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以來,廣西區依托地理優勢,出口貿易增長速度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出口貿易結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如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以及初級產品為主,出口地區過于集中,加工貿易份額明顯偏低等。本文從商品結構、地區結構、主體結構、方式結構等四個方面對廣西區的出口貿易結構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優化出口貿易結構的建議。
[關鍵詞] 廣西區 出口貿易 結構 實證分析
廣西位于祖國南陲,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較為豐富的資源物產。雖然處于西部欠發達地區之列,但隨著近年來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經濟社會發展很快,對外貿易同樣也得到快速發展。2002年1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廣西憑借良好的地理優勢出口貿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近幾年來出口增長速度基本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為了更加準確地了解出口貿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確保出口貿易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進而使廣西區出口得到更大的發展,本文擬以2002年~2007年的貿易統計數據為基礎,從出口商品結構、地區結構、主體結構、出口貿易方式構成等級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廣西區出口貿易結構分析
1.出口商品結構分析。廣西出口商品一直以輕紡、服裝、化工產品為主。2002年,廣西出口額前十位的商品分別是服裝及衣著附件、家用陶瓷器皿、未鍛造的鋅及鋅合金、松香及樹脂酸、未鍛造的錫及錫合金、煙花和爆竹、氧化鋅及過氧化鋅、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貴金屬或包貴金屬的首飾、鮮干水果及干果。2002年~2006年期間,廣西的主要出口產品排名發生的一些變動,其中,未鍛造的鋅及鋅合金在2002年時比重為3.06%,占據第三位,而2003年時出現大幅度下降,從2004年開始退出了前十名;未鍛造的錫及錫合金在2002年時比重為2.84%占據第五位,其后曾經在2004年達到3.25%占據第三位,但是此后也淡出了前十名;貴金屬或包貴金屬的首飾只有在2002年比重占據進入國前十名;鮮干水果及堅果在經歷了2002年到2005年的次序上升后,也于2006年退出前十名之列。由此在2006年廣西出口額前十位的商品分別是服裝及衣著附件、鋼材、家用陶瓷器皿、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電線和電纜、松香及樹脂酸、未鍛造的鋁及鋁材、重晶石、氧化鋅及過氧化鋅、煙花和爆竹。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級產品的出口在從種類還是份額上都有所下降,而工業制成品的出口則在份額和種類上都有所增長。其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則一直呈增長趨勢,2006年機電產品出口80966萬美元,2002年機電產品出口為29443萬美元,5年實踐增長了3倍多,占出口份額的比重也從2002年的19.53%上升到22.50;高新技術產品的增長則更加明顯,2002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246萬美元,2006年增長為10607萬美元,增長4倍多,同時所占比重也從2002年的1.49%上升為2.95%。表明廣西出口商品結構雖有一定改善,但是不合理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并與全國有逐步拉大的趨勢。如2002年,機電產品出口比重:廣西19.50% ,全國平均48.25%,平均相差29個百分點;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 廣西1.46% ,全國平均20.85% ,平均相差19個百分點。2006年,機電產品出口比重:廣西22.5%,全國平均56.7%,平均相差3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比重:廣西2.95%,全國平均29%,平均相差26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根據歷年《廣西統計年鑒》整理計算。以下各表均同。
2.出口地區結構。從表2中的數據來看,2007年廣西區對外出口的10大地區分別是:東盟、歐盟、中國香港特區、美國、日本、中國臺灣、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和加拿大。2002年~2007年期間,這10個地區所占份額之和基本都保持在85%以上。進一步分析,廣西區出口主要集中于其中的5個地區:東盟、歐盟、中國香港特區、美國、日本。東盟一直是最大的貿易國,并且在2001年提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呈穩步上升趨勢,在2007年達到33.92%,占整個廣西出口的三分之一強;歐盟在2002年~2007年所占份額基本上保持上15%左右,并且在2003年首次超過中國香港特區,成為廣西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并且一直保持至今,不過2007年所占份額僅為14.29%,較之前幾年有所下降;中國特區香港作為廣西的主要貿易伙伴,2002年~2007年所占份額持續下滑,2002年所占份額為17.08%,而2007年所占份額僅為8.17%,2002年是廣西第二大貿易伙伴,2003年、2004年是第三大貿易伙伴,2005年~2007年已經下降為第四大貿易伙伴;美國在2002年~2007年期間所占份額基本保持在11%左右,2005年超過中國香港特區成為了廣西第三大貿易伙伴;日本在2002年~2004年期間有一個上升階段,但是從2005年開始所占份額開始下降,不過仍然保持第五大貿易伙伴的地位。中國臺灣在2002年~2005年期間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不過2006年有又些上升,并且2007年保持了2006年所占的份額;而作為第七大伙伴國的韓國則是先升后降,2002年~2004年期間,從2.64%上升到3.62%,隨后又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2007年韓國所占份額為2.44%;其他三個貿易伙伴國所占份額比較小,基本都保持在2%以下。
3.出口主體結構。在2002年~2007年期間,廣西區的出口主體結構有了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如下:首先國有企業出口數量持續下滑,從2002年占出口數量的61.2%下降到2007年僅占28.09%的比重;集體企業雖然所占份額不大,但是也呈現了持續下降態勢,從2002年的10.74下降到2007年的4.56%;外商投資企業在所占出口份額表現為先降后升而后又有略微下降的態勢,但是所占份額基本上在20%左右浮動,2002年為20.35%,后下降到19.16%,然后在2006年上升到22.59,但是2007年有所回落,目前所占比重為21.41%,值得關注的是外商獨資企業份額有所增加,從2002年的7.13%增加到2007年的9.64%;私營及其他企業表現突出,在2002年~2007年期間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并且在2005年首次反超國有企業開始占據絕對主導地位,2007年出口份額達到45.94%,幾乎占了廣西區出口的半壁江山。
從以上的分析和對比可以發現,廣西區出口主體結構具有以下特點:私營企業在出口中都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國有企業比重日趨下降,外商投資企業表現穩定。
2001年中國達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后,廣西憑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對東盟貿易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私營企業。廣西區的私營企業有以下特點:首先在分布上以“邊境為主,內地為輔”,廣西有出口實績的私營出口企業可以說是遍布了整個八桂大地,尤其以邊境地區為主,主要集中在憑祥、南寧、河池、桂林、梧州、崇左、防成、北海、東興;在占據有利地形的基礎上以東盟為主要出口市場、兼顧歐美、遍及全球。廣西的私營企業出口市場已經遍布了全世界,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其中,與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香港特區等市場的貿易發展勢頭尤其良好。東盟始終保持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在東盟市場中,又以越南為主。
但是以私營企業作為出口龍頭有其一定的弊端,廣西的私營企業存在著價格偏低無序競爭的狀況,而且出口商品以化工產品和低附加值的機電產品為主,不利于生存發展;貿易方式仍然以委托代理為主,自主性較差。出口市場的過于集中也給出口增長帶來很大的風險,因此我們在私營企業的發展中要注意鼓勵私營企業自營出口,經營優勢產品,大力發展加工貿易。
4.貿易方式構成。從出口結構來看(見表4),在2002年~2007 年期間,一般貿易所占份額基本表現為逐漸上升趨勢,2002年所占份額為70.04,2007年所占份額為75.16,雖然增長的幅度不大,但是一般貿易依然作為主要貿易方式占據著主導地位;加工貿易所占份額總體上呈下降趨勢,2002年時所占份額為16.30,2003年下降為13.39,2004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達到了16.86,但是自此之后一直下降,2007年加工貿易所占份額僅為11.03;邊境小額貿易所占份額有所下降,但仍然基本保持在11.00以上,2003年還曾經達到國15.95,2007年所占份額為12.23。
通過以上分析和對比,可以發現,廣西區出口貿易方式結構具有以下特點:一般貿易方式作為主要出口方式占據有主導地位,與全國情況相比,加工貿易所占份額明顯偏小,主要是因為廣西區在長期的經濟發展中,吸引外來投資較少,主要依靠自身的資源狀況來發展,屬于典型的“內源式”發展模式,另外邊境小額貿易方式在出口貿易方式中占了很大比重。
二、結論與建議
1.進一步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提高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轉變思想觀念,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形成產業結構演進與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互動機制。全面提升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深度、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資源、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質量、檔次和國際競爭力。著力扶持有競爭力的出口產品,進一步擴大傳統大宗出口商品的出口規模。其中,氧化鋅、松香、重晶石、滑石、錫、銻、鋅等是廣西優勢資源產品,要通過開發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來提高其出口地位。
2.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目前廣西的主要出口地區集中在東盟、歐盟、中國香港特區、日本,以及美國。其中東盟占了近一半的份額,而在對東盟的出口中又是主要以越南為主,過于集中的出口地區結構會使得出口風險增大。短時期內對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數量增加也極易引發進口國的限制和制裁,另外省一家企業在某個出口市場上的成功也極易引來其他企業的競爭效仿,往往會帶來價格戰,形成增量不增效的局面。不僅如此,一旦主要進口國對廣西產品進行進口限制,或者經濟狀況逆轉,則會使廣西失去整個的出口市場。
3.加大對私營及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發揮邊境貿易特色,發展加工貿易。鼓勵私營企業自營出口,積極辦理等級手續,發展并出口優勢產品。改善邊境貿易退稅難的現狀,加大中越經濟合作,利用邊境貿易積極構建廣西——越南跨國產業鏈。在園區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加工貿易,以跨關區深加工結轉作為廣西加工貿易發展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肖武嶺:“浙江省外貿出口的特點的問題與對策”.國際貿易問題,2006(7)
[2]陳蘭:“江蘇省外貿結構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008(2)
[3]陳全鄒琴:廣西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分析.經濟研究導刊,2008(5)
[4]劉可: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國際貿易問題,2006(3)
[5]廣西統計局:廣西統計年鑒[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