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國際田聯商業化運作的有效舉措進行分析,為我國體育項目商業化運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國際田聯 商業化 舉措
一、精心打造比賽,樹立品牌效應
國際田聯主辦的比賽中,世界田徑錦標賽已經成為世界最大體育賽事之一(見表1),距今為止,已經舉辦了11屆,最初為4年一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從1993年開始為2年一屆。近幾年的參賽國家、地區和人數都穩定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見表2),在世界上知名度逐步提高(見表3)。國際田聯主辦的另一大型比賽就是黃金聯賽,在歐洲很有影響力,吸引的觀眾越來越多。從2007年黃金聯賽的觀眾人數來看,巴黎、布魯塞爾和柏林的比賽同樣延續了2005年、2006年的強勢。這兩項比賽,以歐洲為據點,現逐步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蔓延。例如中國的上海,是2007年惟一一個非歐洲舉行的黃金聯賽,日本大大阪承辦了2007年田徑錦標賽。通過國際田聯多年的苦心經營,比賽吸引了全球許多高端贊助商和電視轉播商,樹立了很好的品牌效應。
二、發展電視觀眾和現場觀眾
1.電視觀眾的發展
比賽的電視觀眾數是衡量競技運動項目質量和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吸引贊助商的重要砝碼,在這方面,國際田聯做足了工作。首先從競賽規則上做了相應的修改,讓比賽更適應電視展播的需要。例如起跑由每人兩次機會改為從第二次開始,任何人搶跑將被取消比賽資格;田賽遠度項目后三次比賽的錄取辦法從以前的三次后錄取,改為521的錄取方法(即第一輪后錄取5名,第二輪后錄取2名。第三輪后錄取1名);田賽高度項目將連續三次試跳失敗將失去比賽資格改為在健將之前每人只有兩次機會,以后有三次機會。這些規則的改變,都是為了使比賽更加緊湊,比賽更具觀賞性,工作人員更易于控制比賽進程,更適應于電視轉播,從而吸引轉播商(見表4)。
國際田聯在比賽結束后,要求運動員必須同一個混合區,在這個區域接受媒體的采訪,方便媒體的報道。另外比賽獲得冠軍的運動員繞場一周的慶賀,也被視為比賽的一部分。說明了國際田聯很注重明星的培育和包裝。這些安排都很受媒體的歡迎,也迎合了觀眾的需求,對于提高收視率有著顯著的效果。在主要市場,轉播世界田徑錦標賽國家和地區的收視率很高(見表5)。
2.現場觀眾的發展
調整傳統的比賽時間,將比賽時間安排在周末的晚上進行,讓大家都有時間來觀看比賽;在賽場上播放大家喜歡的音樂烘托氣氛;場地布置更便于觀眾看比賽;邀請最為優秀的運動員參賽吸引觀眾等,都是國際田聯為了提高上座率所采取的措施,在國際田聯精心安排下,過去10年,全球前往體育場觀看田徑比賽的觀眾人數總體而言持續增加。例如,亞洲已經籌劃定期舉辦亞洲田徑錦標賽,引進大獎賽體制。上海田徑大獎賽這兩年每屆比賽的觀眾人數都超過4萬。在日本橫濱和韓國的比賽也是如此,卡塔爾多哈的比賽也不遜色。在南非,觀眾人數超過2萬的比賽屢見不鮮。達喀爾的比賽吸引了6萬人,引人注目。在南美,尤其在巴西某些比賽可以吸引4-6萬名觀眾。
三、發展贊助權市場,提高商業收入
與其他奧運項目相比,田徑運動是比較成功的。國際田聯得益于其市場營銷策略,有長期的財政保障,贊助權銷售的收入年年都在增長。國際田聯在贊助方面的政策是在質和量上更看重前者,即在為數不多的全球知名企業和大批小企業之間選擇前者。實踐證明,這一政策是正確的。另外國際田聯制定了完善的規則來規范賽場展示,并且在比賽中嚴格執行。2007在10月的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任龍云以2小時8分16秒的成績獲得亞軍,創造了中國男子選手在馬拉松賽事上的最好成績。不過任龍云在比賽中,前胸的號碼布始終折疊成三角狀,不僅遮擋了比賽號碼和贊助商標志,還露出了其他品牌的標志,違反了國際田聯相關規定。中國田徑協會因此開出了“因不尊重比賽贊助商”而導致的罰單,受到了10000元的處罰。國際田聯把保護贊助商利益作為己任,體現了很強的商業水
準。這也是世界高端贊助商能留在田徑賽場的原因所在。
四、注重可持續發展
國際田聯將很大一部份收入用于發展計劃,國際田聯對成員協會的資助體系、對新訓練方法的介紹、人員的培訓及其國際訓練學院都有專項的投入。確保田徑運動在全球的持續快速發展。此舉也被很多其他成員協會視為典范。盡管這些項目的花費很大,但因國際田聯商業運作的成功,1999年以來,國際田聯的儲備金依然得到了快速增長,從1991年的1000萬美元到2008年的9800美元。形成了投資—發展—商業回報—再投資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侯海波:國際田聯副主席談國際田徑市場[J].國際田聯新研究,2007,1
[2]沈純德等:2006田徑競賽規則[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