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要關注語言訓練,提高語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與基礎。語言訓練要從讀、品、仿、抄、聯、背六個方面進行,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思想與語言共同成長,將語言訓練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訓練 語言能力
自新課改理念推廣以來,語言學習的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反而更遭到了冷落。新課標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強調人文素養并不等于削弱語言能力培養在語文教學中的根本地位。提高語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與基礎,其中重要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呂叔湘先生曾指出:“從事語文教學就必須認清語言和文字的性質,語文既是工具,也是文化,離開一個也不行。從事語文教學必須認清人們學會語言文字的過程,特別是本民族的孩子學會母語的過程。”張志公先生也曾指出:“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是語文課的‘主’,必須完成好。”
可是,在新課改的探索中,出現了一些對語言學習規律及語文學科性質認識不深的做法。如有的注重課堂形式的變化,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圍成圓桌而坐,或講述,或提問,或討論,或交流,課堂氣氛好不熱鬧,可就是沒有“語文”,沒有對語言的學習與訓練。
冷靜地反思我們的教學,這樣的課是個別的嗎?不是的!有多少語文課正一節節地在少、慢、差、費、低效、空洞的扯皮中過去!精美的課文學生讀了幾遍、記下了多少雅詞、學會了幾個句式?我們的語文閱讀課雖然在從教師的講向學生的學轉變,但是師生關注的大都是內容的拓展,大都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做文章。有的課定了許多目標,唯一缺的就是語言學習目標,教學設計上也少有語言訓練這一環節,使學生的語言學習在閱讀課上無法得到落實。
時代在前進,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作為一個施教者,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隨著信息渠道的增多,學生知道的東西比以前成倍增加,可他們認真研讀書面文字的功夫是不是也在成倍增加?不少學生平時接觸規范的語言現象很少,網上語言使用混亂,卡通漫畫上沒有幾個漢字,電視的魅力更是難以抗拒。這都對語言的學習造成了很大沖擊。過去是因貧困買不起書,現在是媒體多了不愛看書。知識豐富了,語言水平不一定同步提高。從整體情況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不能被社會滿意。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必須思考:語文教學究竟需要做些什么,加強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教學意識,在有限的課時里對語言學習訓練應給予特別的關注。要從過去僵死的、低效的學習模式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向文本學習活的語言。“語言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地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
那么,語文教學該如何進行語言訓練呢?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了如下方法,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讀,閱讀的主心骨就是“讀”。朗讀便于記憶,默讀便于思考。語文能力中“讀”是根本,一個人不管是在學校,還是畢業后從事任何工作,閱讀能力都是最基礎的、最領先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文章的情感和韻味,氣勢和神采,以及音韻美和節奏感,等等,不經過反復誦讀一般是難以體會到它的美妙之處的。讀,讓人獲得回味無窮的美感,讀,讓人感受意蘊豐富的語言,進而達到發展學生的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培養語言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人文素養。
品,品那些精彩詞句的作用與妙處。如初中課文《甜甜的泥土》中有這樣一句話“現在的媽媽揚起細眉在爸爸的耳邊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氣勢洶洶地向他走來。”我問學生:“句中的‘嘀咕’能換成‘說’嗎?為什么?”學生經過思考答道:“‘嘀咕’有一種讓人討厭的感覺,有什么話不能明說,非要這么神神秘秘的?除非心中有鬼。因此,從這個詞可以看出王小亮對后媽的討厭,及后媽的存心不良,她在唆使爸爸打小亮,而‘說’就看不出這些含意。品,可以使學生養成字斟句酌,仔細推敲的好習慣。
仿,仿是積累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課文中好的句式,一定要在課堂第一時間讓學生仿練,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在教《從百草園到三位書屋》一文時,我問學生:“百草園的樂趣很多,作者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表現百草園樂趣多的呢?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了“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單是周圍的短短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組句式。這段話極具表現力,在否定的排比中,列數了種種美妙,正面描寫雖只是“泥墻根一帶”,而百草園的樂趣,以不言自明。挖掘完句子的形式和內涵后,我讓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組句式仿寫句子。學生在仿句中寫道“不必說冬天的雪花是多么美麗,也不必說那雪后的空氣是多么的清新,單是那雪后的樂趣就是無窮無盡的”。“不必說湛藍的天空,也不必說雪白的云朵,單是這青山綠水,就叫人心曠神怡”……《姥姥的剪紙》一課中有這樣的句子:“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這個句子,寫出姥姥經過長年累月的練習,使剪紙技藝達到出神入化,非常嫻熟的程度。我先讓學生把句子背誦下來,然后,讓學生再仿寫練習。學生寫道“小明拉琴很刻苦,數九隆冬拉,三伏盛夏拉,日光下拉,月光下拉,燈光下拉,甚至摸黑拉”;“小芳練書法都入迷了,數九隆冬練,三伏盛夏練,日光下練,月光下練,燈光下練,甚至摸黑練”。當堂及時的仿練不僅提高了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除了仿寫課文中的句式外,我還安排專題仿寫練習。句式負載著一定的詞語組合的規律和思維常式,對組織語言、調整思維都是大有裨益的。
抄,就是抄寫文中精彩的雅詞佳句,乃至篇章。一篇文章中,光是雅詞就有幾十個,把每篇文章中的雅詞抄上三遍一學期下來,僅課內的詞就能積累500個左右。初中四年,光是課內積累的詞條就達到4000個左右,有4000個詞條墊底,作文還愁沒詞嗎?好的篇章通過抄寫,可以體悟經典文本的“文辭”、“文脈”、“文氣”,從而豐富學生的血肉心靈。
聯,就是用文中雅詞聯詞成段。這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語用練習形式。它是在一定的限制中求得自由,它往往需要定向聯想和想象的撮合,才能迅速地將若干似乎互不相干的詞語有機的串聯起來,成為一段有情、有意、有序,甚至有趣的文字。從學生聯詞成段的作業情況看,聯想想象、遷移運用的幅度越大的,往往寫得越精彩,越令人叫絕。
背,背是最好的語言積累。妙詞、佳句、美文要及時背誦。腹有詩書氣自華,用比賽、復習等方法鞏固記憶,這是語言運用能力提高的一條有效途徑。
需要強調的是,不要將語言學習與文章內容割裂,要引導學生選擇承載著精彩內容的語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豐富心靈,全面提高。
余應元指出“語文課程以人為本,就必須以學生的語言發展為本,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層次。”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思想與語言共同成長,將語言訓練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第63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