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資料對那達慕與旅游結合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認為那達慕與旅游結合的發展對策主要有:遵循市場規律,避免重復建設,推出精品;深層次挖掘文化內涵,突出特色;培育人才,提高旅游服務質量;遵循文化規律,合理開發,防止傳統節日體育庸俗化。
[關鍵詞] 那達慕 旅游產業 現狀 發展對策
“那達慕”(蒙語,意為娛樂)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中一枝燦爛的花朵。它融經濟、文化、體育活動于一體。每年農歷七、八月,正是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各地相繼召開那達慕,在那達慕大會上,牧民將自己需要出售的牲畜和畜產品,及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都可以進行交流,同時有歌舞、娛樂活動,最吸引人的要數體育比賽了,除了傳統的賽馬、射箭和摔跤三項外,現在還增加了馬術、步槍、射擊、柔道、摩托車表演、蒙古象棋等內容。隨著社會各界對發展旅游業的認識不斷提高,那達慕大會與旅游結合也越來越密切,西部許多蒙古族生活地區的旅游景點,都在旅游旺季舉辦那達慕大會,以展示蒙古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吸引中外游客。同時,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促進牧區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有益的補充。那么,目前那達慕大會旅游產業狀況如何,是否對當地經濟發展起著有益作用,還存在哪些問題。這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
一、蒙古族那達慕旅游產業的現狀
1.各級政府舉行的旅游那達慕現狀
近年來,隨著民俗風情旅游的逐漸升溫,基層政府,尤其各旗(自治縣)為了迎接建旗(自治縣)50周年、60周年舉辦那達慕大會熱情更高。部分盟、旗為了延長草原旅游季節,還舉辦了冬季那達慕。筆者所了解到2004年~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各盟、旗(縣)政府舉辦各種形式那達慕大會累計達百余場次。其中2004年西烏珠穆沁旗那達慕大會成功申請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即2048名摔跤手,800匹馬同場競技,場面非常壯觀,為當地旅游帶來了非??捎^的經濟收入。
2.旅游中心(景點)舉行的那達慕現狀
隨著那達慕大會與旅游產業的結合,內蒙古自治區許多旅游熱點地區的旅游景點,都在旅游旺季舉辦那達慕大會。格根塔拉草原文化旅游區就是其中之一,此旅游區是距離呼和浩特市最近的草原旅游景點。
從1990年開始,每年7月25日~7月31日,自治區一年一度的草原旅游那達慕大會都固定在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舉行。那達慕大會除傳統的騎馬、摔跤、射箭比賽外,還有民族服飾表演、民族雜技表演、馬術表演及大型篝火晚會等節目,項目內容不斷充實與創新,更加注重挖掘草原文化之內涵,使草原旅游那達慕更具魅力。
3.嘎查牧民家庭舉行的那達慕旅游現狀
2006年,錫盟旅游局以國家旅游局推出的“2006年中國鄉村游”為契機,專門撥出部分經費,策劃推出了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錫林郭勒盟系列旅游那達慕”主體活動。該主題活動以錫盟特色旅游項目——“牧人之家”旅游點為載體,從6月16日~8月10日,在錫盟牧區牧戶舉辦各具特色的中小型旅游那達慕21場,活動貫穿整個旅游旺季,覆蓋錫盟12個旗縣市(區),吸引盟內外游客數十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萬元,戶均收入5萬多元,為增加牧民收入,促進牧區產業結構調整開辟了新途徑。
二、目前那達慕旅游產業存在的問題
1.各級政府舉行的那達慕存在問題
筆者通過實地觀察發現,基層政府舉辦的那達慕大會,規?;鞠喈敚涑霈F的共同問題:(1)都沒有傳統的射箭比賽;(2)不管是摔跤手還是騎手都出現了“職業化”或“半職業化”;(3)各盟、旗舉辦那達慕時間不固定,相互之間有沖突;(4)各盟、旗舉辦那達慕大會,對外宣傳不夠,外界獲得渠道不足。
2.旅游中心舉行的那達慕存在問題
格根塔拉旅游中心每年舉行那達慕,但是主辦方仍為四子王旗政府,而承辦單位為旅游中心。而對到格根塔拉草原旅游的游客來說,多是表演的形式,即有表演隊員進行摔跤,騎馬比賽。而游客沒有親身參與進去,多數游客往往懷著遺憾的心情而離開。
3.嘎查牧民家庭舉行的旅游那達慕存在問題
錫盟旅游局自2006年剛剛開始實施“牧人之家”家庭旅游那達慕,游客參與性強。但由于剛剛起步,“牧人之家”的牧戶資金有限,那達慕規模不大,可能對有些游客來說,吸引力不強;另外,“牧人之間”食宿條件及附屬設施較差,影響游客的旅游心情;最后,一些“牧人之家”處在草原深處,交通可達性低,游客難以到達。
三、蒙古族那達慕旅游產業發展對策
1.遵循市場規律,避免重復建設,推出精品
以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鄂爾多斯草原、烏蘭察布草原、科爾沁草原、阿拉善草原上的6處~10處旅游精品區旅游中心每年定期輪流表演蒙古族那達慕;這些地域的那達慕各具特色,只是在時間安排上由自治區旅游局宏觀調控,防止出現時間上沖突,也不能出現同一個地域出現天天有那達慕 ,也是對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重點開發錫林郭勒草原不同類型和規模的那達慕大會及傳統式賽馬,目前全自治區僅有錫林郭勒草原保持的相對比較好,且牧業經濟也較好,游牧文化比較突出,可以形成“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加大對現有“牧人之家”家庭旅游那達慕模式的投入和管理,交通工具以蒙古族勒勒車為主,一方面,讓游客感受到了蒙古族民俗風情,另一方面,防止破壞草原生態環境,從而創建了一種生態那達慕旅游模式。
2.深層次挖掘文化內涵,突出特色
那達慕旅游不僅僅停留在觀賞的淺層次上,而以其參與性強,使旅游者在體育活動中得到快樂,這樣,容易為旅游者所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易于那達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一種動力。同時在旅游資源開發和產品設計上,要注意突出特色,要與當地民俗生活傳統結合,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F在我國許多地方的民俗旅游項目,內容重復缺乏特色,給游客千篇一律的感覺。蒙古族那達慕上也有類似現象出現,不僅在內蒙古自治區出現那達慕大會,而且在我國新疆、青海、甘肅、云南等蒙古族聚居區也有舉辦那達慕大會的現象,那達慕是蒙古族傳統節日文化的象征符號,這些蒙古族聚居區可以舉辦那達慕大會,但是必須體現以本地域特色為原則,否則,與其他地區那達慕大會相同,對游客吸引力不大,經濟效益也不高。因此,要顯示其獨特性,以特色取勝。
3.培育人才,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從業人員素質問題是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問題。加強從業人員素質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是要加強導游人員的培訓。因此,建議:一方面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如2006年,錫林郭勒盟旅游局專門組織人員對轄區內21戶“牧人之家”從業人員進行了培訓,重點培訓了“牧人之家”申辦標準,“牧人之家”星級評定管理辦法、旅游景區經營管理、旅游法律法規等內容,有效提高了“牧人之家”業主的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將高等學校民俗學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畢業生或利用暑期社會實踐機會充實到旅游從業人員隊伍中來,這些學生受過系統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傳統體育的教育,對蒙古族那達慕文化有著正確的掌握,這些人員進入那達慕體育旅游從業人員隊伍可以將理論與實踐很好結合并予以運用。
4.遵循文化規律,合理開發,防止傳統節日體育庸俗化
那達慕旅游資源開發應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遵循真實性、本土化、大眾化、綜合開發等原則,充分挖掘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確定開發的主題和項目。當然,民俗旅游學有別于理論民俗學,屬于應用民俗學,帶有功利性極強的特點。但是,民俗文化生產不同于一般的以盈利為首要目標的生產,它必須考慮社會效益,所以,在開發利用時,要考慮到那達慕與市場經濟規律相協調統一。也就是說,在開發那達慕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規律之間尋求最佳的結合點。杜絕一味的迎合游客的獵奇心而肆意歪曲那達慕文化現象,遏制格調低下,標新立異而造成的那達慕庸俗化。
參考文獻:
[1]莎日娜烏旦巴圖吉日嘎編著:蒙古族民俗風情[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9
[2]那達慕成為內蒙旅游業的黃金“賣點”·e·.http://www.webstock.com.cn 2001~07~12
[3]那達慕史話(第二十回)[N].內蒙古日報,1991~6~20
[4]記者郭鈺:我們為那達慕自豪[N].內蒙古日報,1991~8~23
[5]新華社記者錢榮顧玲報道:莫讓射箭成為農牧區民間體育安全隱患[N].新浪新聞網,2000~11~11
[6]呂忠:關于那達慕走向市場的初步設想[J].經濟師,2000,2:140~141
[7]通訊員:特色旅游富牧民N].錫林郭勒日報,2006-9-18
[8]包金海周玉龍:“牧人之家”旅游熱草原[N].錫林郭勒日報,20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