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嘉興港集疏運體系的獨特優勢和嘉興港經濟腹地對國際物流的需求,提出嘉興港應大力發展國際物流。建議調整港口功能定位、加快港口設施建設、開辟近洋航線等來大力發展國際物流
[關鍵詞] 集疏運體系 海河聯運 國際物流 經濟腹地
嘉興港毗鄰上海浦東,是杭州灣北岸重要的海上貿易通道;區位條件優越,東臨上海,南望寧波,北倚杭嘉湖平原;水深條件優良,腹地廣闊,具有發展成為長江三角洲南翼重要深水港、浙北地區重要出海口的基本條件。嘉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嘉興建設成為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把嘉興港的開發開放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高度。
嘉興港港界范圍內包括乍浦、獨山、海鹽三個港區。截至2007年底,全港共擁有碼頭泊位23個,年吞吐能力達2038萬噸,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數量列寧波-舟山港之后。
一、嘉興港集疏運體系
1.嘉興港集疏運現狀
目前嘉興地區水網、公路體系趨于完善。內河方面有乍嘉蘇、六平申、京杭運河、杭申線四條航道直通嘉興港內河碼頭,形成三縱一橫的網絡干線。航道密度每平方公里達50km,通航里程達1936km,占全省內河航道總里程的18.6%,與上海市航道里程相當,具有海河聯運的獨特優勢。與嘉興港直接相連的乍嘉蘇線和六平申線等內河航道溝通了京杭大運河、錢塘江、黃浦江和長江的水上運輸。沿海可通過海運方式通向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港口。
公路網也相當發達,緊靠嘉興港的公路有01省道、07省道、滬杭高速、乍嘉蘇高速、A4高速、嘉興東西大道、杭州灣跨海大橋等。以及建設中的申嘉湖高速公路相連,構成了以杭州、嘉興、湖州市區為中心通向省內外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是杭嘉湖紹、蘇南、滬南地區的最重要的陸路節點。
鐵路方面,滬杭、宣杭鐵路,以及建設中的申嘉湖鐵路三線穿越港口后方。杭甬、浙贛、滬杭、宣杭線在杭州交匯,形成了杭州鐵路主樞紐站,港口距離鐵路貨運站僅8公里路程。湖嘉乍鐵路已開工建設。完善的水路、公路網絡為嘉興港集疏運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水-水、陸-水中轉,以及海河聯運。
2.嘉興港集疏運體系優勢分析
嘉興港是浙北地區唯一的出海口,又是皖南、蘇南、浙西部分地區便捷的出海通道。嘉興港優越的地理位置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浙北、上海,以及江蘇的貨源發往東北亞及東南亞支線的集裝箱,只要嘉興港可以承接的,就不太可能通過跨海大橋運往寧波港或洋山港,因為跨海大橋的費用直接增加了客戶的成本,作為第二代、第三代集裝箱船在嘉興港運輸是比較經濟的;二是嘉興港可以承接各種船型的散貨運輸。乍嘉蘇高速路和高等級的01省道新線(嘉興東西大道)形成了可以貫穿東、西、北的扇面輻射形,把港口與其經濟腹地聯系起來;滬杭鐵路和滬杭高速公路在嘉興港后方約30公里處通過,加上320國道(杭楓公路)、07省道(乍王公路),以及正在擬建的乍嘉湖鐵路構成了嘉興港四通八達的陸路運輸網,為快速集輸貨物提供了條件;嘉興港與其廣闊經濟腹地的溝通目前主要依靠內河港池與運河網相通,通過杭申線、乍平嘉蘇線和六平申線四級航道,東通黃浦江,西接錢塘江,并連接整個太湖水系和長江,內河運輸對于如煤炭類大宗散貨時比較適宜的。地區內橫貫東西的滬杭鐵路,與嘉興港最近接軌處約30公里,與上海金山港區鐵路的接軌處也只有20公里。嘉興港根據運輸量的發展可以很方便地納入鐵路運輸網絡。
二、嘉興港國際物流需求分析
1.洋山港建設對嘉興港功能定位的影響
洋山港通過三期工程的建設,規劃至2020年,年吞吐量達2000萬標準箱,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集裝箱樞紐大港。但是洋山港主要發展遠洋集裝箱運輸,而且洋山港承接規模小的第二代、第三代集裝箱運輸業是不經濟的。嘉興港不論船型如何都可以承接運輸任務,再加上寧波港為了穩固國際地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承擔支線運輸。嘉興港可以在洋山、寧波兩大港口之間發揮拾遺補缺的輔助港功能。而且發展成為承擔沿海內支線和東南亞、東北亞支線運輸的支線港的可能性也還是存在的。
2.上海港運量過度飽和給嘉興港提供發展空間
嘉興港的經濟腹地,無論是杭嘉湖地區,還是蘇南、皖南地區,長期以來都是以上海為主要出海口。近幾年來這些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給上海港造成很大的壓力。上海港在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將首先滿足本市的生產和生活需要,中轉物資的增量部分可能通過南通、張家港、嘉興港、寧波港等分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趨勢已日益明顯,上海港中轉量占吞吐量的比重從1980年的53.2%降至1995的33.7%。由此可見,嘉興港腹地新生成的運量,特別是浙北地區的進出物資,將有相當部分要通過嘉興港運輸。
3.腹地經濟發展對國際物流需求強烈
嘉興港以杭嘉湖地區為經濟腹地。杭嘉湖地區工業發達,商品經濟繁榮,農業基礎堅實。工業以輕紡工業為主,機械、食品、造紙、建材及新興的電子信息產業也較發達。
近年來,嘉興市對外貿易實現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進出口總值160.62億美元,增長26.9%,其中出口總值116.74億美元,增長27.2%;進口總值43.88億美元,增長26.2%。全市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服裝類產品等占居主導地位,分別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7.1%和25.5%。綜上所述,嘉興地區已形成了廣闊的貨源,但由于嘉興港目前的條件及其能力等問題,區內大部分貨物均繞道從周邊地區的港口中轉進出。
三、嘉興港發展國際物流的對策建議
1.嘉興港港口功能調整建議
面向杭嘉湖經濟圈范圍,隨著宏觀經濟形勢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變化,嘉興港的功能也將發生變化。首先,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由輕紡型為主正在逐步向重化工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特別是大進大出的出口加工型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如嘉興木業、標準件、皮革、化纖等產業,這對港口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系列以嘉興為節點的重大跨境交通工程如杭州灣跨海大橋、京杭大運河航道等建設或改造,使嘉興不僅在地理上是滬寧杭甬Z字形經濟密集帶的中點,更是長江三角洲內的一個交通樞紐節點,客觀上為嘉興發展成為三角洲內一個區域貨運中心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因此,嘉興港在這一發展中必將發揮其重要的、獨特的作用。
針對宏觀經濟條件和區域經濟條件的變化,嘉興港的基本功能應該調整為以下:
(1)主動接軌上海和寧波,配合兩港的功能轉換,接受輻射,努力爭取上海港和寧波港的分流貨源;(2)結合腹地經濟結構調整升級趨勢,適應腹地產業的進出貨物運輸特點,有選擇地針對若干散雜、液體貨物,發展專業化港口功能;(3)加快集裝箱功能建設步伐,努力爭取近洋集裝箱支線港功能地位。
2.促進嘉興港吞吐量增長的建議
促進港口吞吐量增長主要應從建煤炭專用泊位,建集裝箱專用泊位,加強水水中轉;開辟近洋航線;加快通關速度,完善服務體系;引進具有先進管理水平的貨代公司;培育碼頭作業人員等方面入手。
(1)開辟集裝箱公共內支線和近洋航線。目前嘉興港由中遠下屬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開辟嘉興至上海外高橋、洋山港內支線,箱量不錯。建議初期由嘉興港務局牽頭并出資一部分,召集碼頭、代理、船公司等單位聯合出資搭建嘉興港至洋山港公共內支線平臺。市政府應定期召開港務、口岸、代理、船公司等單位協調會,對內支線運作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商議解決。在公共平臺建設的基礎上,應盡早開辟嘉興至韓國、日本的集裝箱直航航線。
(2)加快港口設施建設。政府與港務局要通過規劃引導企業在嘉興港獨山港區建設集裝箱專用碼頭泊位,使之與洋山港建設進度相適應。同時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爭取上海、寧波港,以及船公司參與嘉興港集裝箱建設之中。現有集裝箱碼頭要加大集裝箱設施的投入,提高泊位及堆場通過能力。
同時,隨著上海港煤炭碼頭的外遷,大量的煤炭涌入嘉興港。為了適應日益增加的煤炭吞吐量,嘉興港應該引導企業投資建設專用煤炭裝卸碼頭來擴大煤炭吞吐量。
(3)提供政策環境支持。政府對在嘉興港新建碼頭和物流配套項目、開辟航線提供政策和稅收等方面的支持。建議對通過嘉興港出口貨物的貨主實行優先退稅;由市政府牽頭,港務局、財政局、發改委共同操作落實,建立集裝箱發展基金,每年從財政撥部分款項補助各經營集裝箱企業,等到行業成熟時停止此項補貼措施。加大嘉興港集裝箱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體加強對嘉興港的宣傳,提高港口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尹福善:嘉興港加快實施港航強省戰略實施.《中國水運》, 2007(12).19~21
[2]步海賓錢偉軍陳志強:嘉興港海河直達運輸方式初探.《中國港口》,2005 (10).23~25
[3]陳國慶趙一飛:相同腹地港口吞吐量預測方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6 (04).25~28
[4]賈大山:洋山港區建設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戰略意義.《航運交易公報》,1999 (04).15~18
[5]沈玉芳.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發展戰略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9 (04).12~15
[6]王列輝:上海寧波兩港空間關系研究.《地理研究》,2007(06).33~35
[7]趙華明陳龍駿:大力發展集裝箱提高嘉興港綜合競爭力.《中國港口》,2007(04).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