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科學有效地搞好固定資產管理,確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發揮其效能,對提高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從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從幾個方面入手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關鍵詞] 企業 固定資產 加強管理
一、固定資產是企業開展業務活動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質要求,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
如何科學有效地搞好固定資產管理,確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發揮其效能,實現增值保值,對提高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強醫院的競爭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設備企業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企業價值在800元以上,為固定資產。企業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使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按固定資產管理。
二、做好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要增強有關人員的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意識。1.增強企業負責人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會計法》規定:“負責人對本企業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因此,必須認真執行好《會計法》,使企業主要負責人真正承擔起資產管理的責任,這是解決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薄弱的關鍵所在。我們企業負責人非常重視資產管理,成立有固定資產管理委員會,設有專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杜絕思想意識上的“重進輕管”、“重資金、輕實物”。2.增強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由于職責不明,有些企業在出借出租固定資產時沒有明確的手續,致使固定資產流失;有的固定資產長期使用早該報廢,沒有及時做報廢手續,賬面上仍大量的反映;房屋改造、修建應增強建筑物面積和金額,由于疏忽沒有及時增強等。企業財務內控機制不健全、制度執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盤點,造成企業“家底”不清。3.增強設備使用人員和維修人員的責任心。固定資產管理是實物形態的管理。生產設備作為企業固定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使用壽命包括有物資壽命、技術壽命、經濟壽命。物質壽命的長短主要取決于設備的自身質量及運行過程中的使用、保養和正常維護情況。首先,要注重日常維護,延長其物質壽命。否則,會使之提早報廢,造成固定資產損失,給企業增強了支出,減少了固定資產總值。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出現了技術上更先進、經濟上更合理、更好的生產設備,從而造成原有設備的貶值。一些設備雖然能繼續使用,但影響了成品的質量。經濟壽命是從經濟效益角度看設備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適宜的使用年限內,會出現年均總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總成本最低的年數,就是設備的經濟壽命。凡是技術更新處于相對緩慢階段的設備,其更新以經濟壽命為主,同時兼顧技術壽命。
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究。具體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固定資產預算制度。每年應根據企業實際發展需要及資金情況,合理安排固定資產預算,預算批準后,一般不予突破,對“緊急需求”固定資產的報批應在制度上有所規定,并從嚴掌握。2.授權批準制度。明確審批人對固定資產購置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和責任。審批人不得越權審批。未經審批,不得采購。3.組織責任制度。對購置、驗收、接收、環節指定專門部門或專人,明確其責任、具體工作要求,并相互稽核、職權分離。4.賬簿記錄制度。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和會計部門要完整保存固定資產的請購、審批文件、采購和招投標記錄、購置發票,以及驗收報告、保管、使用、維修、處置等各項會計記錄,嚴防調換、遺失和損壞,并主動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和檢查。建立設備卡片,反映設備使用變化情況,并記錄主要技術特性的登記卡。建立設備資產臺賬,反映各設備的使用、保管和增減動態而建立的設備登記簿。建立設備資產檔案,設備從規劃、設計、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全過程所形成的圖紙、文字說明、憑證和記錄等文件資料,通過收集、整理、鑒定等工作,歸檔建立起來的動態系統資料。5.固定資產處置、報廢制度。按有關規定,企業各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調配要遵循“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原則,并辦理內部調撥手續,及時進行變更登記。做好報廢設備的處理工作,做到物盡其用,制訂設備報廢條件:超過規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經濟效益差;主要結構和零部件嚴重磨損,無法修復,無改造價值;因重大事故或意外災害受到嚴重損害,且無法修復;嚴重影響環保、安全,容易引發人身安全和環境污染,修復改造不經濟;按國家能源政策規定應淘汰的高耗能設備。6.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制度。固定資產的使用和保管部門要定期對實物進行清查盤點,做到賬實相符,防止資產流失。7.固定資產維護制度。通過清查盤點,查明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保養等情況是否正常,并對實物的盤虧和人為損壞進行賠償做出具體規定,及時發現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處理和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
再次,要實現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電算化。由于固定資產規模越來越龐大,種類繁多,各項管理工作僅靠傳統的手工管理、手工統計已遠不能適應工作要求,必須實現管理工作的電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計劃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齊備的信息系統,將固定資產的購建、決算、處置、報廢、核算等各項業務全部通過系統加以反映。
最后,做好固定資產效益分析體系。為了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使用率,必須搞好設備效益分析。1.設備購置前,應做好設備效益預測分析。2.統計科室設備使用率,發揮設備效用,該報廢的報廢,該維修的要及時維修。3.預算設備的盈虧平衡點,分析設備的工作量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就如何提高工作量進行認真調研,查找原因。4.對企業設備全部實行單機核算,分析每臺設備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確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教科文司編,2006年8月第一版
[2]董定芳:淺議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經濟師,2006年第6期
[3]王麗姿:經濟壽命在醫療設備經濟管理中應用初探.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