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哈爾濱市旅游業的發展所帶來的旅游人才需求大于供給,素質嚴重欠缺的局面,哈市中職學校旅游管理與服務專業市場化、現代化,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因此,哈市中職學校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以高素質的畢業生在旅游行業中求生存、求發展。
[關鍵詞]哈爾濱 中等職業學校 旅游專業
一、哈爾濱市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發展的行業背景
2006年,哈爾濱市大力發展會展旅游,舉辦展會40多個。其中,國家級展會20多個。積極舉辦藥博會、糖酒會等知名會展,帶動會展旅游業成規模發展。通過打造哈洽會、冰雪節、啤酒節、哈夏音樂會等會展旅游品牌,提升冰雪旅游名城的美譽度。哈爾濱市已逐步將會展活動和旅游活動融合在一起,進一步拓展旅游產業鏈。
隨著哈市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社會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擴大。哈市旅游業要想提升自己的地位還面臨很多困難,要想真正實現冰雪旅游名城的戰略目標,就必須客觀評價哈市的旅游教育狀況,尤其是占旅游教育主體的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
二、哈市中職學校旅游管理與服務專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目前,哈市旅游中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仍顯滯后,在專業涵蓋和市場輻射上只限于導游、客房服務、餐飲服務,在課程設置上還沒有形成現代化體系,遠遠不能適應哈市旅游業的發展趨勢。
1.“出口”順暢,“進口”受阻。導致中職教育招生不順的現象,原因很多。如高校連年擴招,高中階段教育“普高熱”持續升溫;社會傳統觀念的偏見,等等。現有的中職教育的培養標準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也加大了中職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如烹飪專業),就業難又削弱了中職教育的優勢,從而影響到生源“出口”受阻,“進口”必然不暢。對旅游管理與服務專業來說,社會風氣也是影響招生難的重要因素;當前有些旅游酒店企業管理欠正規,黃、賭、毒時有發生,很多家長不放心子女從事旅游服務行業。
2.學生素質不高,厭學情緒嚴重。很多學生在初中基礎沒打好,表現也較差,經常缺課逃學,打架斗毆。他們進職校讀書,很多是被父母所迫。有些父母直截了當地對老師說:“出去干活年紀太小,在家呆著也不是個法子,就花點錢來這里混上三年,拿了張文憑,等年紀大一些,再找事干。”這加大了學校和教師實施教育難度。
3.師資力量不足,知識更新周期長。旅游管理與服務專業作為新興專業,教師隊伍總體學歷合格率較低,部分是由英語、文秘等轉行的專業教師,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較差,對本專業相關行業的現狀和發展缺乏了解。雖然,近幾年有一批旅游本科院校畢業生充實到中職教師隊伍中來,他們的理論基礎較好,但動手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且這些專業教師大多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少社會行業實踐經驗。學校內的“雙師型”教師少,名師更少。學校亟需建立一支真正的理論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熟練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4.教材不夠合理。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旅游類書籍的大量涌現。但教材內容相近,甚至名稱一樣的旅游專業教材會有十幾家乃至二十幾家出版社都有組織發行,這一方面,反映了市場對旅游專業教材的需求量十分龐大;另一方面,卻也導致了低質量的旅游專業教材泛濫成災。
5.實訓設施缺少,學生動手能力差。在一沒專業教師,二沒實訓場地的情況下,學生學習只能聽教師照本宣科,缺乏實際操作的機會,使得學生在參加實習后感覺在學校什么也沒有學到。
6.學生質量不高,沒有體現出專業特色。一是英語的口語和聽力能力差。因為旅游管理與服務專業的英語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學校缺乏實習場地和語言氛圍,加之英語教師本人不是專業出身,學生與外國賓客對話的能力較差。二是學生的“崗位轉換能力”和創業能力尚待加強,導游專業的學生因在學校重點只學導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餐飲服務專業的學生在旅行社的競爭力較弱。三是導游專業學生參加省、市級專業競賽展示學校和自己的機會相對較少。
7.社會實踐欠缺,校企聯合更少。由于缺少較為固定的校企聯合,學生的實習分配主觀性很大,隨情況而定,較少考慮到學生的特點,企業的實際情況、管理水平,這也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實習的流動性,損害學校的聲譽,影響學校的長期發展。
三、哈市中等職業學校旅游管理與服務專業發展對策建議
當前,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旅游業發展的需要,中職學校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市場機會,積極行動起來。
1.充分學習和領會全國職業教育會議精神。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質,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加快學校硬件改造,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創業氛圍;提高學校的軟、硬件環境水平;加強教師的愛校、敬業教育,努力提高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
2.大力加強教師的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鼓勵教師一專多能,有條件的讓專業教師到對口的賓館、旅行社等單位掛職鍛煉,既可以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又能為學生生產實習提供場地,做到專業教師既是行業的能手,又是育人的專家。
3.轉變職業教師的教育觀,因材施教。中職學生基礎比較差,程度參差不齊,要使這些學生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真正學到知識和技術,成為今后社會經濟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師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中職教師需樹立“人人有用,個個成才”的教育觀。
4.強化學生的專業素質教育。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參與性、實用性,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為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可組織學生觀看教學錄像片;聽賓館、旅行社部門管理人或優秀員工作報告(本專業往屆優秀畢業生做報告);不定期地帶領學生參觀、實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加大旅游中職教育宣傳的力度。增加社會對職業教育的了解認識,特別是大力宣傳我國的旅游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增加社會對旅游中等職業教育的理解與支持。
6.緊跟市場需求,優化專業設置,調整教學安排。加強與專業教師在課程安排上的協商與溝通;積極開發校企資源(校企聯合可采取聯合辦班、短期培訓、定向培養、學校提供生源和教學場地,企業技術指導,提供教學實習機會等),做到優勢互補,教育互動的新型教育模式,為社會培養大批品學兼優、技能過硬的人才,成為用人單位的“搶手貨”。
7.轉變培養觀念,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旅游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哈市旅游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把旅游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以培養導游員、計調員、餐飲及客房的服務員為本,兼顧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會展策劃、旅游營銷人才上,即我們塑造的“產品”應是既具有一名優秀導游員、計調員、餐飲及客房服務員的文化素質功底,又具備創新意識的會展策劃、旅游營銷人才。該專業的學生不僅可以在會展企業和會展中心就業,還可進入賓館或旅行社從事服務和管理工作,畢業生將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嵩.中等職業教育任重而道遠.職教論壇,2002,(11).
[2]李燦佳.旅游職業學校的課程改革.教育導刊,2002,(11).
[3]章平,何勇.寧波旅游中學職業教育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寧波大學學報,2002,(10).
(作者系哈爾濱商業大學2006級在職研究生,單位為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