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鄧小平不但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建立了豐功偉績,而且在長期的領導實踐中為我們展現了其獨具魅力的求實學風、樸實文風與務實作風,對于我們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密切黨群關系,防止蛻化變質,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學風;文風;作風
中圖分類號:D2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8)08/09-0063-05
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卓越領導人。他的崇高威望不僅來源于功勛卓著的領導實踐、博大精深的理論建樹,而且來源于他那獨具魅力的優良學風、文風與作風,這正是他高尚靈魂的寫照。
一、鄧小平的求實學風
學風問題,說到底是對待理論的態度問題與運用理論的方法問題。鄧小平的求實學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重視理論武裝。鄧小平多次強調“老祖宗不能丟”。這里的“老祖宗”,指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革命導師和他們創立的理論。鄧小平說:“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1]369怎樣才算不丟老祖宗呢?最根本的就是要學習領會掌握他們的理論,繼承他們的世界觀與方法論。1985年,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或者會有同志問:現在我們是在建設,最需要學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什么實際意義?同志們,這是一種誤解。……我們現在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代和任務不同了,要學習的新知識確實很多,這就更要求我們努力針對新的實際,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運用它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來積極探索解決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基本問題的本領,既把我們的事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推向前進,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別是一些新上來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復雜的斗爭中迷失方向?!保?]146-147由此可見,鄧小平對學習理論的重要性的理解,至少有三個層面:一是理論能夠指引方向,二是學習理論可以提高我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學習理論有助于推動我們的事業與理論本身的發展。
第二,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的理論。鄧小平的名言是:“我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保?]382鄧小平對待科學理論的態度:一是謙虛謹慎,不說大話,不故弄玄虛?!拔易x的書并不多”,非常坦誠。其實,鄧小平是讀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鄧小平學習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在法國與蘇聯。在法國勤工儉學和在蘇聯學習期間,鄧小平比較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保?]46在“文革”中蒙冤受屈時,他最喜歡做的就是兩件事:讀書和勞動。1969年他被迫離開北京時,經過批準,把在北京的藏書幾乎全部運到了江西,每天勞動之余就是伏案讀書。正因為謙虛和不自滿,他才能活到老,學到老。二是求真務實的態度。鄧小平學習理論,完全是為了武裝頭腦而不是為了“包裝”門面。所以,學習理論對他來說首要的是掌握其精髓,使之成為自己的思想武器。鄧小平說他“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就是因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掌握了實事求是,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真正領會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神實質。
第三,用科學的方法來運用科學的理論。鄧小平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保?]143在他看來,考慮問題、做出決策,只能從實際出發,這是唯一正確的出發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檢驗真理的標準也只能是社會實踐而不是其他。為此,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支持并實際領導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他在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同時,又善于把實踐的經驗上升到規律性的高度去認識,從而豐富發展理論。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他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眾的經驗和創造,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表現出了開辟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保?]比如,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選擇上,他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張;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環境問題上,他提出了“閉關自守只會導致落后”的觀點;在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上,他不但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而且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從根本上扭轉了“文化大革命”及以前長期形成的輕視知識與人才的弊端;在經濟體制的選擇上,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觀點;在祖國統一問題上,他提出了“一國兩制”的主張,既順應了國際社會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又堅持了國家主權與民族利益。所有這些,都體現了鄧小平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上的求實學風。
二、鄧小平的樸實文風
所謂文風,就是使用語言文字的風格。鄧小平的文風是樸實無華的,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要言不繁。鄧小平講話做文章,從來不喜歡長篇大論,夸夸其談,而是惜墨如金,要言不繁。正如他的女兒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所說:“爸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保?]5沉默寡言確實是鄧小平的鮮明性格特征。也許是他早就厭惡了官場上說得比唱得好聽的社會風氣,也許是從“文化大革命”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中體會到了“言多必失”、“以言治罪”的可怕,他不但自己敏于行而訥于言,而且號召“開會要開小會,開短會,不開無準備的會。會上講短話,話不離題。議這個問題,你就對這個問題發表意見,贊成或反對,講理由,扼要一點;沒有話就把嘴巴一閉。不開空話連篇的會,不發離題萬里的議論。即使開短會、集體辦公,如果一件事情老是議過去議過來,那也不得了??傊?,開會、講話都要解決問題”[3]283。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說:“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長篇的東西是少數搞專業的人讀的,群眾怎么讀?要求都讀大本子,那是形式主義的,辦不到。”[1]382他還說:“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保?]382從實際情況看,“多做少說”確實集中體現了鄧小平樸實無華的文風?!多囆∑轿倪x》共三卷,幾乎沒有長篇大論,大多是短小精悍的力作。
第二,言簡意賅。“要言不繁”的關鍵是講的必須是“要言”,而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形式上的“不繁”。所謂“要言”,就是“言簡意賅”?,F在有些領導干部老喜歡講一些“正確”的廢話,滔滔不絕,云山霧罩,群眾聽了感覺是“沒錯、沒用、沒味”。鄧小平雖然說話不多,但言必有據、有理、有物,很少空話大話套話。正如他的女兒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8226;“文革”歲月》一書中所說:“父親這個人,向來行事簡約。在工作中,講話不寫講稿,寫報告也總是言簡意賅,從不贅言。”[6]2231977年8月,鄧小平在審閱英國人格林與新華社記者談關于中國對外宣傳中存在“八股調太重”、“缺乏新鮮的思想”等問題時,專門作出批示:“我認為格林的意見都重要,無論宣傳和文風等等方面,都值得注意。”在后來會見美國客人時鄧小平又指出:“格林提出意見很好,……主要是反對不真實,八股調。我就不愿意看那些八股調。”[7]171在南方談話中,他也批評了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很多等形式主義的現象。根據有關材料統計,“從《鄧小平文選》第3卷119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有96篇是屬于同外賓或國內有關負責人的即席談話或講話。這些即席談話或講話,靠秘書是寫不出來的。然而,就是這些即席談話和講話,包含著豐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些反映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許多新觀點、新思想,不可能產生于秘書手中的筆桿子,只能是鄧小平本人創造思維的結果?!保?]324
第三,深入淺出?,F在有些人喜歡故弄玄虛,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寫文章有意無意地擺弄許多公式、定理、模型,胡編亂造許多新名詞,文章寫得叫人看了不知所云,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他的“水平”。其實,這恰恰是無能與心虛的表現。鄧小平總是喜歡用淺顯的語言表達深邃的思想,這不僅需要依靠大智慧才能做到,更需要有對群眾的一片深情才肯去做。他說:“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并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1]382比如,鄧小平用“東西南北”四個字概括當代國際形勢和時代特征;用“一國兩制”勾畫祖國統一藍圖;用五句話概括“社會主義本質”;用“發展才是硬道理”概括黨的中心工作;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概括中國的基本國情;用“第一生產力”概括科學技術的作用等,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也使他的理論觀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1982年8月,鄧小平在北戴河會見英國培格曼出版公司經理馬克斯韋爾,在談到英文版《鄧小平文集》時他說,“我的東西很平凡,里面沒有什么驚人的語言。”而馬克斯韋爾卻用肯定的口氣稱贊說:“但您的著作是誠實、直率的,是建立在事實和經驗之上的。”[8]
三、鄧小平的務實作風
所謂作風,就是一個人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反映出來的一貫的態度與行為。鄧小平的務實作風,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對待群眾:禮賢下士。鄧小平是毛澤東群眾路線的忠實實踐者,他禮賢下士作風的思想基礎是充分相信群眾。首先,他相信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的前進是由人民群眾推動的,黨不過是群眾的“領路人”,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人民群眾認清自己的利益,團結起來自己解放自己。他說:“永遠不要過分突出我個人。我所做的事,無非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愿望,黨的這些政策也是由集體制定的?!保?]151其次,他相信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與創造力?!耙粋€黨和它的黨員,只有認真地總結群眾的經驗,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確的方向,領導群眾前進”。“離開群眾經驗和群眾意見的調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領導”[9]218-219。在領導全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尊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總是滿腔熱情地鼓勵和支持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依據人民的感情與需要來考慮、研究和制定各種政策,是他一以貫之的思想。比如,“大躍進”運動失敗后,鄧小平旗幟鮮明地提出:“生產關系究竟以什么形式為最好,恐怕要采取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取哪種形式;群眾愿意采取哪種形式,就應該采取哪種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來?!保?]323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他又一次提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1]370-371再次,他相信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因此,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表達權、監督權、彈劾權?!耙腥罕姳O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依法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要求他們在經濟上退賠,并使他們受到法律、紀律處分”[3]332。
第二,對待工作:雷厲風行。鄧小平具有強烈的機遇意識。在南方談話中,他語重心長地說:“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揖蛽膯适C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保?]375抓住機遇后,他總是能大刀闊斧地開拓創新,雷厲風行地推進工作。在革命戰爭年代,鄧小平與劉伯承共同指揮過千軍萬馬,所向披靡、名揚天下;建國以后,60年代他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時,主持為廬山會議后被錯劃為右傾的干部平反,他冒著很大的政治風險開展工作,提出了“一攬子解決”的方針,為幾十萬名被錯整的干部甄別平反;70年代他第二次復出搞全面整頓,在環境十分惡劣、處境十分艱難的條件下,硬是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大刀闊斧地清除極左思潮,打破幫派體系,整頓交通秩序,恢復生產流通,為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不遺余力;80年代他領導改革開放,更是排除各種困難與阻力,以排山倒海之勢很快席卷全國;他倡導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在自己開創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悄然引退,為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順利接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
第三,對人對事:公道正派。1956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中這樣評價:“我看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他跟我一樣,不是沒有缺點,但是比較公道?!@個人比較顧全大局,比較厚道,處理問題比較公正,他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10]事實的確如此。鄧小平一生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從來不搞小宗派。20世紀50年代,他與陳云一起帶頭反對高崗、饒漱石的派別活動;60年代他先是反對林彪集團,后又義無反顧地開展了與“四人幫”的斗爭。他對待同志總是抱一種寬容包容的態度。比如,“文革”剛結束,鄧小平就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針對有些人苛求知識分子的政治表現問題,鄧小平說:“我們這些人,我們的政治工作干部,我們參加黨幾十年的老干部,不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嗎?為什么對這些業務干部、技術專家卻要特別苛求呢!”[3]93他誠懇地說:“我們不能要求科學技術工作者,至少是絕大多數科學技術工作者,讀很多政治理論書籍,參加很多社會活動,開很多與業務無關的會議?!保?]94鄧小平說話辦事,從來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鄧小平不是見風使舵的人,在各種意見眾說紛紜的情況下,他不察言觀色,人云亦云,更不口是心非,投機取巧,搞兩面派行為。他心里想到,嘴里就說,而且總是說在當面”[2]335。他人生道路上“三起三落”中的“三落”,每一次都是因為堅持原則而不肯“見風使舵”使然;而“三起”,則是因為黨內的正義力量重新占上風而得以實現的。也正因為如此,當他看到黨內同志受冤屈時,總能夠挺身而出說公道話,敢于承當責任,以免禍及他人。例如,“文革”初期,劉少奇因為派工作組問題而受到不公正的指責,工作組成員也受到株連。有人勸鄧小平盡快脫身,與劉少奇劃清界線,把責任推給少奇同志。但鄧小平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帶頭承擔責任。他擲地有聲地說了這樣一番話:“必須講清楚,工作組的絕大多數是好同志,在這段工作中所犯的錯誤除了個別人外,主要責任不應由他們來負擔,而應由我和少奇同志來負擔?!保?]33
第四,對待自己:嚴于律己。鄧小平總是嚴格地要求自己。他雖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但是從不以經濟權威自居,而是強調:“在經濟問題上,我是個外行,也講了一些話,都是從政治角度講的。”[1]77這既是小平同志的偉大謙虛,也是他坦誠與坦蕩胸襟的體現?!拔母铩苯Y束后,針對社會上一股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思潮,鄧小平旗幟鮮明地予以反對。他多次講到,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自己也有份,不能把錯誤都記在毛澤東一個人的名下。他說:“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們是積極分子,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我是總書記呀。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我們頭腦也熱,在座的老同志恐怕頭腦熱的也不少?!保?]277他還坦率地談到:“過去我和外賓也講過,中學畢業后勞動兩年如何如何好。實踐證明,勞動兩年以后,原來學的東西丟了一半,浪費了時間?!保?]68他坦誠地說:“應當老老實實地承認,在科學技術工作中,我們有許多東西還不懂?!保?]97當有客人贊譽他是歷史上的偉大人物時,他說:“我本人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我比較出名的是因為遭了幾次災,經歷了三下三上的歷史,就是三次被打倒,其他說不上什么,沒有什么突出的?!保?]648鄧小平的嚴以律己,不但沒有降低他的威信,恰恰相反,倒是進一步贏得了人們對他的尊重。
第五,對待生活:艱苦樸素。鄧小平雖然“二十多歲就當大官”,長期居于軍隊、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崗位,但他帶頭艱苦奮斗的作風從未改變。在戰爭年代,他經常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與干部戰士同吃同住同勞動??谷諔馉幒笃冢淼聭?、劉伯承等大批高級干部被調往延安學習,留下鄧小平獨撐太行山的抗戰局面,在艱難困苦中領導著晉、冀、魯、豫全體軍民奮斗不息。他的女兒后來問他:“你那時一個人在前方,也夠不容易的吧?”鄧小平卻淡淡一笑,回答說:“我沒干什么事,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吃苦!”[5]496針對一些干部不了解堅持大別山的戰略意義,鄧小平說,我們堅持大別山啃骨頭,兄弟部隊就可以吃肉,我們啃的骨頭越硬,兄弟部隊消滅敵人越多。寒冬臘月,鄧小平和戰士們一樣,穿著單薄的棉襖,忍饑受凍,風餐露宿。如果說戰爭年代的艱苦奮斗是由于困難環境所迫的話,那么,建國以后,在生活條件好起來后仍然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則完全是靠自覺了。鄧小平曾對黨的高級干部說:“我們必須恢復和發揚黨的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我們大家都是從苦里過來的,經歷過不少困難的時期……為什么過去很困難的局面我們都能渡過?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的干部、黨員同人民群眾一塊苦?!保?]217
第六,對待困難:堅忍不拔。鄧小平是一個有著崇高理想與堅定信念的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在8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他雖然歷經磨難,經歷了傳奇式的“三起三落”,但他堅忍不拔,真正達到了孟子所說的“貧賤而不移,富貴而不淫,威武而不屈”的大丈夫境界。當他身處逆境,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相忍為黨,相忍為國,時刻關注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當他身居高位、大權在握時,并沒有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而是居安思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第三次復出后他曾動情地說:“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應該老老實實地履行黨員的責任,聽從黨的安排。”[7]162當他面臨巨大政治壓力時,他無私無畏,不屈不撓,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20世紀30年代,他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紅都”瑞金當中心縣委書記時,與王明“左”傾路線代表人物開展了堅決斗爭,結果被當做“毛派”分子打倒;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多次代表中共中央與國際共運的“頭”——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中央——作堅決的斗爭,被毛澤東評價為“反修有功”;20世紀70年代中期,鄧小平與毛澤東在如何對待“文化大革命”的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意見分歧,當時的毛澤東是“說一不二”的人物,他讓鄧小平主持起草一個決議,以“三分錯誤、七分成績”的口徑給“文化大革命”做一個結論,結果被鄧小平以“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適宜”[7]132為由婉言謝絕,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巨大政治勇氣;80年代,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面臨著巨大危機,走向空前低潮時,鄧小平沉著冷靜,給當時的中央定下了“冷靜觀察、穩住陣腳,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方針。在南方談話中他說:“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恍﹪页霈F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惶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1]382-383同時,鄧小平認真地總結“蘇東劇變”的經驗教訓,提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1]370。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中國既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又實現了改革開放;既發展了生產力,又改善了人民生活,所以才有今天這樣生機勃勃的局面?!?/p>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陳繼安.鄧小平風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澤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4.
[5]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6]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8226;“文革”歲月[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7]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8]李奇,梁平波.鄧小平的故事[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84.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1-112.
責任編輯:王清明