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服務貿易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新亮點。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湖北省經濟在“十一五”期間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具體分析了湖北省發展服務貿易的潛力和優勢。
[關鍵詞] 服務貿易 優勢 潛力
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步入了“服務經濟”時代,服務貿易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尤其是大國競爭的焦點,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917.5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2.1%。目前,以產業轉移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加強,這為推進中部地區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利條件,湖北服務貿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良好的內外環境為湖北發展服務貿易創造了條件
國家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區域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中部地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湖北省省政府高度重視服務貿易工作。隨著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深入實施,湖北省在區域發展和產業政策方面也制定了一些特殊優惠條件。2006年省政府在重視傳統服務貿易發展的同時,重點鼓勵、扶持現代服務貿易的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省政府充分利用湖北武漢市為國家服務外包城市的機遇,加大投資促進力度。2005年上半年湖北省在服務貿易領域設立外商投資企業88家,合同外資金額54760萬美元,同比增長137.12%。
二、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產業是源,貿易是流,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2006年,全省完成生產總值7497.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1%,是1998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2006年湖北三類產業比重為15.2∶44.9∶39.9,服務業比重與全國平均水平接近。
湖北省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近年來處于我國中等偏上水平,省會武漢市在切實進行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大力發展以光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環保技術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的分工和國際產業轉移,縮小與世界服務貿易的距離。如今,武漢市已經逐漸形成比較合理的“三二一”產業布局結構,第三產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勢頭。
三、區位優勢明顯,適合服務貿易的發展
湖北地處中部,具有承接東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 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中,湖北區位優勢日益體現。在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推進、國際資本看好中國、產業轉移由沿海向內地延伸的過程中,湖北有著更強的承載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CEPA實施后,湖北省承東啟西、南北交匯的區位優勢將更加突顯,從中國地理區位上看,湖北正好處于北京——港澳、上海——重慶這一大“十”字發展軸的交匯處,正是港澳企業進入中西部的經濟“跳板”。
湖北武漢自古以來就是華中最大的商埠和物流中心,商貿、運輸等行業具有非常好的基礎。武漢在解放前就是華中的金融中心,現代金融業體系逐步完善。以武漢為圓心,北到北京、天津,南至廣州、深圳,東到上海、杭州,西抵成都、西安,距離都在半徑大約1100公里范圍內,湖北就是處于這樣一個中樞地帶。武漢大經濟圈已經形成了鐵路、水運、公路和航空三維一體的綜合運輸網絡。武漢被國內外經濟學家譽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是我國已經形成的以東部沿海地區、長江經濟帶、西部地區H型經濟發展格局的戰略中心,是海內外客商搶占華中市場的必爭之地。隨著“武漢-中國光谷”及長江三峽工程的建設,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已經注意到了湖北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相繼設置了開發區、分部及生產基地。
近年來,湖北充分發揮承東啟西、南北交匯的區位優勢,物流中心地位不斷增強。湖北自然資源富饒,生態環境優越,歷史文化厚重,旅游景觀種類齊全,這些稟賦上的優勢為湖北發展服務貿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湖北充分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運輸條件,充分發揮和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經濟的發展。隨著開放度的擴大,這種優勢和潛力還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四、服務貿易門類比較齊全、發展潛力較大
目前,湖北在12大類服務貿易進出口項目中(世界貿易組織將服務貿易業分為12大類)均有貿易量,但是除金融、保險部分項目及新聞、出版、電信等大類外,其他類別的貿易量均很少。2006年,全國國際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已近1000億美元,湖北國際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為5.98億美元,僅占全國國際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0.59%。湖北省服務貿易在發展規模以及競爭力方面與先進省市發展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發展潛力巨大。
五、湖北具有發展服務貿易的人才優勢和潛力
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部六省開始發力。近幾年來,湖北省各級組織和人事部門借著黨中央實施“中部崛起”的強勁東風,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最新的一項調查表明:湖北“孔雀東南飛”的狀況已根本改變。 湖北人才流動已形成五種格局:一是人才流動的正增長格局基本形成;二是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比例逐年增大;三是非公企業已成為人才流動與吸納大學畢業生的主要載體;四是市場配置已成為人才流動的主渠道;五是人才流入的質量越來越高。《2006年人才藍皮書》顯示,在日前結束的2005年全國31個省市區人才競爭力排名中,湖北省排在第9位。
參考文獻
[1]付再軍:加快中部內陸地區物流業發展服務外向型經濟.對外貿易實務,2004.10
[2]湖北省商務廳:湖北省服務貿易的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2006.1
[3]李麗:湖北服務貿易利用外商投資策略研究.中部崛起論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