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焦炭行業呈現消費高增長、產量擴張、價格持續走高的特征。目前焦炭行業發展存在合理控制焦炭產能難度增大和“只焦不化”等問題。為促進焦炭行業健康發展,必須注重政策統籌,合理控制產能;“堵”“疏”結合,鼓勵有序競爭;加快形成良性循環以及逐步減少焦炭出口配額等。
[關鍵詞] 焦炭行業 運行特征 問題
焦炭行業在經歷了2004年~2005年的大起大落之后,2006年開始進入恢復性增長。焦炭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形勢、鋼鐵產業發展態勢以及國家政策的變動密切相關。宏觀經濟趨熱和鋼鐵產業的快速發展,將決定焦炭行業在今后一段時間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同時也進入行業調整的關鍵時期。
一、近期中國焦炭行業運行特征
1.焦炭消費呈現高增長
鋼鐵、鐵合金、化工、有色冶煉、機械鑄造等焦炭消費大戶(行業)產量帶來剛性需求,成為強力推動全國焦炭消費高增長的重要原因。從宏觀經濟層面分析,這些行業焦炭消費的高增長,主要是由于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資本投資支出以及高檔耐用消費品的支出的大幅增長而拉動的。據測算,2005年、2006年國內鋼鐵冶金行業焦炭消費比重已達到85%以上,處于消費的高增長時期。
2.焦炭產量迅速擴張,產能繼續向產焦大省進一步集中
2006年,全國焦炭產量達到29768萬噸,同比增長17.14%,比2005年有所回落,而在2007年一季度焦炭產量增長又進一步加速,達到23.7%。2006年機焦產量26279噸,同比增長18.36%。其他為半焦、石油焦、改良焦、土焦等產量3489萬噸,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規模以上焦化企業同比增長略快,達到17.64%,呈現出一定的行業集中化趨勢。焦炭產量繼續向山西、河北、山東、河南、遼寧等5個焦炭產量大于1100萬噸的產焦大省集中。
3.國際煤炭市場價格逐年走低的情況下,中國焦炭價格持續走高
據報道,澳大利亞出口到日本的煉焦煤(FOB)價格從2005財年的每噸125美元降為2007財年的每噸98美元。與此相反,隨著2006年全國煤炭市場平均價格繼續走高,已經走出2005年的低谷,煤焦油等焦化產品價格指數也進一步提高。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2006年數據,除煤焦油價格指數有所回調外,40mm焦炭和粗苯價格指數都有較大幅度攀升。
二、焦炭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近年來焦炭行業中大中企業的總體實力不斷增強,焦炭企業的產業鏈得到延伸,2007年,一些企業還成立了“焦炭企業聯盟”,增強了行業話語權,但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合理控制焦炭產能急速擴張的難度增大
煉焦是公認的高能耗、高污染、高資源的行業,在我國現有煤炭資源短缺的條件下,2噸煤煉1噸焦炭,消耗了大量能源,同時焦炭生產過程中排放到大氣中大量的粉塵、一氧化碳及有毒氣體帶來了嚴重環境污染,危害居民健康。目前控制焦炭產能和節能減排等方面遭遇的阻力和問題一方面來自行業自身的特點;另一方面,在中國經濟向重化工發展的大背景下,能源工業的高速增長成為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在能源價格普遍高漲的情況下,各地焦炭產能迅速擴張,一些違法的土法煉焦又死灰復燃,合理控制焦炭產能難度增大了。近年來,國家雖然密集出臺調控政策,但焦炭和鋼鐵產量和產能卻依然快速增長。
2.地方政府投資沖動和鋼鐵行業投資規制嚴重影響到焦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1994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國家也開始實施以治理“重復建設”或“產能過剩”為目標的鋼鐵行業投資規制政策。但是鋼鐵行業“重復建設”或“產能過剩”不是由于市場失靈造成的,而是由地方政府對微觀經濟的不當干預造成的,投資規制難以治理其根本。同時,由于很難獲取完整、準確地投資規制所需的各種信息,而且,規制過程本身也會阻礙市場發現過程和自發調整過程,從而導致對我國鋼鐵固定資產投資嚴格限制政策的長期超調,使得鋼鐵固定資產投資在“嚴重不足”和“過熱”之間的劇烈波動。而鋼鐵行業的劇烈波動,也同時波及到其上游的焦炭行業,而且焦炭行業是這種調控重點,在受到波動的“雙重影響”下,造成了焦炭行業的“大起大落”景象,健康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3.從“只焦不化”到“焦化并舉”的進程緩慢
長期以來,由于市場、技術及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制約,我國焦炭生產“只焦不化”現象突出——只要焦炭,大量的焦化后續產品煤氣、焦油等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據有關數據顯示,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焦炭生產基地,每年焦炭生產排出120多億立方米焦爐煤氣,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全部排空。據測算,如果焦爐剩余煤氣回收利用率能夠達到90%,可以節能500萬噸標準煤,同時減少約5萬噸二氧化硫的排放,可產生可觀的資源和環境效益。由于我國焦炭行業過分依賴下游的鋼鐵行業的需求,像是鋼鐵企業的一個“原料加工車間”,使焦炭行業陷入十分被動局面,內部調整和技術升級迫在眉睫。
4.抑制焦炭等高耗能產品出口的提高關稅政策作用有限
我國是世界焦炭第一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焦炭產量約占世界的70%,而出口量約占全球的一半,歐盟鋼鐵業年消耗焦炭的三分之一依賴中國進口,中國已成為世界冶金焦炭重要供應基地。同時,國際方面更加注重國內環保,其標準日趨嚴格,幾個主要生產國家已逐步轉為進口,國際對中國焦炭需求更加旺盛。國家近年來多次調高焦炭及煤焦油出口稅率,但對出口影響都不大。2007年,國家財政部又宣布調高中國焦炭及煤焦油出口稅率。焦炭出口稅率由5%提高至15%。煤焦油出口稅率由5%提高到10%。但對于1400萬噸的焦炭出口配額,通過提高關稅來籌集轉產資金量十分有限。
三、促進焦炭行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1.注重政策統籌,合理控制焦炭產能
由于焦炭行業和國家宏觀經濟、鋼鐵、煤炭行業發展態勢關系密切,單純針對焦炭行業的政策難以奏效,因此必須制定和實行焦炭行業科學發展規劃,將促進合理發展焦炭上下游——焦煤資源開采與保護、鋼鐵工業、焦化行業等多方面政策統籌和協調起來,并加大國家政策貫徹力度,才能達到預期控制目標。針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和焦炭行業的“大起大落”,合理的治理政策應該是加快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減輕以至消除地方政府對企業投資的微觀干預和投資優惠。發改委近期發出取締鼓勵高耗能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的緊急通知表明了這一政策走向。
2.治理焦炭行業要“堵”“疏”結合,鼓勵有序競爭。
目前,國家政策多數用在了遏制高耗能行業的增長勢頭的“堵”的一面,這對于保護環境和經濟健康發展方面有積極作用。但對行業發展缺乏“疏”的對策,即缺乏促進其合理的市場發展機制和政策支持因素。例如,對待那些自然長成,規模較大民營焦炭企業,國家應運用多種機制引導和鼓勵其健康發展。對于土焦、改良焦要嚴格禁止。國家大型焦炭項目應起示范作用,并利用一定的機制將技術、經驗予以推廣。國家在焦炭行業的技術提升、節能降耗、產品鏈延伸等方面國家應積極出臺相應的鼓勵措施。同時,加快引入外國先進適用技術、管理經驗和資金改造我國焦炭行業。
3.加快形成焦炭行業“循環經濟和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針對目前焦化產品不利用或利用不充分而對資源能源的產生的巨大浪費和環境污染,必須延伸、拉長煤焦化產業和價值鏈。這不僅是未來焦炭行業的發展方向,而且是節能減排的內在要求。因此,進一步出臺促進焦化等高能耗企業節能減排的技術設備的引進、消化和創新、推廣的優惠政策就顯得十分急迫,并成為焦炭行業逐步降低“三高”的關鍵點。焦化企業在利用廢棄物等再生資源時,還要考慮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做到既追求經濟效益,又能達到循環經濟的要求。
4.統籌考慮國內國際因素,逐步減少焦炭出口配額
中國焦炭價格長期低于國際市場價格,曾多次遭到歐美國家的反傾銷。近年來,隨著國際焦炭價格不斷上漲,中國焦炭出口價格也快速上漲,價格仍然有較大的上漲空間。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增加焦炭出口關稅仍有較大的操作空間,但焦煤大量出口不僅不符合我國鋼鐵、焦炭產業政策走向,而且畢竟是以加大國內環境污染,犧牲國民健康為代價的,應抓住國際市場對中國焦炭依存度下降時機,統籌考慮國內企業經營狀況以及國際因素,逐步減少焦炭出口配額。
參考文獻:
[1]閆英華:2005年中國焦炭出口市場分析與2006年展望[J].冶金資訊,2006年第1期
[2]2006年焦炭市場價格走勢分析[J].中國煤炭,2006年第2期
[3]李邵京:清潔煉焦技術是世界焦炭業追求的目標[J].山西能源與節能,2003年第6期
[4]陳新鳳:山西焦炭生產的環境損益與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