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 我國會計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 會計監督體系也逐漸建立, 并逐步與國際接軌。然而, 在現階段, 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 會計監督仍有弱化的趨勢, 本文對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會計監督 弱化
會計監督弱化具體表現在社會風氣不太理想, 對某些違法行為, 會計人員很難識別其合法性與真實性; 會計人員的監督得不到領導的支持和群眾的理解與積極配合, 面對“合理與不合法、回扣暗付與明列、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等矛盾, 在承辦經濟業務時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會計工作辛苦繁雜, 待遇、地位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過分強調審計監督, 以致于淡化會計監督的事前監督職能。上述問題導致企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機制乏力, 內部控制
體系失調, 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會計監督弱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六點:
一、國家會計管理部門以法規制度進行會計的宏觀控制失靈
會計監督是通過法規制度的制訂、執行和監察三個環節進行的。在法規的制訂環節,由于我國改革步伐較快,新舊制度的交替比較頻繁,形成了新舊法規制度的“真空地帶”,有的法規已經滯后,而有些法規并不完善有疏漏,從而導致法規制度對會計行為約束不力,會計監督職能弱化。例如:很多企業將審計監督等同于會計監督,但事實上審計監督是對會計監督的再監督,它側重于事后監督,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對同一經濟事項的監督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隨著我國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就需要有健全的有針對性的會計制度和核算體系。在法規制度的執行環節,法規制度靠基層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來執行。但由于會計人員具有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的監督又代表企業行使經營管理權的監督雙重責任,在國家與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很可能首先考慮自己所在企業的利益,利用法規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種違規手段來維護企業利益,這也使會計監督職能弱化。在法規制度的檢查環節,多年來的財務大檢查大都只重查違紀金額而忽視對企業單位內部監督體系即規章制度的檢查,并且對違紀者打擊力度不夠,起不到威懾作用。
二、微觀會計機構難以發揮監督職能
企事業單位是會計監督的基層機構,也是會計的執行者。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與企業的矛盾并不劇烈。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企事業單位獨立性越來越強,這時雖然有的單位內部監督體系健全,但在這一監督體系的運行中,一些企業的經營者、領導者獨斷專行,進行以權謀私甚至違法亂紀坑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在一些經濟案件中,必然有些企業會計人員知曉或參與,但由于會計人員的雙重身份使其向集體利益傾斜,單位領導的打擊報復使其不能依法辦事,從而放棄會計監督。
三、社會監督不力
新《會計法》構建了單位內部監督、國家監督及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模式。當前不僅國家監督、單位內部監督弱化,而且社會監督不力。根據國際慣例,管理企業的財務活動要交給社會監督,即交給那些具有“經濟警察”作用的注冊會計師進行監督。但當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由于體制原因、執業標準、人員素質、執業環境等問題,使社會監督作用無法正常發揮。
四、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委托經營者對企業財產進行監督,為維護企業財產的安全與完整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但有些企事業單位規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種監督制度,連起碼的內部審計機構或人員也不設置,有時連簡單的內部牽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較健全,但卻不落實、不執行、不考核,形同虛設。隨著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廣泛運用,作業人員技術要求較高,操作單一化,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難以落實,違紀違規行為呈現出智能化特征,會計監督難上加難。首先,由于會計是企業負責人任用的,會計人員的任免、升遷、獎懲都是由企業負責人決定,其利益關系往往依附于本企業和本企業負責人。一方面會計人員作為單位“內部人”與單位利益具有一致性,對單位所有會計業務進行全面監督,不可避免地要觸及到自己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會計人員堅持原則制止企業經營者違法違規行為,可能會遭到領導的刁難,甚至打擊報復。其次,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未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不重視內部審計工作,更不能將內部審計監督工作貫穿于單位經濟活動的始終。
五、法制觀念淡薄,法制環境不健全
法制觀念淡薄是我國公民的普遍現象,在多數人的意識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對違反了《會計法》卻并不以為然。這樣的意識必然造成財會人員有意或無意的違法。并且由于監督機制不健全,一些企業經營者、領導者無視法律屢有越權行為,企業會計人員雖有監督職能,卻無力監督。執法不嚴也是造成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個人行為取決于其行為給個人帶來的收益與可能受到的懲罰及懲罰概率的大小。目前管理上不足及財務監督的缺陷對違法亂紀的誘惑力較大。當前對違犯財經法紀給國家、他人帶來嚴重損失的行為,存在著執法不嚴,甚至違法不究,多以罰代法,這樣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監督目標,而且縱容了違法行為,導致惡性循環。
六、會計人員自身素質低下,職業道德滑坡
會計監督問題根本是人的問題。人們的行為既要受法的規范,也要受道德的規范。會計信息失真,其實質是:一部分人受益是以大部分人利益受損,尤其以國家利益受損為代價。盡管會計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個無法否定的事實是:所有會計數據都由會計人員流向社會,沒有會計人員的參與,不可能有假數據產生,可以說會計人員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滑坡表現在對違法亂紀行為的軟弱無力,致使會計工作混亂,會計監督弱化。
參考文獻:
[1]王成:《加強會計監督的思考》.集團經濟研究, 2007年第4期
[2]何明霞:《淺析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經濟問題, 2007年第3期
[3]喬建榮:《加強會計監督,遏制財務造假》.商業會計, 2007 年第3期
[4]王軒庭:《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及對策》.會計之友( 中), 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