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在教學中要想學生之所想、想學生之所難、想學生之所疑、想學生之所錯、想學生之所樂、想學生之所忘。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位、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才能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這兩個過程得以銜接和融合。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換位而獲得與學生思維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鳴,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
[關鍵詞]學生 化學課堂 學習心理
一、學生在化學課堂上想什么
課堂上學生在想什么?這是教師應時刻關心的問題。學生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時,要洞察其心理,及時探測和巧妙地點出其想法,更好地實現與他們心理上的溝通。比如,學生在課堂上探究鈉和水反應時,觀察到了“浮、游、熔、紅、聲”一系列現象。他們一定在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現象呢?我們要及時做出引導并一起探討解釋:鈉浮在水面上,是因為金屬鈉的密度比水要小;鈉在水面上作無規則的運動,是因為鈉和水接觸而反應時在各個方向上產生的氫氣的量不同所造成的;鈉熔化成一個閃亮的小球是因為鈉和水反應放熱且金屬鈉的熔點比較低造成的;溶液變紅是因為生成了氫氧化鈉使溶液顯堿性而使指示劑酚酞顯紅色;發出嘶嘶的響聲是因為反應放熱且產生了氫氣。通過共同思考和討論,能夠對鈉和水反應的現象和原因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
二、化學課堂上學生的困難在哪里
有些教學內容在我們教師看來似乎很容易,三言兩語就可說清楚,但學生接受學習這一內容就有相當大的困難,尤其在普通高中,學生的基礎普遍不太好,這時,教師就要深入學生角色,力爭成為學生的化身,體察他們的困難,然后幫助他們實現由難到易的轉化。例如,pH值為5的NH4Cl溶液中水的電離度是pH值為5的HCl溶液中水的電離度的多少倍?學生一下子很難回答這一問題。但我們可以設置幾個小問題,如pH=5的HCl溶液,H+來源于什么? PH=5的NH4Cl溶液,H+來源于什么?等等,與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學生才能很快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時刻以學生的狀態和能力水平,設置教學過程,和學生一起探討,幫助他們化難為易,提高他們的能力。
三、化學課堂上學生的疑惑在哪里
課堂上教師在講述時,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突然發現某些學生表情凝重,臉色不悅,顯然是學生思維出現了“疙瘩”。此時,對學生思維中出現的“疑”若不及時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諧,成為學生繼續思維、繼續學習的障礙,使思維中斷。高明的教師會立即意識到這一點,斷然采取措施,重新站到學生的角度來思考。例如,在講述泡沫滅火機原理時,學生對鹽的雙水解反應不甚理解。這時我們再和學生從已經掌握的水的電離平衡、鹽的水解實質、平衡移動的概念等知識方面綜合思考,終于使學生認識到鹽的雙水解的程度既決定于相應弱酸弱堿的相對強弱,又決定于生成物的溶解性的大小。學生的疑惑往往是朦朧的、難以言表的,這就是想學生之所“疑”的重要性,這里,更需要教師的細心和耐心。
四、對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知識錯誤如何去處理
教師在批閱作業、試卷和個別輔導時,常發現學生這樣那樣的錯誤。給學生指正后,為了鞏固,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時教師在課堂上故意再“錯”一次,錯給學生看,錯給學生思考,使學生引以為戒。例如,在講過Cl2、HCl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后,我在黑板上畫裝置圖,有意從上面畫起,而且神情嚴肅,態度一絲不茍。這時,就有不少學生在下面喊:“老師,這樣畫不對,應當從下向上,從左到右依次畫”。這樣,歪打正著,學生的印象就深了。這樣的例子還可舉出很多。
五、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興趣和成就感在哪里
課堂是師生共同表演的舞臺,必須引導學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這種表演中來。高明的教師必須想到學生的愛好、興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學生之所樂。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實驗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凡可做的實驗盡量做,可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學生在實驗中親眼觀察到色彩斑瀾的化學現象,好奇心得到滿足,求知欲望更烈,會透過現象去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去探索物質變化的規律。一次,在講授金屬鈉的活潑性時,我將磨碎的金屬鈉粒慢慢撒入集滿氯氣(越濃越好)的集氣瓶中,同學們看到鈉在氯氣中金光閃爍,劇烈燃燒,簡直是歡呼雀躍,這樣鞏固了鈉、氯氣的化學性質、鈉的焰色反應等等化學知識,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還有一次,在學離子反應時,我找出近幾年高考試題中頻繁出現的離子共存的真題讓學生練習,結果大部分學生都判斷正確,當他們得知這就是全國高考試題時,高興得不得了。這樣師生共同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學生的學習勁頭更足了。
六、對化學課堂上學生最容易遺忘的知識怎么處理
有人說化學知識一學就懂,一丟就忘。化學學科確有許多內容要強化記憶。比較成熟的教師常有這樣一種體驗,即在用到某一知識點時,忽然間明明熟悉的知識好象變得模糊起來,此時教師則馬上意識到學生對這一知識也容易遺忘,這是典型的心理換位現象。遇有這種現象,我們必須以學生身份出現,和他們一起回憶、識記、聯想、推導、驗證,一起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可以編寫口訣記憶,可以列表對比記憶,可以總結編寫知識網絡、以形成體系,從而戰勝遺忘,達到鞏固知識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 河北邯鄲市新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