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三產業正處于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能否順利完成這次轉變關系到我國三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今后的發展。
[關鍵詞] 第三業 人才結構 可持續發展
當前各國經濟發展各異,發展水平差別很大,但縱觀各發達國家和我國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越先進,對國民經濟中的貢獻越大。我國正面臨一個經濟發展的跨越階段,要實現經濟的飛躍,就須要順應一般規律,提升第三產業。與其他行業一樣,人才資源也是第三產業的第一資源。
一、南通市第三產業概況
近年來南通市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在促進經濟整體進步的同時,遵循了現代經濟發展的規律,合理調整了三大產業的比重,大力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提升服務對經濟的貢獻率,第三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5年南通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85.90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33.0%,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4%。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也在迅速發生變化,除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等傳統第三產業長期保持穩定、均衡增長外,交通運輸、倉儲業、郵電通訊業、房地產業等其它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79億元,其中批發零售業488.15億元,餐飲業39.37億元。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原有由國有、集體大中型專業運輸業長期壟斷的運輸體制被打破,運輸市場全面開放,社會動力迅猛增長,2005年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1億元建設鹽通高速、沿江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等項目,農村公路建設基本實現“村村通”目標。郵電通信事業快速發展,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400.8萬門。2005年南通市進出口總額達85.20億元,增長25.4%,其中出口總額57.93億元。
二、南通市第三產業人才結構現狀分析
城市服務業的繁榮,增加了城鄉居民的就業崗位,吸納了大量的城鎮下崗職工和農村剩余勞動力,2004年南通市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數的23.8%,第三產業正在成為增加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當前南通市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9.9%)、衛生(9%)、居民服務業(11.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這些行業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但創造的價值低,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低,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力較小。而其他新型行業如信息業、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金融業、科技交流與推廣等行業的從業人員則較少,不滿5%。從人才結構層次來看,從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水平偏低,高學歷、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不高,高級技工人數少,目前南通市現有技師4766人,高級技師105人,占全市職工總數不到1%,無職稱的職工卻占81.75%,與當前及今后服務業發展中新興產業及技術含量高的現代產業處于領導地位的趨勢不符。
三、制約南通市第三產業人才的因素分析
1.就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我們知道,現代第三產業既包含一些高新技術產業,也包括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而且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創造的價值大,競爭力強,正逐步成為現代服務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正是由于高新技術產業附加值高,利潤豐厚,報酬高,風險大,對勞動者的知識文化、技能等素質要求高,匯集了大量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2.員工來源枯竭。隨著經濟的發展,南通市第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所需從業人員也在持續增加。但當前第三產業員工來源卻面臨枯竭,無法滿足第三產業發展得需要,成為制約南通市第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3.社會保障不健全。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勞動者享有的各種醫療、養老、生育和失業等社會保障費用由勞動者本人與所在企業共同承擔,與其工作緊密相連。一旦失去工作,就不能正常享有的社會保障項目。
4.市場機制不完善。我國市場經濟的機制并不完善。市場經濟一方面要求資源在市場的調節下配置,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國家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完善市場調節的能力。
四、南通市第三產業人才需求分析
1.南通市第三產業人才的需求特點
(1)人口總量平穩。從1990年至今,南通市人口總量保持平穩,進入老齡化階段,青年人口比重降低。而第三產業企業特別是餐飲、住宿和旅游等行業的企業則傾向于雇傭青年勞動者。調查顯示,企業約有七成的就業崗位擬吸納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
(2)學歷和專業技能。企業就業對學歷和專業技能具有一定的要求。
(3)第二產業人員需求旺盛。近年來,南通市第二產業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
(4)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受社會環境和傳統的就業觀念影響,一些應聘者“高不成,低不就”,苦、臟、累、險活不愿干,而高技術活又沒能力干;大多數城市人、高校畢業生不愿意到中小企業、私營企業就業。
2.第三產業發展與人力資源配置的相關關系分析
第三產業人力資源的配置要符合其發展的要求。南通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從南通實際出發,以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寬領域、提高水平為重點,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南通市已經確立了其第三產業的現代型的發展方向,在繼續搞好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等行業升級換代的同時,重點發展商貿流通業,著力培育信息、旅游、房地產、社區服務業等新興行業,以居民的新的消費觀念、消費模式為著眼點,培育和拓展新發展的好空間,逐步形成以傳統行業為基礎,新興行業為支撐,布局合理的服務業新格局。
3.南通市人才發展戰略對第三產業人才需求的影響
為促進南通市人才發展,近年來南通市制定了相應的人才發展戰略。2005年5月,南通市發布了人才資源開發工程規劃,指出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必須實施人才資源開發戰略,構筑新世紀人才工程。“十一五”規劃中,南通市制定了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先發展教育。人才發展戰略制定使南通市人才發展有了長遠的規劃,人才發展實現與經濟進步的同步。
4.南通市人才市場運作對服務業人才需求的影響
人才市場是企業獲得員工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是第三產業員工流動大,需要經常招聘新員工,企業的正常運轉與人才市場密不可分。才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人才搶手的背后,與產業結構特點不無關系。
五、第三產業人才發展模式與人才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研究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其所擁有的人力資源緊密相連。若想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就必須制定與之相適應的人才發展模式,提供滿足其需要的人才,實現人才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為達到這一目標,在制定人才發展戰略時需考慮一下幾點。
1.人才發展與行業結構匹配模式研究
人才發展必須與經濟發展同步,與行業結構匹配。隨著經濟的發展,應制定人才發展計劃,注意提高人員素質,培養人才,避免由于人才發展落后于經濟進步而阻礙了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防止由于大量低素質人員集中于某些行業使這些行業失去競爭力,在經濟發展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不能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人才發展與人才市場模式研究
人才發展與人才市場密切相連。不同類型的人才市場適于不同的人才招聘。傳統的人才市場將所有的人才需求匯集到一起,求職者從中篩選適合的職業崗位。這樣的人才市場模式包含的信息豐富,各類求職者各取所需,但不利于人才交流和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隨著人才的發展已難以適應當前和今后的人才發展需求。人才發展的新情況呼喚著新的人才市場模式的出現。
3.第三產業人才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人才源不斷、流不盡,人才在源流上始終可以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如果人才在源流上出現了問題,那么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方面也就產生了問題,如人才斷層或人才低谷、人才總量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老化嚴重、人才淘汰過分等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人才可持續發展” 的問題。
六、結束語
第三產業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產業結構來看,它不僅包括傳統的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更包括以復雜勞動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從作用來看,它既關系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也是經濟發展實現跨越的關鍵,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當前我國正努力發展第三產業,而制約其提升的主要是人才因素,一旦人才需求得到滿足,它將迅速發展并發揮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成為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一個主要動力來源。
參考文獻:
《首都地區人才流動問題研究》[J].北京人力資源研究中心, 2006年2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