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有了長足進步。體育經濟作為第三產業也隨之產生,并對物質生產和國民收入的增長起著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 體育經濟 定位 策略
隨著經濟的發展,體育本身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功能與價值越來越被人們認同,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指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是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眾體育和職業體育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體育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體育經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體育經濟概述
體育經濟是指從生產和經營的角度出發,把大眾的體育生活和與此相關的經濟行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一項特殊的產業來發展。而相對的體育產業,指的就是以活動的形式向全社會提供各類體育服務的行業,是體育服務業的總稱。
二、新時期我國體育經濟定位
1.我國體育經濟。比較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結合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來看,中國體育支柱性本體產業應該定位于競賽表演、健身娛樂和無形資產三大主體產業。但是三大主體產業的規模目前市場狀況還很有限,運作也不十分規范。體育產業的結構缺陷還表現在體育勞務市場和體育技術市場的發展不足。
2.提高社會經濟收益,有利于GDP的增長。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發展,主要是有三種方式:直接性經濟效益,如在體育比賽中所需投入的體育設施、服務設施、廣播電視轉播權的出售等帶來的收益;間接性經濟效益,如在奧運會申辦、籌辦、承辦與舉辦過程中與奧運會的實業投資有關的經濟增長效益;衍生性經濟效益,指由體育運動本身衍生出來的新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如大家熟知的體育廣告業、體育博彩業(足彩、體彩)等。體育的觀賞性、信息傳播性和高經濟效益性得到了人們的認同。
3.體育產業在推動城建和創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作用日顯突出。從國際經驗看,舉辦一次奧運會或者世界杯足球賽之類的大型賽會,可使舉辦城市基礎設施水平提高20年~50年,并提供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目前,上海有5000多家健身中心,能解決很多人的就業;深圳有160多家體育企業,這就有一大批人就業;李寧等一批世界冠軍下海辦公司,發展了體育產業,還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
4.體育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帶動其他行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開始顯現。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形成和發展,不僅拓展了第三產業的領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起到了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同時,體育產業是一個上游產業,它既能帶動和促進第二產業中的一些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能帶動和促進第三產業中一部分行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對整個國民經濟總量擴張和結構改善都有一定作用。
三、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策略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體育改革力度。我國體育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完全依賴國家預算,吃“皇糧”。這種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將逐步消失,體育也處于改革的大潮中。體育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合作辦體育,同時刪減、分流行政人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逐步實現政體(即體育企業)分開,真正按市場規律發展體育經濟。我們企業家的思維也應從工業經濟的圈子延伸到體育經濟領域,考察國外極富商業價值的體育產業,結合我國國情開拓中國市場。
2.提高全社會體育消費意識,大力培育市場體系。體育市場是溝通體育消費與生產的橋梁,是滿足居民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發展的動力。要加強對體育消費的宣傳和引導,強化城市居民體育消費意識。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增強健身意識,努力倡導健康科學的健身理念,大力發展農村體育、社區體育、職工體育、青少年體育和老年體育,加強全民健身苑點建設,提高體育人口比例,培養更多的體育消費群體。積極引導居民的體育消費朝合理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實行分類推進,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體育市場體系。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依法管理能力。體育產業要發展,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經營、服務和管理隊伍,有一批優秀的經營、服務和管理人才。要進一步抓好各類體育經營、管理、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特別是要吸引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加入體育產業,對現有的體育經營人才強化指導,開展國際間的體育經濟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要對體育經營人才給予高度重視,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體育經營人才的培養,可通過培訓、引進、聘任和聘用綜合型體育經濟人才,逐步建設一支懂管理、善經營、知識面廣、結構合理的體育產業管理、體育經營開發人才隊伍。
4.整合提升體育系統產業,增強本體產業的發展。堅持“以體為本,全面發展”,加快體育系統產業發展作為重點。積極調研現有本體產業發展思路,尋找今后快速發展的突破方向,開發和盤活現有體育系統國有資產,提高經濟效益。體育系統經營單位要依托社會,面向市場、挖掘潛力,根據自身特點和市場需求,注重資本運作和科學化和效益最大化的運用,興辦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體育產業實體,開展多形式體育經營創收,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
5.加大對體育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植力度。一是要盡快制定體育投資法規,規范財務運作,確保體育投資者的利益,如允許企業對體育的贊助費記入成本;二是要賦予著名運動員、教練員廣告權;三是要規范現有體育產業中的稅制、稅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分散的體育場所,實行土地置換、盤活存量,集中建設,以利于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
參考文獻:
[1]劉春來:論體育的經濟功能與價值[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12
[2]許國喜:關于體育經濟若干問題的思考[J].集團經濟研究,2006,10
[3]梁曉龍:對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5(08)
[4]杜福生:論體育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生產力研究,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