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準則中的重新引入是現行準則的一大亮點。本文回顧了公允價值在我國債務重組準則中的運用情況,重點對公允價值在現行債務重組準則中的運用進行描述和分析,并對公允價值在現行債務重組準則運用的影響和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 公允價值 債務重組 運用 建議
2006年2月15日國家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其中的第12號債務重組準則因在會計準則體系中的幾經變遷而備受關注。基于此,本文對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準則的運用進行了探析,并提出相應改進建議。
一、公允價值在現行債務重組準則中的運用
1.債務重組概述
債務重組是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相比起2001年準則,債務重組的定義在現行準則中更加突出是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前提下,且強調債權人最終作出讓步的經濟實質。這一定義相對于2001年準則更加合理而且更加精確。
2.公允價值定義及其本質特征
我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這一定義基本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了一致。
公允價值就本質而言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反映公平交易中雙方交換資產或者清償債務的依據。公允價值不是一種單一的,獨立的會計量屬性,而是一種復合的,綜合的計量屬性,可以將公允價值定義劃分為狹義的公允價值和廣義的公允價值。狹義公允價值就是《基本準則》中所定義的公允價值;而廣義公允價值可以涵蓋其他計量屬性,是他們的統稱。
3.公允價值的具體運用
會計準則中規定有以資產清償債務,將債務轉為資本,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和以上三種方式組合這四種債務重組方式,其中第四種是前三種的組合運用,限于本文篇幅,下面將只討論前三種方式下公允價值的運用,第四種的運用可參照前三種方式。
(1)用資產償還債務
①以現金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應當將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收到的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準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準備,減值準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對于現金而言,由于其本身的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性,其支付數既是賬面價值也是公允價值。
②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應當對受讓的非現金資產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比照前文所敘的以現金資產償還債務。
(2)將債務轉為資本
將債務轉為資本的,債務人應當將債權人放棄債權而享有股份的面值總額確認為股本(或者實收資本),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與股本(或者實收資本)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將債務轉為資本的,債權人應當將享有股份的公允價值確認為對債務人的投資,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股份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比照前文所敘。
(3)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如減少債務本金、減少債務利息等
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的,債務人應當將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后債務的公允價值作為重組后債務的入賬價值。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重組后債務的入賬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的,債權人應當將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后的債權的公允價值作為重組后債權的賬面價值,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重組后債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
差額,比照前文所敘。
二、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準則中運用的影響
1.對損益的影響
公允價值運用對企業損益的影響很大。債務人將由于債權人的豁免或者少償還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利潤來源。債權人不再以債權的賬面價值作為取得資產的入賬價值,而是以公允價值作為取得資產的價值。這樣債權價值就與取得資產的價值之間存在差額,而這差額是作為當期損益的。經過分析,可以得出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準則中的運用對債務人和債權人的損益均有很大的影響。
2.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
公允價值的產生就是為了提供更為相關的會計信息。隨著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準則中的運用,債務人支付的對價或債權人取得的資產或新的負債都是以公允價值反映,這更加符合資產負債的定義,也就是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這樣能更真實可靠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減少資產的虛增問題。而且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都是作為當期損益也更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成果。
三、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運用存在問題及其建議
1.公允價值在現行準則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1)公允價值的取得存在困難
按照我國現行準則的規定債務重組采用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公允價值的取得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計量:
①非現金資產屬于金融資產的,按照金融資產的規定確定其公允價值。
②非現金資產屬于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其他資產的且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市場價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其同類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以同類資產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采用上兩種方法仍不能確定時,應采用估值技術等合理的方法確定公允價值。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夠完善,很多資產并不能直接取得市場價格,公允價值更多的需要運用估值技術,這一技術帶有主觀性,可操作性較差。所以可靠的公允價值的取得在我國還存在困難。
(2)企業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
1998年債務重組準則之所以被修改就是因為一些公司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現行準則是否也會陷入這一困境一直是一個爭論點。債務人將由于債權人的豁免或者少償還的金額計入營業外收入,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利潤來源。擴大了企業確認收益的范圍,這使得上市公司很可能在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下,或出于平滑業績的動機通過債務重組來操縱上市公司當期利潤。
2.公允價值運用建議
公允價值的運用需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由前文可知,公允價值在我國現行準則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下文將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與公允價值相關的問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公允價值。公允價值作為一種客觀的會計計量屬性,其本身并不與操縱利潤必然聯系,這些年之所以屢屢出現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主要是由于使用公允價值的“人”和公允價值所處的環境造成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公允價值的運用。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準則中再次得到應用是一種必然,需要以一種新的更全面的眼光的來看待公允價值。
其次,應該用法律法規加強對公允價值可靠取得的要求,強調只要在歷史成本計量存在很大的缺陷,無法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且公允價值能夠提供更相關的信息并能可靠的取得時才能運用公允價值。
再次,應該促進資產估值技術的進步。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尚在完善中,很多資產的公允價值需要運用資產估值技術。公允價值能否真正“公允”很大程度與估值技術的精確與否直接相關。
最后,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我國現行會計準則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原則導向的,公允價值的適用性、公允價值的可靠性需要會計工作人員運用職業判斷。因此,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一種客觀要求。
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準則中的重新運用是大勢所趨,是一種必然。公允價值的運用符合國際趨勢,也是決策相關目標的要求,其改善了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雖然是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但是不能因此否認公允價值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財政部: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李斯和:重組準則的變遷路徑及其思考.福建財會研究會計學會論文專輯,2007
[4]朱玉廣:務重組新準則的亮點與不足.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
[5]六鳴:舊債務重組準則比較分析.會計之友,2008(2)
[6]王雁慶遲誠:議我國債務重組準則的演進.財會研究,2008(1)
[7]黎明馬哲:準則運用“公允價值”對債務重組的影響.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7)
[8]謝詩芬: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環境辨析.財經論叢,2001(1)
[9]紀勁: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解析.財會月刊,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