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寧波市物流發展實際,從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力缺乏、物流人才不足、產業發展不完善、政府多元化管理體制制約等方面闡述了寧波市發展第四方物流存在的問題,并從物流企業、物流行業、政府管制三個層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第四方物流 問題分析 對策
一、背景
目前寧波物流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全面通車為港口腹地的延伸打造了堅實的平臺;市政府倡導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舉措為提高本土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提供了有力保證。然而周邊城市物流業的迅速發展為寧波本地企業拓展業務和深化改革帶來一定的壓力,如嵊州和紹興都規劃了大片物流園區用地,并通過了立項計劃興建。面對這一機遇和挑戰,寧波市是選擇進一步強化發展第三方物流,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力還是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尋求發展第四方物流的新思路?
二、寧波發展第四方物流存在的問題和障礙
1.物流企業服務水平低,人才匱乏。寧波現有各類物流相關企業3000多家,其中提供物流服務的公司大多數僅能進行最基本的貨物運送和暫時保管業務,如深加工、貨物包裝等附加值業務供應量低,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它們多處于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初級階段,信息化水平較低,不能實現與客戶現有商業物流服務平臺的無縫銜接和與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信息共享,對于運輸優化、倉儲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信息決策支持系統應用較少,無法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系統的供應鏈整合方案。
寧波物流業人才結構不合理,后續教育薄弱。其中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職工僅占7.5%,這一水平還低于其他行業。在這種專業物流人才高度缺乏的情況下,第四方物流企業不可能僅靠幾個物流專家就能給客戶提供最優解決方案,也不可能合理地調配整個社會的物流系統資源,使供應鏈效率最大化。
2.物流產業競爭力不足。第四方物流的發展需要以高度發達的第三方物流市場為依托。寧波整個物流市場存在運力分散,運力組織結構不合理,各企業間合作聯盟意識薄弱,盲目競爭等問題。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尚未成立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成長和壯大。此外,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長三角地區內海陸距離的縮短,貨運量的增加也吸引了許多外地的第三方物流經營商和外資物流巨頭搶攤寧波物流市場。而目前寧波市物流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還比較弱,不能形成有效的進入壁壘。
3.多元管理體制的制約。相對第三方物流而言,第四方物流需要和更多的政府管理部門、相關企業組織打交道。以打造寧波市第四方運輸物流市場為例,牽涉的部門有市交通局、公安局、稅務局、工商局、檢驗檢疫局、海關、信息產業局、口岸打私辦等多家單位。這種多頭管理、分段管理的體制導致政策法規之間相互矛盾且難以協調一致,直接影響了第四方物流的發展。
三、寧波市發展第四方物流對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寧波市需進一步培育和完善寧波市第三方物流市場,加強政府職能部門宏觀調控的力度,增強本土物流企業的競爭實力,為今后第四方物流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企業聯盟,人才培養多元化。寧波市政府或物流行業協會應積極促進大型物流企業,如中遠、中海、中外運、中郵等之間的相互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打造區域性的物流聯合艦隊,使之成為寧波第四方物流的運作組織主體,與國外同行抗衡。廣大中小物流企業成立戰略合作聯盟,優化整合物流資源,提高整個產業的綜合競爭力。為打造寧波市共同的第四方物流市場,政府可考慮讓外資物流企業與本土企業合作,充分利用外資企業國際物流網絡優勢,擴大自己在國內外的業務。
由行業社團組織來執行現代物流產業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逐步建立寧波市物流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培訓和從業資格認證制度相應的認證體系。寧波物流業應改變目前剛性用人機制,在多形式、多方位和多渠道引進人才的同時,對部分優秀專業人才采用靈活的兼職制、彈性的工作制、鐘點制和遠程辦公等方式。
2.管理機制統一化,行業建設標準化。建立一個物流行業的總體協調機制,整合現有的物流分頭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由物流辦統一領導,協調政府和企業的關系,促進行業發展。推進物流服務標準化和規范化有助于通過對現有物流資源的整合,推動企業由競爭走向合作,加速寧波市第四方物流發展進程。
3.轉變政府職能。
(1)政策支持和法規規范。在規范市場準入標準的基礎上,應通過政策法規,鼓勵多元化投資主體進入物流服務市場,同時對工商登記、稅收征管制度進行必要的調整,鼓勵企業實現跨區域經營。物流企業之間、物流企業與工商企業之間用協議、合作、聯盟等方式展開協作,政府在稅收政策上應給予配套扶持,從而形成有力的物流行業壁壘,規避或減少外資物流企業進入對本土企業造成的損失。
(2)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要積極打造物流行業的公共信息平臺,通過國際互聯網形式整合物流企業的資源。重點培育已經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雛形,在整合物流資源方面有一定基礎的物流信息平臺,為發展第四方物流奠定基礎。
(3)公私合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民間資本參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公益性建設項目,可采用投資抵免的優惠辦法,即投資主體的投資額允許抵減企業所得稅的稅基。其他投資額大、投資回收期長的項目,如大型物流中心的建設,政府要加以規范引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并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
參考文獻:
[1]盧滿成:大浪弄潮方顯英雄本色——浙江省物流業發展的現狀與構想.交通世界,2002 No.5
[2]趙廣華:第四方物流的運作模式探析.財貿經濟,2004,10:71~72
[3]寧波市現代物流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寧波市物流企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