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這一區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各界的矚目。京津冀都市圈中各城市相繼明確了自身定位,秦皇島市最新定位是建設“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濱海名城”。本文將對以上問題作初步探討。
[關鍵詞] 秦皇島 京津冀 功能定位
城市定位是城市發展戰略的核心。只有明確了城市定位,才能合理規劃城市產業布局,有序推進城市營銷,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實現城市價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
2005年1月和2006年3月國務院先后批復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和《天津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北京城市功能被定位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功能被定位為“北方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河北省也確定了“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發展目標。京津冀各自功能的新定位,對各自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也為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秦皇島作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一員,也需要明確自身未來發展的定位。
一、秦皇島發展現狀
秦皇島市1984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7年,全市GDP達到665億元,人均GDP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910美元;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41.65億元。產業和就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為11.4∶38.9∶49.7;糧油食品、玻璃建材、金屬壓延、機械制造四大主導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服務業穩步發展,旅游業發展迅速,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53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7.5億元。在由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公布的《2008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秦皇島位列第40名。
二、秦皇島在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地位
秦皇島市在河北省城市群中, 產業結構呈現以第三產業比重最高, 第一產業比重最低的輕型化特點,人均經濟水平在河北省名列前茅, 人均財政收入占第一位, 人均消費水平居第二位, 顯示了開放城市的活力。而且秦皇島在各城市中還有較大規模的旅游、港口優勢,從而占有特殊的地位。在首都經濟圈,核心城市北京人口1633萬,2007年全市GDP為9006.2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占71.4%,已完成了向服務型城市的轉變。天津人口1046萬,2007年GDP5018.28億元, 其中第二產業占57.6%, 第三產業占40.3%, 呈現重型結構。唐山人口724.66萬,2007年GDP達2779.14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占57.3% ,是著名的重工業城市。秦皇島人口為283萬,2007年GDP為665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約占半壁江山。1994年,首都經濟圈調研組在研究報告中提出以北京為核心,京、津、唐大城市為第一圈層,以保定、張家口、承德、秦皇島等中等城市為第二圈層, 以其周圍106個小城市為第三圈層, 共同構成首都城市圈域經濟體系。其中秦皇島主要擔負京津唐旅游和休療養地及出海口的功能。
三、秦皇島功能定位的已有規劃
1996年《秦皇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與2010年遠景目標》確定秦皇島發展目標為:“建設外向型、高科技、大規模的現代化工業港口城市”和“全省兩個文明最好、人民生活質量最高的花園式城市。”這實際是對城市性質的重新確定。2001年2月公布的《秦皇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規定, 要把秦皇島建設成生態型、國際性、現代化工業港口旅游城市。2006年3月公布的《秦皇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在未來五年里,秦皇島將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建成具有濃郁海濱特色的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濱海名城。按照“十一五”規劃,秦皇島將進一步完善海港區、北戴河、山海關三個城區的功能區劃,謀劃建設濱海新城區,合理布局,用綠化帶隔離,逐步構筑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帶狀組團式城市空間布局。
四、秦皇島實現自身功能定位的不足
1.城市地理位置邊緣化。秦皇島位于河北省東北部, 地處華北與東北兩大經濟交接點。在河北省是最邊緣的一個城市,在華北經濟區中, 距核心城市北京280公里,天津220公里,距東北經濟區核心城市沈陽400公里。由于遠離核心城市,無論北京、天津、沈陽,其輻射力至秦皇島,已是“強弩之末”。從而使借助大城市的資金、技術、人才發展自己的機遇和能力少而弱。
2.城市的點式分散布局影響了其集聚效能。秦皇島一市三城的布局形式, 雖有利于保護各城原有的特色, 發揮其特有的優勢,但是, 由于人口的分散性, 影響了城市人氣的聚集和商業的繁榮。目前, 全市市區人口70萬, 海港區50萬, 山海關14萬, 北戴河6萬, 兩區占去了近三分之一。暑期過后, 北戴河、山海關頓顯蕭條, 商店、飯店、賓館大量閑置, 造成不經濟經營; 而海港區由于人口沒有達到一定規模,其城市規模收益也處于較低水平。
3.縣域經濟發展滯后。秦市下轄撫寧、昌黎、盧龍、青龍四縣, 縣域面積7320km2, 縣域人口201萬人, 分別占全市的93.17% 和72%。2006年四縣GDP共計240.74億元, 占全市GDP的36.24%,2006年四縣財政收入為6.54億元。2005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縣均GDP231.7億元, 縣均地方財政收入10.9億元。可見, 2006年秦市四個縣GDP總計才相當于2005年全國百強縣的平均數,四個縣的財政收入總和較2005年全國百強縣的平均數還差4億元。根據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 從GDP來看, 秦市的縣域經濟皆處于幼稚期。從財政收入來看, 只有撫寧是成長期, 其余皆為幼稚期, 與先進縣市差距較大。
五、結論
秦皇島是一個以工業為基礎,港口和旅游為特色的海濱城市。要實現建設“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濱海名城”的目標,秦皇島要與本區域其他城市錯位發展,揚長避短,避免被邊緣化,爭取做區域次中心城市,加強與京津兩大都市的聯系,積極承接京津的產業轉移。同時,也要加強和唐山的經濟合作,發揮兩市經濟互補效應,實現秦唐經濟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劉新建:秦皇島市經濟發展戰略與發展模式構想[J].經濟論壇,2003年14期
[2]嵇喬珍:對秦皇島市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J].時代金融,200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