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小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文章結合小學英語教材的實例,從情境教學的創設、情境教學的課外延伸等方面論述情境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 情境教學 課外延伸
一、引言
小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小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
語言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和靈活性。說話的時間、地點、場合等因素都制約著說話的內容、語氣等。要想在課堂上、學校里培養學生創造和活用語言的能力,創造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小學階段英語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緊密聯系,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學習語言創造環境,通過表情、手勢、實物、情景等使學生明白句子的意思和使用場合,使學生能把語言和它表達的情境直接聯系起來。
二、情境教學的創設
1.利用教師的語言、表情和動作創設心理情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1)在教數字1—10時,可利用體育課的手勢語,讓學生邊說one, two…ten邊做動作,學生們學習就非常迅速。
(2)在教動物時,學動物的叫聲來進行教學,如dog—woof, cat—miao, bird—tweet等,當然有時也做一些動物特有的動作進行教學,如在教monkey時,學生就可以邊做動作,邊說monkey,同時聲音與動作結合也是一種方法,如frog,可以讓學生邊跳邊發動物特有的聲音,讓其他學生說“frog”。
(3)動詞用體態情境進行教學也是很好的方法。用許多的動作引出stand, sit, open, close, write, draw, dance, touch等,學生從直接的動作中學到了語言,這也符合學生好動的特性。
(4)部分形容詞也可用面部表情進行教學。如教sad與happy,在教“sad”時說:“My pen is bad, I’m very sad”在說 sad是做出沮喪的表情,在教happy時說:“Today is my birthday, I’m very happy.”做出高興的表情,學生從老師的不同表情就能理解意思,還有很多形容詞,如tall—short, fat—thin, big—small等也可用手勢語教學。
2.利用課文創設表演情境,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利用課文創設表演情境,為學生提供了互動的機會,開發和挖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激發他們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活力。
例如,在學習“London”一課時,在上課前,教室里播放著英國民歌,抒情、優美;視頻上滾動播放著和課文相關“倫敦”的充滿異國風情的幻燈片……當學生在走進教室的那一時刻,驚訝,興奮,陶醉,似乎漫步在美麗、古老的歐洲城市“倫敦”。教學過程中,又讓學生以導游和游客的身份,去游覽“倫敦”。
創設課文表演情境,有機地將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相結合,使學生真正內化所學知識。把真實的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表演,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
引導學生改編課本中的對話,并有所創新。以邀請、感謝和道歉為例。告訴學生可以改變邀請的對象,也可以改變見面的地點,可以在邀請前加上見面打招呼的情節,除了面對面邀請還可以通過電話邀請對方。通過引導打開學生的思路,例如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邀請別人看電影、吃飯外,還有什麼情況下會邀請別人?”適當的提示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們想到了邀請別人參觀新居、參加開業典禮、參加圣誕、新年晚會等。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編對話,分角色表演。編和演的過程中學生將以前學過的知識與新內容結合起來,開發和挖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激發了他們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活力。
3.利用實物或模型、圖片和簡筆畫等直觀手段創設情境,加深對語言意義的理解。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的特點,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物或模型、圖片、簡筆畫等輔助教學。在學習What is the time?句型時,教師帶來了一個真實的、便于教學用的可撥動表盤的石英鐘,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學會用英語表達時間,為了讓學生理解to和past的用法,老師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易鐘表并標出to和past的使用范圍,讓學生一目了然,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4.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豐富學習內容和拓寬語言運用的渠道。多媒體手段可以使課堂充滿新鮮感,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展開多向思維。例如:在學fast food一課時,把人們在餐館點菜、用餐、結帳的生活場景做成課件,讓學生在看、聽的過程中,有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明確語言所運用的場合,取得了學生翻看書本所得不到的效果,也省卻了教師抽象羅嗦的語言描述講解,優化了教學環節。
三、情境教學的課外延伸
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學英語,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真正學會語言,達到交流的目的。如在上課前幾分鐘內安排Free Talk,讓學生用英語做值日生報告,報告日期、星期、天氣、班內情況等。隨著觀念的更新,教學已不局限于課堂,而是開放性的,所以教師更應注重創設課堂外的情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師生見面時教師要主動與學生用英語打招呼,進行簡單的交流,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布置創新性的作業,如調查、填寫表格,讓學生出英語板報,用英語格言布置教室,激發學生主動探究。除此以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英語方面的競賽,創辦英語廣播節目,在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擺放圣誕樹放“平安夜”曲,讓學生互致圣誕問候,在唱唱跳跳、問問猜猜的活動中運用語言,了解英美國家過圣誕的方式,積淀了異國文化知識?;顒拥亩鄻有裕梢允垢嗟膶W生體驗到成功。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我相信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在課堂中入情入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產生強烈的交際愿望,讓他們在保持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下獲取知識,求得快樂。
參考文獻:
[1]謝云錦,王萱.小學英語教師備課手冊.
[2]張鶯.小學英語教學法.
[3]中小學英語教育網.
[4]中小學外語教學雜志社網站.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景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