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從培育市場、借助因特網、信息立法、信息產業、市場宏觀環境和促進信息消費發展方面探討了解決我國信息消費障礙的對策。
[關鍵詞] 信息消費 信息消費障礙 對策
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信息化意識顯著增強,在信息消費快速增長的同時,消費結構向高層次轉變,信息產品品種、數量成倍增長,都為孕育信息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隨著信息消費的普及和信息消費市場的成熟,信息消費的障礙問題也逐漸顯現,暴露出許多制約信息消費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直接影響到信息消費者對信息消費的興趣,進而制約了信息消費的茁壯成長。
一、信息消費概述
信息消費是指社會購買信息商品和使用信息服務的總和,在生產、生活中,消費主體在信息需求的引導下消費信息產品及服務從而得到滿足的消費行為。信息消費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具有多層次性、高度滲透性、倍增性和持續性的特點。高度滲透性表現為信息技術、信息產品可以從發明地直接傳遞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高度倍增性表現為一種信息消費往往能夠帶動其他信息消費的發生,從而產生消費倍增。高度持續性則表現在信息消費連綿不絕并不斷得到強化和擴充。
二、信息消費的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在信息消費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信息消費的國內發展現狀從宏觀的總體上來說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四個不均衡:信息消費的地域結構不均衡、信息消費者的層次結構不均衡、信息消費內容的結構不均衡、信息消費發展與產業政策的不均衡。
三、信息消費障礙的對策分析
1.創造信息消費需求,培育信息消費市場
由于信息消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客觀決定了信息消費是發展的、動態的,信息產業發展必須適應信息消費的變化趨勢,信息企業除采用價格,以及非價格手段以外,應加強對社會信息的消費需求的調查研究,了解社會信息消費現狀、潛在的消費需求,以及信息消費的發展趨勢,及時開發適銷對路的信息商品和服務,并通過廣告、公共關系、價格等營銷手段,創造新的消費需求,有效加以引導,誘導信息消費,滿足社會信息消費需要,從而激發信息消費的不斷增長。
2.借助因特網,鼓勵、促進信息消費產業發展
中國信息化進程之所以未能大踏步推進,與包括因特網在內的網絡應用未能普及大有關系。國家有必要采取一切措施在全社會建設,發展和推廣以因特網為主的信息網絡。發展和普及因特網,不僅能有效填平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而且也能用這種信息扶貧的方式迅速提高國內經濟落后地區的社會信息化水平。
3.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擴大信息產品供給
信息產業為信息消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是信息消費的支撐體系。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擴大信息產品供給,是提高信息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的關鍵,也是使信息消費走出信息效用滯后怪圈的有效途徑之一。應加快產業結構更新和升級,增加投入,加強信息裝備建設(通信設備、計算機、信息處理設備和網絡設備)和信息服務基礎建設(如數據庫的建設和更新、印刷文獻資源建設等),引導信息消費的不斷發展和升級,加強有償信息服務部門形象和信譽的塑造,增強用戶對信息消費的認可。
4.規范市場、保護信息消費者權益
制定信息法律制止非正當的信息消費行為是信息消費發展的需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⑴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護信息開發和提供者的權益,將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搭便車困境”的產生,提高信息供給的積極性。⑵對信息生產部門技術安全和標準立法,遏制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保障信息產品的質量,保障信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⑶加強隱私保護,保證信息消費者的個人隱私權不受侵犯等等,從而保障信息消費的發展和完善。
加強信息監管力度,為居民信息消費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由于市場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不健全而導致的“逃避責任”和“商業欺騙”,會大大挫傷居民信息消費的積極性。因此建議政府對信息市場各有關要素進行協調、監督和控制,為居民信息消費提供良好的環境。
5.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為促進信息消費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大力推進信息設施建設,積極培育信息市場,刺激信息消費,推動信息消費蓬勃發展。發揮政府宏觀政策引導的積極作用,制定有利于信息市場發展的宏觀政策。政府要抓好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導向管理等工作,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有利于信息消費市場發展的信息政策,將信息消費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要進一步加強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努力降低信息消費資費水平。
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產業管理機構,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等手段,協調各地區和部門之間的合作,避免信息項目的重復建設。要在滿足公益性信息需求的同時,運用經濟杠桿(如稅收、工資、價格等)合理調節信息需求的總量和結構。制定合理的信息產品交易制度和規則,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壟斷,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和交易秩序。通過設置專門的信息產業監督機構,規范信息消費市場,為信息消費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蔣文鋒涂艷紅: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發展及原因分析.湘潭大學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