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家庭消費方式入手,分消費行為、消費觀念、消費結構與習慣、兒童消費觀的教育四個方面逐一闡明了其對兒童消費觀形成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 在家庭消費生活中,應該引導孩子養成正確的消費觀。要注重合理調整孩子的消費投入,購買實用、價廉、安全的兒童商品,使兒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健康成長。
[關鍵詞] 家庭消費 消費方式 消費行為 消費觀念 兒童消費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與要求日益增高,在孩子身上的投資也水漲船高。據調查,目前兒童在家庭中消費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已經達到家庭月開支的30%以上。在很多普通收入家庭,扣除家庭必要儲蓄后,兒童的消費已經超過一個成人,可以說,現在兒童已經成為家庭消費的中心。 由于兒童消費地位和比例在家庭消費中均不斷上升,使得兒童消費觀在家庭消費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逐漸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本文就試圖從分析家庭消費方式對兒童的影響入手,探討一下兒童消費觀形成的家庭消費因素。
雖然兒童消費在家庭消費中的比例相當驚人,但是在絕大多數家庭,兒童能夠直接支配的金錢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兒童的消費觀,實際上是在父母消費行為的影響下形成的。父母的消費方式,包括消費行為、消費觀念、消費結構與習慣,以及對兒童消費觀的教育,決定了兒童最終形成什么樣的消費觀。以下從四個方面,分別加以簡要論述:
一、家庭消費行為對兒童消費觀的影響
兒童處于父母庇護之下,無論身體或心智都尚未發育完成,其消費絕大部分是通過家長間接完成的。另一方面,兒童的直接消費經驗,也是通過模仿父母的消費行為而獲得的。這兩方面決定了,家庭消費行為對兒童消費觀的影響是最為主要和直接的。因此,家長在實施具體消費行為時,就必須充分考慮到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謹慎實施。
家庭消費行為對兒童消費觀的影響,具體表現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從積極一面來說,家庭的合理消費過程,可以使孩子學習到消費的相關知識,了解到金錢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市場與購物相關技能,這些對兒童日后的成長和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家庭量入為出,理性成熟的消費行為會使孩子懂得金錢來之不易,有助于孩子養成健康良好的消費觀念。相反,倘若一個家庭經常有沖動購物、盲目消費的行為,則無疑會使孩子的消費觀陷入誤區。一旦兒童不能形成消費和理財的正確觀念,對家庭收入、消費需求、經濟承受能力沒有概念,就會經常提出家庭經濟條件無法滿足的消費要求,對自己可支配財產也會大手大腳全無節制,甚至進行一些不健康不安全的消費行為。在這一點上,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尤為突出。根據調查,不同文化層次家庭日常消費比例有明顯差異,僅考察教育投入所占比例,初中文化層次家庭僅占全部收入的11.5%,高中23.8%,大專31.2%,本科及本科以上則達到50%。可見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長,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投入的資金比例越大。很顯然,越注重教育和文化投入的家庭,其子女形成攀比物質享受、追求名牌、貪圖享樂等不健康消費觀的比例越低。反之,則很可能使孩子養成講求吃穿等不良消費觀念。
二、家庭消費觀念對兒童消費觀的影響
在今天中國社會里,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著前無古人的呵護和寵愛。這一點在家庭消費上體顯得尤為明顯?!霸俑F不能窮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為了孩子而花費,被普遍地認為是最值得的。有的家庭,為了方便接送小孩上幼兒園,趕緊學車買車。為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和兒童圖書,以便及早開發孩子的智力。為了使孩子能進入條件較好的學校讀書,不惜繳納巨額的“擇校費”,甚至花費血本購買較好學校所在地區的“學區房”。為小孩請各種家教,在學校放學之后或周末,讓孩子學音樂、繪畫、英語、體育等各種技能。諸般消費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在上述種種消費行為背后作為支撐的,是家庭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消費觀念。除了這種消費觀念外,家庭還有多種消費觀念,如講求實用、希圖炫耀、追求個性等等。而所有這些消費觀,都會或多或少在孩子身上顯示出來。在消費觀養成的過程中,孩子不但是看父母如何做的,更是聽父母如何說和如何看待自家和他人具體消費行為的。因此,父母的消費觀念,對兒童消費觀的形成,起著最重要和最深遠的影響。
三、家庭消費結構與習慣對兒童消費觀的影響
前面已經提到過,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在家庭消費中對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比例就越高,這就顯示出不同類型家庭消費結構的區別。同樣的,不同家庭的消費習慣也是不一樣的,有一個球迷父親與有一個追求名牌化妝品母親的家庭消費必然有很大差異。這些不同的消費結構與習慣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使孩子養成與父母相似的消費習慣。有些家庭重視面子消費,認為孩子的消費體現了自己的面子,就會養成孩子在吃、穿、用上與他人攀比的不良消費觀,致使孩子過分強調物質生活水平,從而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而有的家庭重視教育、崇尚文化,家中藏書千卷,弦歌之聲不絕,這樣家庭成長的孩子必定精神充實、學業良好,在個人消費上也會把學習和文化消費放在優先的地位。所以,家庭日常消費結構與習慣,對兒童消費觀的形成起著重要的塑造作用。
四、家庭教育對兒童消費觀的影響
兒童的消費觀,是隨著父母日常消費行為、習慣、觀念逐漸形成的,在兒童消費觀形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要使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必須重視對兒童消費觀的教育。作為家長應該合理安排支出,科學控制消費比例。本來,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為孩子多花些錢無可厚非,但把過多的支出放在給孩子買高級食品、玩具、服裝上,只會導致孩子們之間互相攀比,對孩子正確消費觀的形成并無好處。在日常教育中,還應讓孩子懂得錢的來之不易,教育孩子珍惜家長的勞動報酬,節約用錢。也可以讓孩子利用假期等業余時間打工、賣報紙等,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不易,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自食其力、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消費。對孩子們自己可支配的壓歲錢、零用錢等,也應教育和引導其懂得什么錢該花,什么錢不該花,使之明白錢要花在刀刃上,自己的錢也不能隨便亂花,應有節約意識。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兒童具有極強的模仿性和可塑性,父母挑吃挑穿,濫買東西,不注意節約,孩子花錢也會大手大腳。家長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教孩子學會怎樣花錢,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在兒童消費觀的養成中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育不是萬能的。兒童耳濡目染的父母消費行為、習慣和觀念仍是其消費觀養成的決定性因素。因此不宜夸大教育的作用,父母的行為必須時刻注意。
以上筆者從家庭的消費行為、消費觀念、消費結構與習慣,以及教育四個方面,分析了家庭消費方式對兒童消費觀的影響。 在家庭消費生活中,應該引導孩子養成正確的消費觀。要注重合理調整孩子的消費投入,購買實用、價廉、安全的兒童商品,使兒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顧海兵著:《經濟系統分析》.北京出版社,1998年
[2]陳曉春主編:《消費統計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汪洋編:《消費經濟學》.北京出版社,1989年
[4]王堅紅編:《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5]袁良玉陳世均朱林海主編:《現代家庭教育》.山東大學出版社,1998年
[6]唐淑鐘韶華主編:《中國學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7]虞永平主編:《學前教育學》.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
[8]唐淑主編:《幼兒園課程研究論文集萃(一)》.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9]王坤慶著:《現代教育哲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