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環境成本的概念
目前,對環境成本的探索屬于新興領域,許多學科對其概念的規定差異較大。大多數專家認為環境成本應是一個綜合的、帶有多層次分類的概念,本文從成本發生主體方面對環境成本進行界定。
環境成本是指對環境負責,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影響而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從成本發生的主體來看,環境成本應包括企業環境成本(也稱內部成本)和社會環境成本(也稱外部成本)。
二、企業環境成本核算
要對企業環境成本實施有效控制,首先要對環境成本進行辨別、分配與計量。獲得環境成本信息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會計系統。實際上環境成本是由許多作業造成的,分布在不同階段,需要對其進行確認、計量、分配等有效措施,從而實現對環境成本的核算。
1.企業環境成本的確認。企業的環境成本與生產成本相比,具有不確定性,在權責發生制下,企業環境成本的確認標準主要有:
(1)企業環境成本的經濟業務事項已經發生。這是確認環境成本的首要條件,確認環境成本事項發生的關鍵在于:一是企業的交易或事項是否與環境保護活動有關;二是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交易或事項是否引起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三是環境成本的表現形式是資產流出、資產遞耗和負債增加。
(2)企業環境成本的金額能夠合理計量或合理估計。企業環境成本涉及的內容廣泛,主要包括環境資源價值、環境資源損耗、環境資源保護支出、環境資源再生支出等,其金額能夠合理計量或合理估計是確認環境成本的另一條件。對此,我們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予以合理地估計,如空氣污染、水污染的治理成本和費用,在治理完成之前,無法準確計量,只能根據小范圍治理或其他企業治理的成本費用進行合理估計。
2.企業環境成本的分配。環境成本確定之后,一個重要的工作是進行成本分配。在傳統的會計領域里,環境成本通常是歸集在制造費用中,并采用某種武斷的分配標準如直接人工、機器工時等,將其分配到不同的產品或過程中去,由于成本的發生與費用分配標準之間缺乏直接的因果關系,結果往往導致成本信息的扭曲。通常污染型產品(流程)與清潔型產品(流程)相比,會產生較大的環境影響,占用較多的資源。
作業成本計算法正是通過采用合理的成本動因來追蹤資源的消耗,解決了制造費用分配不當所帶來的問題。由于環境成本在傳統賬戶中大多數表現為共同費用,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有助于分析成本產生的真正原因,從而為正確的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3.企業環境成本的計量。環境成本的計量是對環境成本確認的結果予以量化的過程,亦指在環境成本確認的基礎上,對其他業務或有事項按其特性,采用一定的計量單位和屬性,進行數量和金額認定、計算和最終確定的過程。環境成本的計量屬性一般包括歷史成本和現行成本,計量單位主要表現是貨幣單位。
環境成本計量方法一般有:機會成本法、市場價值法、恢復費用法等。
對環境成本核算后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通過建立環境成本控制系統來對環境成本實施有效管理和控制,從而實現對環境成本的績效管理。
三、企業環境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
環境成本控制體系是企業進行環境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建立過程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既做到對環境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又要有利于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1.實施全過程控制。企業應對環境成本進行事前規劃、事中規劃、事后控制的全過程控制。事前規劃包括綜合考慮企業整個生產工藝流程,把未來可能的環境成本支出納入產品成本預算系統,提出各種可行性方案,然后對各個方案進行價值評估,選出最佳方案,以達到控制環境成本的目的。
事中控制是對環境成本的發生進行過程控制,這一環節的主要工作是跟蹤產品的生產過程,監督和控制環境成本的發生,收集整理第一手成本數據資料,對環境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分析,并協調各個成本責任中心的關系事中控制是保證各責任中心進行有效成本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企業在污染發生后設法予以清除和彌補的行為,這一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被列為環境成本。相對事前規劃而言,事后控制是一種被動的管理控制方式。
2.建立環境成本控制制度及機構。企業建立環境成本管理體制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如何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將環境成本體制加以實施和完善,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經營。所以,企業需要建立一套與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制度相結合的管理機構,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優化傳統成本管理機構或建立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具體落實責任將會為環境成本管理體制的實施提供保障。
3.加強環境成本控制評價與考核。評價環境成本控制體系的績效,就是評價環境因素在企業整體運營過程中的作用效果。企業投入環境成本,目的是為了取得相應的環境效益,這也是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的原動力。環境成本的投入會產生兩種結果:(1)環境效果。企業環境成本的發生會使污染廢棄物排放量減少,環境事故及潛在的環境風險降低,員工環保意識提高,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等。(2)環境效益。包括:環境風險的降低,環境資源消耗水平的降低,廢物再生利用的收益,排放費用及罰款支出的減少,環保產品受歡迎而導致的銷售收入的增加,獲得優惠貸款而減少的利息費用,環保產品及“三廢”利用獲得稅收減免而節省的稅務成本,企業股票在資本市場上價格上升給企業帶來更強的活力,企業產品在國際貿易中交易順暢而效率提高等。
參考文獻:
[1]李秉祥張蕾:企業環境成本控制過程探討.財會月刊,2004(4)
[2]蔣琰:論環境會計中的環境成本分析.南京經濟學院報,2004(5)
[3]汪小英:關于環境會計計量問題的思考.環境會計專題,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