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縱向結構分層思想,建立區域、產業集群、企業與工作四層次的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指標體系,并對佛山地區實地調研,證實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的客觀存在,由于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導致產業集群較非產業集群更具有吸引力。
[關鍵詞] 產業集群 人才集聚 組織吸引力
一、引言
國家競爭優勢來自于產業,而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則通常以各種形式的本地化產業集群的形式存在(Porter ,1990)。克魯格曼(1991)指出,由于歷史與偶然因素,某公司在某地干起,在這個地方便產生了對勞動力有巨大吸引力的就業機會、發展機會和較高勞動力要素報酬,而隨后由于路徑依賴和累積因果效應,勞動市場共享造成了企業和人才的集聚。波特(1990)還運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了意大利薩索洛地區瓷磚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繁榮吸引了大批瓷磚專業人員前往工作,形成人才集聚。
產業集群存在強大的人才吸引力,但學者對產業集群人才吸引的描述基本停留在定性層面,缺乏實證調查和定量分析。本文根據相關文獻梳理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的影響因素,依縱向結構思路,提煉產業集群人才引力的指標體系,實地問卷調查和訪談,定量分析比較了產業集群與非產業集群,以及不同產業集群在人才吸引上的差異。
二、指標體系與量表設計
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是將各類人才吸引到集群內工作的能力。Highhouse等(2003)認為,最直接的組織人才吸引力測量應針對真正申請職位并最終選擇它的人。本研究將產業集群視為中間組織,以其內部工作人才為實地調研對象。
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的測量,借鑒Highhouse等(2003)用三個項目衡量組織吸引力感知的方法,設計三個題項:“你的工作集群/非集群是否具有很強的人才吸引力”,“大量的人才都被吸引到這里來工作”和“在這里工作的人才都不愿離開”。采用5等級量表,1表示強烈反對,5表示強烈同意。量表的內部一致性達到0.91。
Manuel(2001) 最早提出縱向結構觀點,認為產業集群競爭力是其內部企業、集群和國家三個層次競爭力的綜合;而Meyer-Stamer(2003)將產業集群競爭力擴展為微觀、中觀、宏觀和兆觀四個層次。本研究依縱向結構思想,認為產業集群的人才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特征,是宏觀(區域)、中觀(產業集群)、微觀(企業和工作)多個層次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設計出四層次十二個變量的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測量指標體系,然后針對每個指標利用利克特5級量表設計出一到三個題項,克朗巴哈α系數測度各因子變量的內在信度,均大于0.6。
三、實證研究
1.試調查與問卷修正
據《2005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佛山是我國產業集群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按代表性和便利性原則,選取佛山的陶瓷、家電、家具等產業集群重點調查,并涵蓋部分其他集群和非集群。由專人負責發放50份問卷試調查,問卷除樣本的個人和企業基本信息采用填空題、單選題形式外,其他選項均采用Likert五級量表設計。利用SPSS13.0對回收的50份試調查問卷信度檢驗:Cronbachα系數為0.965,問卷整體上的內在信度非常高;而對項總計統計量分析,發現專業匹配性、居住條件兩個指標在“校正的項總計相關性”上低于0.4,指標集中性略差,刪除后Cronbach α值有提高,因此在正式問卷調查中刪除此兩個項目以對問卷測項純化。課題組正式配額抽樣問卷調查,則發放問卷550份,有效回收457份。
2.回歸分析
研究具解釋性特點,故用回歸分析方法。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分析顯示對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的感知與人才對工作、企業、集群與區域的評價情況正向相關。經人才吸引力為因變量,將影響因素與人口統計學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強制進入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Predictors: (Constant), living environment, title, whether a local, gender, work experience, corporation reputation, education, occupation, job attribute, cluster atmosphere, policy environment, pay level, corporation culture, economic environment, age, cluster capability, culture environment, corporation capability, management
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與研究設計的工作、企業、集群和區域四個層次的影響因素緊密相關,同時也受到受訪者是否當地人的影響。對樣本的年齡、工作經驗等人口統計特征進行分析,發現它們對人才吸引力的評價并無顯著差異。但外地移民因為更注意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所以在對政策環境的評價上,相對于本地人要高。
3.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顯示,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評價明顯高于非產業集群的評價。其中,陶瓷和家電產業集群得分最高,這與陶瓷、家電作為佛山地區最為發達的制造支柱產業,具有一大批國內外競爭力較強的企業,涌現了眾多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產業集群的整體實力雄厚,密切相關。家具產業集群由于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流通業,得分并不高,而其他產業集群由于樣本分散,涵蓋了紡織、花卉、玻璃、塑料、五金等多個領域,得分明顯低于家電、陶瓷、家具三個產業集群。
將所有集群數據合為一整體,再與非產業集群兩獨立樣本檢驗。在宏觀區域外部環境上,由于樣本均選擇在佛山,集群與非集群未體現出差異。在中觀的集群層面,產業集群的實力對人才吸引力產生積極的正向影響。在微觀層面上,集群的企業聲譽得分整體上明顯強于非產業集群。而描述性統計表明,集群實力與企業聲譽之間存在較強關聯,相關系數為0.67。因此,產業集群的實力也增強了區域品牌,提高了企業聲譽,從而間接地影響人才吸引力。
aKruskal Wallis Test;bGrouping Variable: 集群
四、研究結論
本文建立了具有區域、產業集群、企業和工作四個層次的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內部評價指標體系,并對佛山地區產業集群進行實地調研,統計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
1.依縱向結構思想,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的確是區域、產業、企業、工作等多層次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是各層次都存在多種因素對人才吸引力發揮著作用,這些因素之間還存在各種聯系,因此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的作用機制比較復雜。
2.區域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吸引人才,使產業集群和非集群共享相同的利益。地方政府要改善環境,以維護內部人才和引進外部人才。特別是在人員的決策者不僅要消除障礙阻止人才流入,并加大引進人才,而且還必須把重點放在利用現有的人才,支持人才成長和創造合適的環境,以促進人員發展。
3.產業集群較非產業集群更具有人才吸引力,主要來源于產業集群實力直接地增強了人才吸引力,同時集群實力也對企業聲譽產生積極影響,從而間接地增加了產業集群人才吸引力。
當然,我國產業集群人才統計資料匱乏,前期相關研究不足,雖然本文建立了一個產業集群人才的吸引力指標體系,但仍有完善提高的可能;另外,我國產業集群種類繁多,特征各異,人才吸引力效應的差異性還需要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Highhouse, S., Lievens, F., Sinar, E. F., Measuring Attraction to Organizations[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003, 63, 986-1001
[2]Meyer-Stamer, J. Understanding of the Determinants of Vibrant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 Systemic Competitiveness Perspective. Working Paper, 2003. www.mesopartner.com
[3]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2
[4]倪鵬飛:中國城市競爭力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1
[5]王崇曦胡蓓:產業集群環境人才吸引力評價與分析[J]. 中國行政管理.2007,(4):50~53
[6]王順:我國城市人才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04, (3):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