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業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商用數碼”是商業文化遺產之一。本文著重對中國從明清到民國初期,商界使用“中國商用數碼”進行記賬和表示物價價碼的書寫規則,結合漢字排序方法和記時的特點進行實證分析,提出了傳承保護這一文化遺產,開發其在旅游、飯店、餐飲及相關服務業的利用價值,有力促進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意義。
[關鍵詞] 商業文化遺產 中國商用數碼
我們現在所用的數碼有四種:第一種是阿拉伯數碼。即0、1、2、3、4、5、6、7、8、9、10;第二種是中國漢字的小寫數碼。即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第三種是中國漢字的大寫數碼。即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零;第四種是羅馬數碼,即I,II,III,IV,V,VI,VII,VIII,IX,X。本文著重對中國商用數碼,即0,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使用規則、排序方法及與漢字結合的特點進行探悉,旨在于傳承這一商業文化遺產,開發其在旅游、飯店、餐飲及相關服務業中的使用價值,進一步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一、“中國商用數碼”的內涵及變遷
中國商用數碼,是我國歷史上在明、清時期商界長期專用于流通記載賬務、表示物價價格和記載度量衡的一種記數符號,亦稱“暗碼”、“草碼”和“蘇州碼子”。
“暗碼”是我國歷史上著名數學家楊輝在其《楊輝算法》中所用的一種算籌記數法。該算籌記數法流傳到明朝時期被逐漸演變為“暗碼”和“草碼”。
“蘇州碼子”是“暗碼”和“草碼”的復合體。由于我國在明、清時期,蘇州不僅農業發達,而且也是“四方商人輻輳其地,而蜀艫越舵晝夜上下于門”的貿易中心。當時人們為了記賬方便,將“暗碼”和“草碼”綜合為一個體系,并在工商界廣泛使用,久而久之取名為“蘇州碼子”。
中國的商用數碼是在19世紀末,中國被世界列強侵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后,西方現代教育傳入中國,阿拉伯數碼作為現代教育體系一部分得以推廣后,才逐漸退出經濟和社會舞臺,被人們遺忘而成為一種文化遺產。中國商用數碼現在在中國內地不再使用,但在香港、臺灣的街市當口和小巴價錢牌上偶爾還可看見。在馬來西亞的一些中藥店,華人雜貨鋪還仍舊在使用。
二、“中國商用數碼”的使用特征
1.中國商用數碼在使用時的書寫規則是(1)若要表示0,1,2,3,4,5,6,7,8,9,10時,相對應的用“0,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來表示;(2)在表示多位數時,如果有〡,〢,〣這三個數字連續出現時,其規則是:“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奔丛趥€位、百位、萬位上若有1、2、3時,采用縱、立式寫法;在十位、千位、萬位上若有1、2、3時,采用橫、臥式寫法。也就是將〡,〢,〣寫成橫式或臥式。如需要記1、2、3之時,可寫成〡、二、〣。(3)在十以內的數碼可用0,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來表示;(4)在超過十位數以上的數碼時,當二十、三十這兩個數是整數時,可用廾、卅來表示;(5)在寫其他多位數時,其順序從左向右橫寫,或從上向下豎寫;(6)當一組數字超過千位時,橫寫時在千位數下方或豎寫時注明一個“千”字。如寫35264之時,可寫成〣〥〢〦〤,并需要在〥的下方注明一個“千”字。這樣既可便于認讀,且直觀、方便,同時也符合漢語數碼四位一組的書寫習慣。
2.“中國商用數碼”的排序方法。排序,即編號。是人們表示時間先后的序號。實踐中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多樣,采用的數字符號也多種多樣,而用中國商用數碼排序時,其方法是:(1)從左向右依次按序排列。若是個位數序號,用中國商用數碼書寫在左側,再用中國漢字的“號”寫在右側,以此來表示該序號在排序中處于第多少號,或第多少位。如第7號寫成〧號,第9號寫成〩號;若是兩位數以上的序號,可有一定的靈活性。如編第83號時,可寫成〨〣號,其變化是:〨〣號的〣在十位數的位置上,表面看來違背了中國商用數碼書寫“一縱十橫、百立千僵”的規則,但實際上這一規則在運用上也有一定的靈活性,即在任何一個兩位數中,如果個位數大于三,十位數小于三或等于三,或者在多位數中兩個相鄰的數字各自都大于三十,就可將〡,〢,〣豎寫而不拘泥于“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的書寫規則。
3.中國商用數碼在度量衡的使用上,一般都采用與漢字相結合的方法。如商界所用的擔、斗、升、合(1/10升)、勺(1/10合)、撮(1/10勺);還有丈、尺、寸、厘。在記賬時,如若要記1擔2斗3升4合5勺6撮時,可寫為〡擔〢斗〣升〤合〥勺〦撮。丈、尺、寸、厘的表示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在記載時間上,各大商號一般都采用年號紀年法,表示年號時采用年號與中國小寫數碼相結合,如光緒六年;宣統二年;民國十八年等,表示月和日期時,先把月與日組合為一個整體,即把月份用中國小寫數字寫在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的左側用中國的小寫數字豎寫日期,如初一、十二日、廾六日,右側用類似于“ト”或“丨︰”的方法表示月份。這種表示的方法可歸納為:“先上部,后下左角,再右下角”,讀時按“先上部,后左下,再右下”的順序讀。
三、開發“中國商用數碼”利用價值的意義
1.從史學角度看,黃河中原地區從五帝酋邦時代的文明起源到夏朝第一個文明方國的建立,再到商、周文明的繁榮發展,其前后是緊密相連的。雖有換代的意義,但其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上具有相當的延續性。從考古的角度看,由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再到夏、商、周三族文化,都存在著前后承接關系。當我們追溯文明起源時,也會發現,從五帝到夏、商、周的部落中心伸發為后來的城市、宮殿;從祭祀的遺址擴大為后來的禮儀中心;由青銅器、陶器、玉器上所刻畫的符號進化為后來的甲骨,乃至簡帛上的文字,這些文明要素也都經歷了由初始到壯大,由簡單到豐富一脈相承的發展過程??偟膩碚f,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奔流不息從未間斷,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規律性,絕不是孤立的現象。中國商業文化遺產——中國商用數碼也不例外。因此,探究中國商用數碼及其發展規律,是揭示中華文明史上的另一種模式。同時,探究中國商用數碼的具體內涵,也有助于豐富馬克思主義史學觀和構建商業文明發展的新規則,從而指導人類未來發展方向。
2.中國商用數碼在當今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中很少使用,甚至了解和認識這種數碼的人也不多,因此,它已成為中國商業文化遺產之一。但是,中國商用數碼既然是中國商業文化的遺產,而商業文化遺產既是中國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研究開發中國商用數碼的利用價值,使其為我國文化、旅游、飯店、餐飲業服務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同時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3.傳統文化是一個豐富的生活經驗寶庫,它不是一種機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物。文化傳承在于言傳身教,在于一代人與另一代人文化環境的熏陶。這是繼承傳統文化最好、也是唯一的機制和方法。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存在的根本,它是一個完整的多民族性與多元文化的知識體系。一旦斷代,就相當于一個民族沒有了根。尤其在社會轉型期,包括中國商用數碼在內的一些文化遺產可能要退出歷史的舞臺,這就像瀕臨滅絕的動物一樣。另外,中國商用數碼在中國延用數百年之久,具有極其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背景、文化積累、文化淵源和文化特征。
4.我們處在一個日趨多元的時代,各種價值觀,各種文化形態及各種信息,都在改變著我們,我們既不能像一百多年以前的中國人那樣閉關自封、妄自尊大,要變得開放和包容。但是我們也不能一股腦地回到傳統文化中去。我們既要考慮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融合,培養一種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化特征。因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與時俱進。為此,我們要在一種開放、包容的胸襟下,建立一種“化”的機制,使包括中國商用數碼在內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如采用書籍、展板、文圖結合的精美照片、產品說明、簡介、標貼等,把現代數字與中國商用數碼、外文說明等結合使用,在相應的文化場所、旅游景點、飯店、茶社、餐廳等特定場所,展現和營造中國傳統文化氛圍,傳承和宣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力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承明:試談經濟史研究方法四題[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1)
[2]李培業:世界珠算通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
[3]張橙華:吳地科技簡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