彩陶、瓷器、玉器、青銅器、漆器……琳瑯滿目,目不暇接。教師應要求同學們留意這些工藝品的名稱、出土時間和出產年代,分析工藝品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同學們被祖國有如此悠久的歷及人類如此燦爛的文化所吸引,增強了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逐步樹立起繼承中華優秀傳統的審美理念,培養了積極向上的創造精神,促使了為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努力學習,扎實奮進。
2.舉辦展覽
為了讓學生弄清中國畫的分類及其裝裱藝術形式,筆者舉辦了一次中國書畫展覽。展覽的作品都是臨本,內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鳥,裝裱形式有立軸、橫披、鏡肝、手卷、冊頁等,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知識輕松愉快,同時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民族自豪感。
3.搜集整理
在中國民間美術鑒賞教學中要求同學們到農村、街道去搜集舊的年畫、剪紙、民間玩具、草編、竹編、根雕等,從報刊雜志搜集有關圖片資料,并按類別、作者、創作年代、風格等整理出來,并加以文字說明。同學們在搜集過程中親眼見到民間藝人熟練的剪紙工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動活潑的《剪影》就躍然紙上。這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僅獲得甘醇美酒般的民間藝術的熏陶,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了勞動群眾的質樸熱情。
總之,只有充分認識美術欣賞教學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探索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才能上好美術欣賞課,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灤平縣虎什哈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